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毛,真名毛丹青,颌下蓄着一小撮白胡须,看起来像日本人的感觉大于像中国人,但是脸上的笑容还是中式的,有一丝狡黠。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去日本三重大学留学。经济上陷入困境后,导师鼓励他去赚钱,对他说,你去日本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在念我的课。班上正好有一个日本同学在做鱼,他就去卖鱼,发现一个月赚的钱是国内一年工资的好几倍,于是精神抖擞,一口气干了十一年。
阿毛特别感谢这个导师,认为他是特别“文行合一”的人。
1999年弃商从文,开始用日语写作,《日本虫眼纪行》大卖,“虫子伏在地上,见到光就向其爬行。我不要写很大的事,我就写周围这些小事,而且是日本人自己没有发现的事。” 阿毛说:“日文写作有很高的技术成分。我的日文汉字量的含金度高,运用汉字自如,会比日本人的文字视野更开阔。”因为文字优美、风格独特,七所日本知名大学将他的作品作为新生入学国语考试题的内容,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作家获此殊荣。这本书赢得日本第28届蓝海文学奖。阿毛现在日本神户国际大学教书,教日本学生《日本文化论》。
回顾自己的一生,阿毛认为卖出一条鱼的喜悦和写出一本书的喜悦是一致的。
阿毛的母亲是很好的历史学家,研究明史。三十几岁的时候和很多大家有信件的来往,有钱学森、马洪、于光远、刘大年等等。现在有人在研究这些信件。
阿毛说,细节是决定一切最关键的部分。
在日本读书时,阿毛在三重县乡下租了一个很便宜的房子,觉得很潦倒。在一个月光之夜,发现了青蛙之叫存在左阵和右阵,村上春树也写过青蛙之叫,但阿毛觉得自己的观察更细致。
在一个小车站上,售票员去很远的零售店兑换零钱,因此耽误了一趟列车。下一趟列车来了,售票员没收他的钱,还把落叶扫在一起,搭建了一个特别美的场景,阳光打在月台上,所有的落叶在闪闪发光。 阿毛因此创作了日语出道的第一个作品《防府站的落叶》,“秋天的落叶恰似一团火,在太阳的光芒之中又好像为站台铺织成了一幅美丽的金毯……”。
在这个社会里,总有几件事让你会有突然的醒悟。
日本有一个毕业生,毕业时拿到了一家IT公司的内定,阿毛请他吃饭,点了一个菜地三鲜,这个学生说,我家就是种茄子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茄子有这么好吃,于是,他辞去了IT公司的职位,回家种茄子了。
有一个洛阳的学生,毕业后创业,做康养介护,帮助重度残疾的老人。他很执着,感动了日本一个女钢琴家,非常漂亮,愿意嫁给他,说他太善良了。
生活太丰富了,总有一样东西在支撑你,而不是那种干巴巴冷冰冰的口号。
人是被活着的,没有周围这些人,没有周围的环境,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阿毛说受日语最大的影响就是去主语化,“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的底色是白的。”日本人说,自己今天是怎么来的,其实是在问你怎么来的。自己觉得今天天气好不好呢,这是在问你。日语里说我要拒绝你,用的词是“见送”。
网上有很多资料介绍这位阿毛,推荐下面的两篇报道:
1. https://www.bjyouth.com.cn/article.jsp?oid=6662154
2. https://m.fx361.cc/news/2015/0910/956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