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日本人家里,我慌了……

文摘   2024-01-15 18:13   德国  


"......我看到那张“令人厌恶”的日本脸,抽出了一把长长的尖刀......"



哥哥开学了。在家过了18天的假期后,终于迫不及待上学去了。


圣诞假期中,基本上没更文,主要是想全心全意的陪孩子,特别是安哥,自从他上学以来,我们俩的相处时间就变得特别少。


不过这段时间有几个新闻,让我又有了写作的欲望。特别是2024年开年似乎就预示着一个多事之秋的到来。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日本这个国家就处在地震多发带,我相信日本国民已经有丰富的地震自救和救灾经验了。所以我一开始并没太在意,只是希望不要有大的伤亡出现就好。


只是后来看到了一些现象:


在20年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日本街头红衣女孩儿九十度鞠躬为中国募捐的情景还萦绕在我脑海,来自邻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物资捐赠也依然感动着我。




可现在,对方在遭受天灾,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看着那些多少年来反复出现、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咒骂日本人的话语,唤起了一个我记忆库中第一次和日本朋友交往的经历……




十几年前,在我刚开始在德国求学的时候,一句德语都不会。


当时实验室大部分都是德国同事,人家只在跟你说实验的时候说英语,转脸人家自己聊天必然换成德语。因此也没什么朋友,刚开始学习时,确实觉得很孤独和苦闷。


人生地不熟,觉得想要真的融入德国,还是得把德语学会才行。


出于生存的考量,后来我每天一下班就去语言学校学德语,与冷冰冰的德国实验室相比,那个内卡河边的私立语言学校简直就是色彩缤纷。


巴西的Paul很热情、希腊的Axelandar又高又帅、纽约的Christin一头金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因让人烧脑的德语相聚在一起,一边被复杂的德语语法折磨的扯头发,一边又不得不用极其有限的德语外加大量比划来交流。


在所有同学当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文化相近的原因,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同学,这里面就有来自日本的玲子,一个家庭主妇


玲子个子小小的,看上去很年轻,特别爱笑,笑起来眼睛会可爱的弯成月牙的样子,时不时会给我们带一些她亲自做的日式小零食。谁也看不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挺好奇的,但除了看过几个日本动漫,也没有什么深刻了解。更多的,还是因为历史原因,对那个国家有负面印象


然而在德国的语言班,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一个“活的”日本人站在我面前,她爱笑、爱分享,还会建议和我写汉字交流。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我就越发喜欢这个日本小姐姐了


没多久,我们班上的中日韩同学商量着来一次聚会,因为正赶上当时一个德国节日,哪里都不开门,我们几个无聊又没地方去,所以干脆开个party自己玩儿。


问题是上哪儿弄场地呢?热情的玲子自告奋勇,说,来我家来我家,我们租的屋子很大,来多少人都能盛下。


于是就这么定了,玲子提供场地,我们其他人带上吃的喝的到她家一聚。细心的玲子非常重视,隔天还专门给每个同学写了一张小卡片作为邀请函,上面写着她的住址,和每个同学的名字。


那天下着雪,我一个人带着几样自己做的小菜和饺子找到了她家。因为算错了时间,我早到了快半个小时。


这是第一次我来到一个日本人的家,心里莫名紧张,不知为什么,当时竟然有种“深入虎穴”的感觉...... 


定了定神,终于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小个子的男人。


一看到那人的脸,一股莫名的厌恶感窜上了我的脑袋。


他长也太像电视里面出现的日本兵啦!


瘦削、个头不高、“尖嘴猴腮”(抱歉这个词写出来很不尊重,但那时的我脑海中就蹦出了这个词)、还留着让人讨厌的小胡子!(抱歉我那时刚出国,还不太习惯看到男人留胡子)



我大概注视了他好几秒也没说话,脑子里涌现出无数抗日影视里面出现的那些让人憎恨的影像,甚至想马上转身离开。


这时,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从他身后探出头来,齐刘海的长发,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的望着我。


我认出那是玲子的小女儿,她以前给我看过孩子的照片。于是我意识到,那男人应该就是玲子的丈夫了。


对方看我似乎没反应,问了句“请问,您是哪位?”


我才缓过神来,小心的问,这是玲子的家吗?我是来参加聚会,她的语言班同学。


那男人明白过来,立刻绽放笑容,说是的是的,快请进。


老实说,我当时好像还是犹豫了一下是不是真的要进去,心里依然有害怕的感觉。


这时玲子欢快的声音从里屋传出来“我的朋友到了吗?是哪一位?”


