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在即,希望家长们不要犯和我曾经一样的错

文摘   2024-08-28 20:07   德国  


再过几天,幼儿园就要开学了。

回想起我儿子小安第一次入园时的经历,那段时间的焦虑和痛苦依然历历在目。

为了避免更多的家长重蹈我的覆辙,我决定分享这段故事,希望能帮助你们重视孩子入园时的心理问题。

最后一部分,我会分享给大家,如果能重新再来一遍,我会如何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是指当孩子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表现出的强烈的不安和焦虑感。这种情绪反应在幼儿中十分常见,并且是他们情感发展的一部分。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分离焦虑症是一种持续的、超出发育阶段的焦虑反应。如果这种焦虑得不到有效管理,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忙碌与疏忽

小安一岁半时,由于科研上的压力,我决定提前让他入园。当时我满脑子都是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育状况。

我以为他语言能力超前,社交和情绪能力也会跟着超前,因此觉得入园对他来说不会是问题。

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

小安的爸爸并不赞成这个决定,他认为孩子三岁前应该和父母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但由于我的强烈坚持,不断的跟他说“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的压力”......他最终妥协了。

可能他也是看到小安的语言发育挺好,性格也开朗活泼,同意试一试。

因为德国正规幼儿园只接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邻居荷兰那边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送日托了。于是我们选择了德爸工作的荷兰大学幼儿园,

我那时光想着我自己了,没有仔细考虑孩子是否在心理上足够成熟来应对一个语言(小安当时只会说汉语和德语)都听不懂的陌生环境。

过早把孩子送幼儿园,成为了我在育儿路上最后悔的事之一。

初入园的错觉

在小安第一次去幼儿园的第一天,由于我和爸爸都在身边,他表现得很高兴,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

我当时还得意,我儿子适应能力真强,连这么小的年纪也能从容应对,他的入园过程肯定很顺利。

但这种自信很快就被打破了。

小安在能看到爸妈的室内可以开心自由的探索。于是,在老师们带着小朋友到院子里去玩儿的时候,我们没有跟出去,想看看他能不能依然自己探索。

前5分钟里,小安还依旧开心的摸摸小铲子、爬爬小梯子什么的。可当他回过神来,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立刻慌了神,四处焦急的寻找我们。

看到他焦急地拍打着玻璃门,大声喊着“妈妈、爸爸”时,我才开始意识到,孩子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独立。

我走到门那里,没有出去,依旧站在门里试图安抚他,但他坚决要求我出去跟他一起玩儿。

只有当我走出去,他拉上我的手了,他才明显的安静了下来,开始若无其事的跟我说他在这个新院子里发现了什么好玩儿的东西。

原来他还没有办法适应我长时间不在身边的情形,这让我开始对马上要进行的分离感到不安。

无助的哭喊

荷兰幼儿园一般都是要求家长只在第一天陪伴孩子,第二天,不论孩子是否准备好,都会要求家长离开。

(这里真想对荷兰幼儿园吐槽一万句......)

亲眼看到他独自一人时的焦虑,与我在他身边时的镇定之间的反差,身为母亲的本性告诉我,我的孩子没有准备好分离。

我跟老师沟通,以各种理由,表达孩子没有准备好的事实(比如我们是外国人听不懂荷兰语啊、孩子身体不适啊、孩子前天晚上没睡好啊......),然后硬是拖着在幼儿园呆了一个礼拜(虽然每次我们也就是去一个小时的样子作为适应期)。

但当一周结束后,老师实在是忍不住了,说,"这位家长,拜托你明天还是离开吧,总有一个陌生大人呆在我们的教室,别的孩子也会不自在的。"

我能理解她的理由,另一边又是催命般的科研任务,于是狠了狠心,答应了在第8天真的离开。

尽管我隐约觉得,小安还是接受不了,但既然对方专业的幼教老师这么说,那我也只好照做了。

第二天,我把小安喜欢玩儿的玩具转交给老师,然后鼓起勇气跟小安说了再见。

小安立刻上来紧紧的双臂环住了我。他抱的是那么紧,好像他知道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消失。

荷兰老师走上前来,跟我说你要有心理准备,在我把他抱走的时候,他会大哭,但孩子们都会这样,你只管坚定的走,后面我会好好的陪他,一会儿他就会没事了。

我只得相信她说的话。

于是她上前一步,用力把小安抱走了。

老师是拽的如此的用力,而小安又是如此的用力攥着我的衣服,以至于我往前踉跄了一下。

强制无事的道别之后,我刚走出大门,就听到小安撕心裂肺的哭声向门口奔来。

一岁半的他竟然挣脱了老师的怀抱,跑过来一边敲打着重重的大门,一边几乎是绝望的喊着“妈妈、妈妈”。

那种哭声是自他出生以来我从未听到过的。我的眼泪瞬间就飞了出来。

孩子不会觉得我是把他卖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再也不去接他了把?

