在德国,高学历女性做家庭主妇是一种什么体验?

文摘   育儿   2024-03-15 20:00   德国  

上篇《那些年,我身边的女科学家们后来怎么样了》里提到,生育是女性在科研生涯的一道坎。在拿到终身教职的比例上,妈妈科学家们比男性和未生育女性科学家要少得多。


这一点在其他的职业途径上也有类似的情况





可能很多人会替这些因娃/因家离开学术界的女性而不值。但是,这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主动选择家庭的。而且还做的非常出色。


今天我就想记一位我身边的朋友,一位经常“一拖三”的德国T妈。我从和她以及她孩子的交往中,看到了一个德国高学历女性回归家庭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



T妈是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毕业的语言学博士。她在博士快结束时怀的老大,然后取得博士学位后就在家一直自己带孩子。


她差不多每隔两年生一个孩子,我们认识她时,老三8个月大了。而她也已经在家当了将近6年的全职妈妈。


她家老三刚出生不久时我曾经礼貌的问过她一个人带孩子是否辛苦(老实说,我言下之意是,身为一个毕业于著名机构的博士,在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情况下,难道不想出来工作吗?),可她却很轻松的说,还好,因为她自己就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里,很向往自己也能组成一个人员众多的大家庭,所以从她跟先生结婚起就计划者要三个娃。


你可能会觉得,她作为一个在传统保守的德国都快爬上学术金字塔塔尖的女性,放弃自己的职业身份回归家庭照顾下一代,是不是赔大了?



那我要告诉你我们当时为什么去她家拜访。


我不是写过小安是个有些语言天赋的孩子嘛(小安的语言发育)


他三岁左右有段时间在幼儿园不是特别开心,有些交友方面的苦恼。


和他在一起的同组其他几个3-4岁的小男孩天天喜欢装作恐龙互相吓唬着玩。但是小安回来总说他害怕,因为另外几个小男孩总说“要吃掉他”(当然是彼此扮演的恐龙之间的对话)


在第一次家长交流会时,老师跟我们说,小安平时更喜欢自己玩他们蒙特梭利幼儿园里的各种各样的教具和其他的玩具,他看上去对那些年龄大点男孩之间的玩耍(装作恐龙“嗷嗷”叫)不太感兴趣。


我们的理解是,小安是个语言发育很超前的孩子,他需要的是能跟他大量对话的同伴(平时在家就是我们跟他有很多对话)


所以老师建议我们跟另一组的一个男孩多接触,说那个三岁半的男孩也是个智力发育比较超常的孩子,他也已经可以阅读德语了。


我们听到很开心,因为德爸很早就开始培养小安的德语阅读能力,当时还不到三岁的小安已经能用德语进行拼读了。见:国内在高双减,我们却在德国鸡娃(阅读篇)



你们估计已经猜到了,老师提到的另一个智力超常的男孩,就是这位马普所博士妈妈的孩子。


听说她家也在考虑给那男孩找未来针对高天赋孩子的学校教育,于是我们两家就不约而同的想把这俩男孩往一块“撮合”,希望他俩能成为玩得来的朋友。


为此我们第一次带小安拜访了她家。虽然只是逗留了短短的三个多小时,有几个细节让我对这位妈妈的育儿方法印象深刻。




多娃多任务,有条不紊


因为T爸工作繁忙,这位T妈从始至终都主要由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


一个人推着还是婴儿的老三送刚会骑自行车的老大老二去幼儿园、一个人开车带三个娃赴各种游玩约、一个人在娃们玩耍的间隙打扫家里卫生。


我们那天进去的时候,她一边喂婴儿座椅上的老三,一边同时准备着招待我们的水果果盘。闲聊之后她一个人做了饭,喂饱了她的三个娃和我们一家三口(虽然只是一个蔬菜烩饭,但里面三种蔬菜和一个奶酪的搭配也甚是可口)


这位T妈做饭的时候是一手抱着老三,另一手掌勺。只是老二男孩小J(当时三岁半)主动过来想帮忙。


T妈没有因时间紧迫就拒绝孩子,而是自然的拉来高脚凳让孩子自己爬上去,然后让老二帮她打开奶酪袋子。袋子很滑,不是很好打开,而且那边锅里快熟了,就等着下奶酪了,但我见她只是不慌不忙的把火调的小了点,就站在老二旁边耐心的指导着他怎么打开,丝毫没有抱怨或催促他快点。



打开后,小J也想要帮忙切。


T妈就问他,要用什么切?孩子想了想,拿着刚才开袋子的剪刀就往里面戳。


T妈问他能切动吗?小J摇了摇头。


T妈又问他,再想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小J又想了想,终于知道了,说“刀!”


