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发的这篇讲我亲眼目睹了他在德国幼儿园的情感忽视的文章之后,有读者留言,他们也在德国见过类似的这样的情况。
也有读者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话,觉得老师可能也有苦衷。
当然,那只是我在一次偶然幼儿园访问的短短不到一个小时内看到的情况。而且也是我探访了7、8家德国荷兰幼儿园中的唯一一次很坏的印象。并不代表所有的老师都是那样。
我只是真实的记录了一个我见到过的场景,并想提醒家长们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注意观察这方面的迹象。
不过,那位在我眼中“不负责任”的幼师,确实让我想起了已经从事幼师职业30余年、刚退休两年的我婆婆。她这几年经常叹息说,现在德国的幼师质量下降了。
她感觉越来越招不到既专业又对幼师事业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来做幼师了。
“我很小的时候就决定做幼师了,因为我就是对帮助孩子充满了热情。我入职时,我的同事们也都是一样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份工作。
可现在的(德国)年轻人们,可能因这份工作工资不高、或者有更好的选择,都很难踏实的从事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工作了。”
婆婆的话回荡在耳旁,我又想起17年左右德国的小学教师要求涨薪的罢工潮,还有我朋友她婆婆教一些外国幼师德语,以便让她们能更好的在德国幼儿园工作,因为德国幼师严重缺乏......
也许前文中描述的那位不称职的老师,是德国幼教行业整体质量下降的又一个缩影?
不过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要去探讨这背后的社会原因,以后可能再专门说。
接着上一篇的主题,今天继续通过我看到的一些个别(不良)情况,给幼儿园(前)阶段的家长们提个醒。
这些情况不能说特别糟糕,但如果能不选择他们做跟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就别选他们了。
1. ”无趣“的看护者会让孩子缺少正向刺激
我在最开始还没有正式给小安选幼儿园的时候,曾经给他短暂的找过“天妈Tagesmutter,(也叫日托妈妈,如果看护者为男性,就是Tagesvater,日托爸爸)”。
日托妈妈可以提供灵活、个性化的照顾,最多不能同时照顾超过5个孩子,因而更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日托妈妈/爸爸需要具备特定的资格,并受到当地青年福利办公室(Jugendamt)的监管,以确保她们提供安全、适宜的照护环境。
我之前考察过三个“天妈”,其中有一个特别好,这个我会放到后面专门讲优秀的幼儿看护者什么样子的那篇文章里去说。
今天这篇我就写一个我去一个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天妈”的家里看到的场景。
她让我明白了,好的养育者,不应该只是为孩子提供了食物和安全的场所,确保她们身体健康就晚了。而同样应当提供足够的智力刺激和心理需求上的保证。
那是一位我感觉最多也就是32、33岁的年轻的德国女性,刚开始当“天妈”不久。
我到了之后,她确实有比较热情地跟我介绍她的家庭里为了保护孩子设立的那些安全措施,然后她如何喂养托育给她的宝宝们,然后孩子们在哪里的作息大概是怎样的。
但是她家的气氛有点不对劲。
在他家门口的桌子旁,坐着三对年轻母子,孩子都是一岁半左右的样子。看的出来,她们正在给孩子进行”和妈妈分离“的练习。
一般德国的幼儿教育在处理”分离焦虑“这件事上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会给出足够长的时间,让孩子跟临时看护者建立起连接后,再让妈妈们一点一点离开孩子。
相比之下,荷兰那边就相当粗放,让孩子就适应那么一两天,然后就要求家长彻底离开的。不管孩子哭喊成什么样子,愣是要求孩子必须接受和妈妈立刻分离。[前文]
可是,在那个德国”托育妈妈“家,我眼中只看到了三位好似”生无可恋“的年轻母亲,坐在那里任由她们的孩子紧紧的抱住她们的腿,并不停的往他们怀里拱。
(其中一个跟我说,她们已经来了一个多月了,孩子依然不适应,完全没有想要离开妈妈的意思)
尽管这几位妈妈一直在劝孩子去屋里找”天妈“玩,但孩子就是死活不离开自己的妈妈。
不管这三个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去那里的,很显然的一点是,三个孩子,同时对和这个”天妈“交流,没有兴趣。
哪怕妈妈并没有离开的情况下,她们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屋子里的玩具、或是找天妈玩儿。
在观察了一会儿后,我觉得我理解了这仨娃的苦衷,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这位“天妈”并没有暖心的或热情的向这三个孩子提供一些吸引她们的活动,而是自己一直在周围忙来忙去,仅凭妈妈们自己把孩子往外推。(我想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妈妈们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与此同时,这家的院子里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小男孩,貌似已经有3、4岁的样子。显然已经过了适应期了,一个人在院子里骑三轮车。