一看到我,玲子高兴的拥抱了我,“哦是竞一,欢迎欢迎!快进来,外面那么冷……“


我终于被玲子拉着手拽进了屋里。


她们家住的是一个典型的德国老房子,但里面一些小摆设,却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日式氛围,比如穿和服的小木制娃娃、日式烧酒瓶等。




我想,这些小玩意一定是热爱生活的玲子从日本带来的吧。


玲子一边帮我换鞋,一边用不太熟练的德语和英语介绍她先生,我才知道,她先生也是个科研人员,在我们大学的马普所做博后。


原来是个知识分子,算半个同行。嗯,印象分加了一点点。


因为早到了好一会儿,玲子家只有我一个客人。他们两口子的英语也不是很流利的样子,但能一直在很热情的招呼我喝热茶、吃小点心。


我说既然大家都没来,我先把带来的吃的准备上吧。


当时不知道,去别人家做客其实很忌讳去人家的厨房的,但玲子她老公就直接把我带到了厨房,问我需要什么,他就给我找出来。


我印象很深的是,他每给我递过来一个东西,比如筷子或酱油,都是用双手轻轻推到我面前,还同时略低头半鞠躬致意


我刚开始就只是回复了一个Thank you。但又觉得礼仪不对等,人家都给你鞠躬了,我该怎么回礼呢,慌乱之下就双手合十算作回礼了。


(好像也不太对,我又不是泰国人……)


后来,别的朋友陆续来了,玲子在客厅招呼大家,他的丈夫就进到厨房,准备起三明治来。


那个可爱的小女儿像小猫一样一直围蹭在她爸爸的身旁,还时不时的偷瞄我这个陌生人在摆弄什么好吃的。


我也好奇他们在准备什么吃的,所以一边准备我的煎饺,一边也偷瞄这个日本爸爸在干什么。


只见他拎起一大包切好的吐司面包,从里面拿出四五片面包放在盘子上,然后仔细的用手把它们堆的整整齐齐的。


然后,我看到那张“令人厌恶”的日本脸,抽出了一把长长的尖刀......



老实说,同在厨房的我当时有点吓到了,脑海中再次不自主的翻涌起抗日剧中的各种负面场景……


谁知道,那位日本爸爸一边手持着尖刀,一边轻声吩咐一直抱着他大腿的小女儿站到小凳子上,这样就可以够到刀把。


然后,他牢牢握住了孩子攥着刀把的手,慢慢的划向了那几片面包。


(原来是要切吐司啊,吓我一大跳......)


只见他一边带领孩子剌掉吐司面包较硬的边缘,一边轻柔的跟孩子用日语对话,好像在告诉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一会儿又要怎么做。


他的小女儿也很可爱的,一会儿一个“嗨”或者“嗖嘎”,大概表示听懂了。


我一边忙着把快糊锅的饺子夹出锅,一边继续偷瞄那父女俩。


只见那爸爸将小女孩儿护在怀中,手把手的教她把正方形的吐司片切成两个三角、上面放上火腿片和奶酪等配餐,还一边用温柔的语气再给孩子讲解着什么,整个过程安静、温柔。


在多年前那个日本家庭的厨房,我第一次知道了:


一、制作正宗三明治是要切掉吐司边边的;


二、小孩子不是不可以碰刀,只要大人在旁边细心指导;


三、长着“坏人脸”的日本男人也可以是一个温柔的好爸爸。


在这之后,当我端着几近糊锅的中国饺子,他端着摆的工工整整的日式三明治一起走出厨房的时候,我对这个日本男人的偏见已经烟消云散了。


后来我们这几个东亚人坐在一起,用不那么流利的英语和德语交流,吐槽着陌生的德国,品味着家乡的食物。


那个晚上,玲子家的温暖和谐带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客厅里,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友谊。


玲子一家的真诚和善良,让我意识到了“遥远的恨”与眼前“具体而鲜活的人”之间的差异


我看着他们跟我们一起欢笑的样子,心想,我所憎恨的军国主义,和眼前的这几个真实的人,有什么关系呀?


因为历史的原因(也许现在也有关于核废水的争议)很多中国人看待“日本”的情感,总是有些复杂的


但历史的阴影不应该影响我们对现实中具体的人的判断。


我们真正的敌人不应当是某个“假想敌”,而是那些无法释怀仇恨、阻碍和平与交流的观念。正如当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悲剧冲突,种族和历史的积怨只会剥夺我们所有人通往未来的幸福。


当我们从个体的角度去交流和体验不同文化,穿透文化和语言的隔阂,我们会发现,那些被偏见和恨意包裹的对象,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只是说着不同语言罢了。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和理性的力量去克服“遥远的恨”,打破由历史和文化偏见构建的壁垒,看到和我们一样同为人类的人,给予与他们人类共有的共情



最后,我想再次回味那个感动了所有人的视频《日本人在中国南京街头求助,中国人的反应令人惊讶!(社会实验)》,来自【大树君】



致敬所有善良友爱的同胞们。




竞一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神经毒素系列】德国Vd | 慎用儿童含氟牙膏 | 孕期摄氟

【德爸鸡娃系列】三岁会阅读 | 一岁学科学 | 鸡娃也爱娃  

【妈妈三年】没想到的事 | 科研父母 | 当妈失与得

【爆文】顺转剖 | 剖转顺 | 睡眠与新冠 | 睡觉能减肥?


【海鲜系列】孕妈和孩子该不该吃鱼 | 海洋食品安全


脑妈在de国
德国某700年老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前国内某top高校心理博士后,现长居德国儿女双全的妈妈,在这里分享跟德国“神仙爸爸”组队如科学探险的育儿经历,用理性的脑和感性的心,守护孩子大脑成长,呵护妈妈心理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