T妈继续问,用什么刀?男孩骄傲的说“儿童刀具!”。


T妈表扬了他,再接着问“那你知道在哪里找儿童刀具吗?”男孩就开始了搜索任务。


这一串对话下来,是在有客人等着吃饭的情况下进行的,时间上多少有点紧张。但T妈并没有对孩子有任何不耐烦和催促,宁可大人稍微等一等,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而且几个问题下来,孩子对完成一个任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并且用脑积极回忆,和在行动上积极搜寻。



给两个大的孩子分配调动认知能力的任务


吃饭前,她派三岁多的小J来客厅数有多少个人(屋里就这么几个人你说她自己能不知道吗)


小J认认真真的数了起来。(虽然当时的小安能用好几种语言数1-10了,但在秉承不鸡娃的德国,我也很少见三岁多的德国孩子会数数)


在小J 认真数了两遍确认了跑去告诉妈妈后,T妈又喊当时5岁的老大小M来再数一遍确认弟弟数的对不对。老大也认认真真的数了两遍,跟她确认了。


T妈后来还让老大计算几个人里面谁用叉子谁用勺和筷子,一共要从厨房各拿几把等等。


老大老二很重视分配给他们的任务,认真去完成。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还互相商量看到底谁分配的合理。


随时锻炼孩子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生活中完成教育





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合理鸡娃

之前说了,T妈是个语言学家。3岁小J和5岁小M的语言能力确实不错。


德爸说,跟同龄人相比,小J善于运用更丰富的词语来准确表达他的意图和观点,这一点跟尚未到三岁的小安语言能力差不多。


我在5岁老大女儿的房间里看到窗台上放着一本德语词典(厚的能砸死人的那种)。我惊讶的问她这是干什么的,她说妈妈有时会从中教她一些新单词。


我随手一翻,净是那些长串的德语词,比如这样的:



不到6岁的老大现在能自己写德语词了,她给我写下了她们全家的名字,三岁小J还在姐姐写的时候自己在一旁尝试着拼。


是的,那时的小J和小M都实现德语自然拼读了。我很开心,小安终于找到在语言能力上相匹配的玩伴了!


不知道这一点是不是在国内父母们看来不值得一提,似乎很多国内的小孩子在上小学前也都认不少字了。


但在德国,小学前能阅读非常稀有。我曾经测试过小安幼儿园里一个5岁小朋友,请她跟我一起读一本很简单的绘本,但她说看不懂,不会读。


那个孩子确实是一个正常的德国孩子的水平。德国孩子上小学一年级(6、7岁)才开始系统从ABC开始教阅读。就是说如果家长不注意在家培养的话,德国孩子一般6、7岁才能慢慢开始自己看书阅读。


德国的幼儿教育就是这样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显然这位博士J妈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那么晚学会阅读,她很明白过硬的阅读能力是未来学业成功的基石(这一点上,我们两家默契的达成了共识)


她为我和德爸展示了她正在给孩子们用的德语阅读教材。来自一位语言学家的推荐,我感到非常受益。



在德语阅读桥梁书方面,T妈很推荐老牌语言教育集团DUDEN系列,以及我家也常用的Leserabe系列。(我家的其他推荐在《助攻三岁娃实现德语自主阅读的好物们》


另外看到她家的“小人物大梦想”的科学家系列,我不由的会心一笑,科研人的鸡娃套路都是一样一样的;-)



我注意到我们在阅读其中一本的时候,她的两个孩子都在那儿全神贯注的听故事。虽然贪玩儿的小安在旁边玩挖掘机,但同样喜欢小汽车的男孩小J却认认真真的看着书,一动不动。


看得出来,读书,是这家孩子们喜爱的又习以为常的生活节目了。


记得我之前提到的“养育的质量”了吗?