可在我在那边待的大概40分钟里,那小男孩儿就一直在那儿孤零零的玩着,身旁没有任何大人跟他说话。
我的印象是,那个男孩看上去也相当的无聊。
接待我的这位“天妈”跟我主要的要点说完了以后,就去厨房忙她的东西了,可能是给孩子做饭或者怎么样。但我现在完全记不起她跟这个男孩有任何明显的交流,这也是我当时觉得诧异的一点。
因为我知道,养育者语言输入,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有着巨大的帮助,甚至决定了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智商和认知发展 [见前文]
在同时看到了一个没人搭理的孩子,和另外三个死死缠住妈妈不让走的孩子们,我就知道了,这“天妈”虽然不至于说对孩子们情感冷漠(没有孩子向她表露出需求),但她很可能也是一个”不那么有趣的一个人“,以至于孩子们在他那个地方会觉得无聊,因而不希望留在哪里。
(当然这是我的主观感觉,因为我见过热情负责的阿姨什么样,以后在”优秀幼师“系列会写到)
所以从那家出来以后,我也就在我心里划掉了送小安来这一家的可能。
2. 远离对孩子不够友好的人
在考虑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有一点家长要时刻牢记:当一个孩子跟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大人在一起,孩子往往是那个大人的负性情绪输出筒。
这几年时不时有让人痛心的虐童新闻爆出来,我都没有特别的去评论过这些新闻。
除了不想乱蹭流量,还因为老师私下里如何对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其实很难知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因而很难完全避免。
我认为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尽力成为为孩子的第一照料者。
当实在不得已要送出去时,要特别注意托育者的情绪健康。
我是在考察一个德国幼儿园的时候,想到这一点的。
那个幼儿园里转了一圈之后,我坐在家长休息的角落等德爸,随手翻开旁边的一个绘本在那儿看。
一个大约5岁左右的女孩子,对我很好奇,走过来跟我搭话问我在干什么。
我觉得小女孩能勇敢地跟陌生人说话也不害怕,还挺欣赏她,就跟她闲聊起来。
小女孩好奇我在看的绘本是什么,但是她还不会阅读,就想让我给她讲一讲。
我正饶有兴致的给这个孩子读书呢,突然,负责她的老师偶然路过,看到了这个孩子。
这个老师刚才我在参观时跟我笑容满面的介绍他们组的情况,我还对这个老师印象挺好。
但是当她看到这个女孩没有在班里,而是跟我在一起看书的时候,她几乎一秒钟就收起了脸上所有的笑容,相当严厉的大声责备这个女孩子, 说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就离开了小组是违反了规定,现在必须立刻回到小组。
女孩本来还想要辩解她只是想是她想要跟我一起看看书,但这位女老师极其严肃的表情,和不容质疑的语气,让这个女孩就像一个小老鼠一样,一下子赶紧逃走了。
女孩离开之后,刚才还怒目瞪着她离开了这个老师,当她再次把目光放回到我身上的时候,有瞬间又展露出灿烂的笑容,跟我友好的再见。
看了她离去的身影,我心里暗暗祈祷如果最终我们选择了这家,那千万不要让她带我的孩子。
在没有孩子家长和其他大人的时候,在孩子没有遵守他制定的规则的时候,她可以变得这么凶......
幸好,她也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德国幼教老师,只是我参观过的所有七八所幼儿园,和小安两年幼儿园生涯中,见过的唯一一次,老师因一件小事,厉声训斥孩子的情况。
不过,这件事确实提醒了我,尽量给孩子找情绪稳定的托育照料者。
毕竟,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从天天照顾ta的亲密的养育者那里学来的。ref[1]
教师的情绪除了影响自身的职业生涯外,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学龄前阶段。 在此阶段,幼儿从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的社会情感反应和相关知识可以融入到自己的社会行为中,这是幼儿学习社会情感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ref[2]
所幸,小安进入的幼儿园,遇到了不少好老师。我后面一定会好好书写一下这些老师。
ref: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12-14208-011
[2]ref: 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JRIT-01-2019-0007/full/html
竞一叨叨:
小安的学校放暑假了!我们也正在奔赴奥地利开启度假模式了~~~
大家都是怎样给孩子安排暑假的呢?有没有偷偷往旅行袋中塞练习题(偷乐)?或是给娃们报了什么有趣的夏令营?欢迎留言一起交流呀!
感兴趣一睹奥地利风采的朋友们,欢迎围观我朋友圈~~
祝大家暑期愉快!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