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失业宅家发胖,我偶然在微信读书上看到了张展晖教练的《跑步治愈》这本书——它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
整本书不是枯燥数据和晦涩术语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可以进行跑步实践的“干货”。
虽然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立即行动,但跑步的种子已经在心里扎根。
一个月前,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加入了轻松跑训练营,并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系统的跑步训练。跑前的唯一要求是:控制好心率范围。
但初次尝试跑步时,我还是跑得手忙脚乱——呼吸大乱,心率大超(我的心率上限是151),步频只有150左右,跑姿也不够协调。
这时训练营的平澜教练适时给予了鼓励:不要急于追求跑步速度,先调整跑姿,轻松跑只要把脚拉到脚踝就可以了,然后通过深呼吸、单臂甩、缩小步幅甚至原地跑的方式降低心率。
经过第一周的适应性训练,我开始了解到了一些控制心率的技巧,虽然还没有控制得很好,但是明白了跑步不能仅靠着一腔热情和蛮力“盲跑”。
到了第二周,开始听着180步频的节拍器跑步,一开始担心提高步频会很累,但实践证明,小步快跑反而会让跑步变得更轻松。
教练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建议,让我明白了步频提升才是提高配速的关键。
第三周是个明显的转折点,心率控制变得更加自如,步频稳定在173—177之间,整个人跑起来的感觉也更加松弛。
让我惊喜的是,步频稳定后,心率反而更容易控制了。到第四周时,已经能感受到自己可以通过主动调节,保持心率和步频在目标范围内。
这一个月来,数据的变化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最初跑1.5公里就气喘吁吁,到现在能从容跑完2.5公里以上的距离也不觉得累;
从起初杂乱的步频,到现在能保持在175左右的稳定水平;
从一开始担心数据难看,到越来越享受跑步过程,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跑步带给我的改变远不止体能上的提升。
工作时的专注度提高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
生活节奏变得规律,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原来,跑步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跑步的第一周,得意地发了个朋友圈
如今的我已经爱上了跑步。每次奔跑时那种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那些擦肩而过的街角树荫、晨光暮色,都成了跑步附赠的惊喜。
对未来,我不再给自己设限,只愿保持这份简单的纯粹,让跑步如呼吸般自然,陪伴我走过漫长岁月。
夜跑时看到的美好夜色和月光
声明:以上文中内容均已经由本人确认同意后发布
如果你也
想开始跑步
想让身体越来越好
想通过跑步提升免疫力
想提升自己的精力状态
都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线上跑步训练营
咨询报名训练营请扫码添加Lisa教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