从T妈家出来,我和德爸就决定要经常带小安来她家玩。我们很乐意结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




不仅仅是“鸡娃”,还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


这是最近一阵儿发生的事,让我感叹,优秀的妈妈可绝不只是会鸡娃而已,她会教给孩子们受用一生的生活态度


我们有次带她家7岁的老大一起出来玩儿,我跟她闲聊,问到她家附近有没有室外游乐场。


那女孩儿告诉我,没有很近的,两个相对近的游乐场都要骑几分钟的车子才能到。


我说我家也是,就像住在“荒郊野岭”里,周围啥都没有,每次带小安去玩儿,还得骑车子骑半天才到,很不方便。


本来以为T妈家老大会跟我一起吐槽她家住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可没想到这个现在已经7岁的女孩儿说:


“其实离得远也不都是坏事,我妈妈每次带我们出去玩儿,都会说‘这将是一次冒险(Abenteuer)‘,我们要全副武装(戴好护具),骑上车子,躲过汽车,小心的过马路,别惊到游乐场附近人家的大狗狗…… 这个过程无比惊险刺激,很好玩儿呢!如果家门口就是公共游乐场,就没有这么多新奇的探险机会了。”


听完她的话,让我相当的汗颜。



我曾在小安抱怨要骑半天车子才能到游乐场的时候,虽然跟他说这样能锻炼身体,但我最后却只是以“将来我们尽量找离游乐场近的地方住”结束对话。


但是相比之下,T妈能充分利用孩子爱冒险的心理,把她们居住点不利的条件,让孩子们用积极、有趣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使得孩子真心愿意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来拥抱生活,而不是只学会抱怨。在这一点上,我真该向T妈学习。



除了上面提出的这几点育儿心得,T妈本人还是我们当地父母界的社交明星。


她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还是幼儿园父母委员会的代表。她跟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熟络,各种消息极为灵通,我们想找什么附近玩儿的地方、孩子哪个兴趣班比较好,问T妈就对了。


而且她鼓励孩子跟各种身份背景家庭的孩子交朋友,无论是来自东亚,还是非洲、或某些宗教背景,只要孩子感兴趣,她就送孩子上门去约玩儿。经常我们带小安去参加某个小朋友的生日趴,里面必定有她家三个娃里面的至少一个。


所以她的三个孩子对外人都很友好,行为举止也都很得体。


看了T妈和她的孩子,你还会觉得“高学历女性”在家带孩子是没有价值的吗?把两个孩子扶上轨道的她,也在老三两岁之前开始上班工作了。即使不做科研了,在其他行业也一样能发挥着她优秀的能力。


怎么样,一个优秀的女性,悉心培养出2-3个优秀的下一代,以及潜在的正向影响所有再下面的后代。是不是功德无量!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科研/职业女性也好,全职家庭主妇也好,重要的是要想清楚:


人只活这一生,你有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实现自己想实现的价值。


到了30+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一个女性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还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应该能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还记得我前面文章里做出“另类”选择的S博士吗?文章在这里


要不要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而中断事业几年,或是从而完全走上新的道路,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而寻求可靠外部力量一起把娃带大,都是每个女性自己要做的决定


她们做了这个决定后,无需再顾旁人的说法和眼光,走自己的路就好


祝福每一位勇敢选择的女性。





同样全职在家的博士妈 

竞一



(你也是位受过良好教育却选择自己带娃的妈妈吗?欢迎在下方加我微信,我们一起加油前进!)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神经毒素系列】德国Vd | 慎用儿童含氟牙膏 | 孕期摄氟

【德爸鸡娃系列】三岁会阅读 | 一岁学科学 | 鸡娃也爱娃  

【妈妈三年】没想到的事 | 科研父母 | 当妈失与得

【爆文】顺转剖 | 剖转顺 | 睡眠与新冠 | 睡觉能减肥?

【海鲜系列】孕妈和孩子该不该吃鱼 | 海洋食品安全

脑妈在de国
德国某700年老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前国内某top高校心理博士后,现长居德国儿女双全的妈妈,在这里分享跟德国“神仙爸爸”组队如科学探险的育儿经历,用理性的脑和感性的心,守护孩子大脑成长,呵护妈妈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