孩子在门内哭喊,而我在门口使劲捂着嘴哭。那一刻我恨死了我自己、和促使我把孩子推出去的那份工作。

在过了仿佛一个世纪长的20分钟后,听着孩子的哭声不见减弱,我终于“良心发现”,进去终止了这没人性的“分离实验”。

心痛的后果

小安一岁半时的荷兰入园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最后因新冠登场我们放弃去荷兰上幼儿园,而以失败告终。

过早的把孩子送入日托机构、在孩子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强硬分离,深深的打击了孩子的安全感。

原本自信、乐观、爱跟陌生人交往的他变得敏感而不安。

要知道,在正式送他去荷兰幼儿园之前,他可是个安全感满满、非常爱和陌生人交流的孩子。

甚至有一次在爸爸的研究所,我因为突然内急,不得不临时拜托一个去做实验的陌生人奶奶帮我临时看他几分钟。

在我飞奔回来后惊喜的发现他依然镇定的跟那奶奶玩儿,完全没有找过妈妈,我当时甚至以为他跟我的依恋关系没建立好呢。

可现在呢?

自从开始在荷兰幼妈妈突然走掉、他被老师“掳走”之后,只要看不到我,小安就会露出焦虑的情绪,甚至在家里玩耍时,也需要不断确认我在身边。

如今,他已经六岁了,却好像依然是个安全感不太足的孩子。以至于每次他在屋里玩玩具或在院子里玩耍时,都会时不时地跑过来问我:“妈妈,你能陪我一起吗?”

这个曾经充满安全感的小男孩,在我错误的决定下,失去了他原本应有的那份自信和安宁。

后悔与反思

这是我在育儿过程中最为后悔的一件事。如果当年的我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对工作的执着,也许小安的成长轨迹会不一样。

所以,我想提醒每一位家长,幼儿园的入学是一件大事,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 希望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给孩子一个更加温柔的过渡。

我希望家长们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想,在这个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世界,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千万别在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硬把孩子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推出去。

这样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一生的。

所以,我真心建议大家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前,就帮助孩子开始练习和妈妈分离,让他们逐步明白,以后妈妈不能像以前一样24小时陪伴ta了。

这个练习过程要在家做,从一点点分离开始,逐步展开。

比如从妈妈独自去厕所、去厨房、倒垃圾开始,跟宝宝说清楚妈妈去拿个东西,很快就回来。可以从一分钟开始,然后让孩子看到妈妈确实像她说的那样会回来。

等稳定一些了,再一点点拉长时间间隔。

当分离时间间隔长的时候,也可以让其他家人(不能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可是是孩子认识但平时相处较少的那个)在妈妈离开的时间内跟宝宝互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在更长的时间内适应妈妈不在的情形。

如果幼儿园开学的时候,你感觉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离开你一段时间,请主动跟幼儿园老师沟通, 请她们协助你,在孩子入园后的一段时间里,一起用对孩子友好的方式,逐步和孩子分离。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下一篇文章我会重点分析,为什么你必须努力让孩子避免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急性和长期的焦虑会怎样破坏孩子的脑发育。你真的不能对这件事掉以轻心。

以及,真正“儿童友好”的分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便家长们和幼儿园沟通。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神经毒素系列】德国Vd | 慎用儿童含氟牙膏 | 孕期摄氟|孕妈和孩子慎吃鱼 | 海洋食品安全

【德爸鸡娃系列】三岁会阅读 | 一岁学科学 | 鸡娃也爱娃  

【妈妈三年】没想到的事 | 科研父母 | 当妈失与得

【爆文】顺转剖 | 剖转顺 | 睡眠与新冠 | 睡觉能减肥?


脑妈在de国
德国某700年老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前国内某top高校心理博士后,现长居德国儿女双全的妈妈,在这里分享跟德国“神仙爸爸”组队如科学探险的育儿经历,用理性的脑和感性的心,守护孩子大脑成长,呵护妈妈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