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起,基本养老金迎“重算补发”!20年工龄,每月领4000元的新退休人员,能补多少钱?答案来了!
民生
2024-12-23 15:20
河南
在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政策背景下,对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而言,待遇水平的高低将直接能够决定其经济保障能力。通常来讲,基本养老金是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维持晚年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待遇水平越高,则经济保障能力越强,且更有助于其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反之,待遇水平越低,则经济保障能力越弱,非但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无从谈起,恐还会遭遇退而不休等诸多新的难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每一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均应当在自身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计发原则和激励机制来努力提高自身退休之后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进而提升经济保障能力和晚年生活质量。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规定,年满法定退休年龄和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可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次月起终身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一般情况下,若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享有视同缴费年限,则其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而若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缴费模式之前参保,且办理退休手续之前在人社部门通过了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那么根据政策规定,其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除了包括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会再给予其计发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也就是说,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若享有视同缴费年限)3部分组成,且根据政策规定,分别对应的待遇计发公式为:①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但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在不同的省份可能会略有差异,具体仍需要以当地的政策公告为准。根据养老金的核算原则,在2024年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社保经办机构在核算其基本养老金待遇时应该采用2024年度的计发基数。这不,步入12月份以来,河北、安徽、辽宁、天津、宁夏等不少省市的人社部门便相继公布了2024年度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比如以广西为例,12月17日,广西人社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公布2024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的通知》(桂人社发〔2024〕65号)。其中明确2024年度广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为6847元/月,即计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涉及到“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时,使用该数值计算。较2023年相比,涨了218元。基于往年的经验来看,在各省人社部门公布2024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之后,社保经办机构将会以2024年度的计发基数对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重算补发。具体来看,之所以要进行待遇重新核定和补发差额这项流程,主要是因为在各地人社部门公布2024年度计发基数之前,对于新退休人员社保经办机构往往会以2023年度的计发基数作为测算其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依据,并根据测算得出的数值预发基本养老金。而随着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的逐年提高,2024年的计发基数往往要比2023年的计发基数高。所以,预发的临时养老金并非新退休人员实际应该享受的待遇,为了确保其能够享受到公平且合理的基本养老金,便需要在2024年的计发基数公布之后重新核算然后补差。所谓“新退休人员”,简单来讲,指的是2024年新增的退休人员。具体而言,通常是指在2024年办理退休手续但却是按照2023年度的计发基数测算并发放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根据上文提到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公式我们不难看出,涉及到待遇重新核定和补发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2部分,以2024年为例补发差额的计算公式如下:A:基础养老金待遇重核补发差额=(2024年计发基数-2023年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根据退休时间不同由当地人社部门确定需补发的月数B:过渡性养老金待遇重核补发差额=(2024年计发基数-2023年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根据退休时间的不同由当地人社部门确定需补发的月数然后,将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待遇重核补发差额相加即可得出总补发的金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省份公布2024年度计发基数和启动重新核定工作的时间安排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所以重新核算之后补发的待遇差额究竟会何时到账,则仍需要以当地公告为准。20年工龄,每月领4000元的新退休人员,能补多少钱?关键问题来了,若新退休人员累计参保缴费20年,预发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为每个月4000元,那么在当地启动退休待遇重新核定工作之后,该退休人员预计能够补发到账多少钱呢?接下来我们还结合具体示例给出该问题的参考答案。以广西某企业退休职工为例,假设该企业退休职工2024年6月份办理退休,且当地自12月份起进行待遇重核和补差,则补发的月数应为6个月;假设该退休职工实际缴费12年,视同缴费年限为8年;平均缴费指数为0.84,视同缴费指数为1,过渡系数为1.2%。那么根据这几组数据可分别计算得出补差额:(6847-6629)×(1+0.84)÷2×20×1%×6=240.672元(6847-6629)×1×8×1.2%×6=125.568元将两者相加,即可计算出该退休职工预计获得的补发待遇差额为366.24元。从数据层面来看,补发的金额并不算多,而这一数据的高低主要与新退休人员自身的缴费指数和累计缴费年限长短有关。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省份、不同退休人员之间重核补发的待遇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在社保缴费基数不断上调的背景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基数也会随之上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过,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重新核定和补发差额并不会使待遇领取水平提高,而是为了确保其能够享受到实际应该享受到的待遇。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与调整增发属于不同的概念,也希望广大退休人员能够多多了解与自身待遇相关的养老金政策,千万不要把相关的定义搞混淆了。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