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7天,退休新规“上线”!弹性提前/延迟成焦点!65/70/75后职工如何退休领养老金的性价比最高?答案来了!

民生   2024-12-24 06:30   河南  

导读
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不仅是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其能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的前提条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量已接近1.42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47.8%;较2022年末相比,增加552万。

不夸张地讲,对于绝大多数的退休人员而言,基本养老金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体现出其经济保障能力的强弱。具体来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达成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的目标;反之,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则退而不休恐无法避及。

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均应当在自身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并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计发原则和激励机制来努力提高退休之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领取水平,进而能显著提升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能力。

职工现行退休制度

众所周知,自2014年10月1日起,国家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方式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即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共同实行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若想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以正常退休为基准)通常需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即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

①法定退休年龄:现阶段,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②最低缴费年限:现阶段,国家明确规定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也就是说,忽略病退、离休等其它提前退休的因素,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若想要依法、依规且正常办理退休手续,需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至少满15年。

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2项政策文件当中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的规定,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后参保且累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前参保且累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按照政策要求还会依据其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给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实际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倒计时7天,职工退休新规2025年“上线”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新一轮退休潮来袭、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等诸多现实因素带来的挑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24年9月13日审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自2025年起将正式“上线”。

第一: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

《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并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58/55周岁。届时,65/70/75后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将迎来不同程度的推迟。

第二:最低缴费年限逐步提高

《办法》明确,自2030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并采取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提至20年。与法定退休年龄的渐进式延迟改革不同,对于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国家设定了5年的“缓冲期”,即在2029年12月31日之前,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下图为对照表:

第三:“弹性退休制度”实施

《办法》明确,改革之后职工的退休时间不再是“刚性节点”,而是可供其自主选择的“弹性区间”,即职工只要满足对应的政策要求,便可以分别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和弹性延迟退休。

①弹性提前退休

A: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要求

B:提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C:不得低于60/55/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举个简单的例子,1973年12月出生且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在改革之后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6周岁,延迟了12个月。若其在2028年12月~2029年12月期间达到了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则便可以选择自愿弹性提前退休,即退休时间节点为55~56岁。

②弹性延迟退休

A:职工达到“60/55/50周岁+延迟月数”的新法定退休年龄

B:与工作单位协商一致

C: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延迟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同样还是举例说明,1973年12月出生且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在改革之后对应的新法定退休年龄为56周岁。若在2029年12月,其与工作单位协商一致,那么便可以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对应的退休年龄节点为56~59岁,即延迟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65/70/75后职工如何退休领养老金的性价比最高?

参考《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我们不难看出,在2025年退休新规上线实施之后,1965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男职工、1970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且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1975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且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都将受到延迟退休改革的影响。基于此,便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对65/70/75后的男女参保职工而言,如何选择退休的时间节点才能确保且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性价比是最高的呢?

所谓“性价比最高”,我们不妨可以从累计缴费金额、回本周期及养老金增长3个角度分析:

①累计缴费金额:对于退休人员而言,累计缴费金额的多少通常与2个因素直接挂钩,即实际缴费年限的长短与缴费基数的高低。通常来讲,若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则对应的缴费基数便相对较低;且若累计缴费只达到了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那么累计缴费的金额便相对较少。根据多缴多得的计发原则,在累计缴费金额相对较少的背景下,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便较低,但这种对于职工而言却是最省钱的缴费方式。

②回本周期:所谓回本周期,即指的是自退休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起,需要耗时多久才能将自己所参保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全部领取完毕。通常来讲,对于不同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回本周期是不同的,但从整体来看,累计缴费年限比较少的退休人员回本周期往往会相对较短,因为在其退休之前并没有缴纳太多的钱,便会缩短养老金回本周期。

③养老金增长:按照现在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待遇水平的增长金额与其自身的累计缴费年限长短和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低是直接相关的。在这一政策背景下,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低,则调整增发的金额便相对较少,不过对应的调整幅度(比例)却相对较高。

基于这3点来看,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比较多的退休人员并不一定性价比最高,因为只有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多,才能够在退休之后领得比较多。但是从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能力来看,养老金待遇水平高的退休人员则性价比最高,因为能轻松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

所以笔者认为,若65/70/75后男女职工的收入稳定且工资水平高,那么建议选择弹性延迟退休,这样虽然会导致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起始时间有所延迟,但往往会因为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且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加受益而使得性价比最高;而若65/70/75后男女职工的收入不稳定且工资水平低,那么便建议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这样虽然会导致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低且在待遇调整的过程中上涨比例低,但是却能够提前领取基本养老金,并且回本周期较短。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于不同情况的参保职工而言,其选择不同的退休时间节点(比如弹性提前退休、基于新法定退休年龄按点退休、弹性延迟退休)往往会导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性比价有所不同。所以,65/70/75后受到延迟退休改革影响的男女职工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缴费基数,并提前规划好退休的时间节点。如此一来,便能够找到累计缴费年限、回本周期以及基本养老金增长三者之间的平衡点,进而提高领养老金的性价比。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惠农小帮手
惠农小帮手,你身边的致富小能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