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烈沸︱历史纪实小说:王阳明江西平叛(之三)

文摘   2024-09-10 19:00   广西  


王阳明江西平叛

(之三)

︱龚烈沸

06


     钱塘江边,青绿山水如画。时近黄昏,王守仁、冀元亨、书僮来仪一行都身着便服,策马而行。举目远眺,江上有渔舟一叶,渔翁撒网。

  王守仁下得马来,疲惫地往树上拴马,眺望江上渔翁感慨:“做官还不如这渔翁悠闲自在呢。”

  “先生,古人可说是‘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冀元享也下马,与来仪一起喂马。

  “元亨,你也能言善道了。我还是坐会儿,太累了。”刚坐下他又站起,走到江边,俯身掬水洗脸嗽口。

  一阵风过,老树上飞下一蒙面刺客,挥剑直向江边掬水的王守仁……

  王守仁自幼习武,闻得耳后突然生风,迅即侧身避开一剑。好险!双足一时稳不住,扑倒在草丛中。但他很快借势翻身跃起,迎向刺客,未料藤蔓横绊,一下跌入水中。

  刺客得意怪笑,再次挥剑刺向王守仁,元亨、来仪见状急急以身相护。说时迟,那时快。又一陌生人冲入阵中,只一锤,迅速而准确地击中刺客,刺客脑浆迸溅,一命呜呼。击杀刺客的壮士如尊巨大的雕塑。

  “王某感谢壮士相救!”王守仁上岸拱手致礼,他的那柄剑还挂在拴马的树上。    

  “莽夫正是追寻先生而来,不料正撞着此歹徒要加害先生,便挺身而出了。”壮士抱拳还礼。

  “请问壮士尊姓大名,缘何寻王某?”王守仁走向坐骑,元亨、来仪各拿了兵器紧护主人两侧,以防再度不测。

  “莽夫姓耿,贱名无疾,先生在南赣讲学,小子早耳闻而无缘当面执弟子之礼,追至南昌,得悉先生返里省亲,遂一路追来。”耿无疾细心看王守仁是否受伤。

  “耿壮士既已同途,就同去余姚王某寒舍,再受王某谢救命之恩如何?”王守仁示意元亨、来仪此地不可久留,快上马赶路。

  “先生能收我为弟子么?卫护先生自是弟子本份,先生就别说谢不谢了。”耿无疾见王守仁没表示否定,便跪下行拜师礼。

  王守仁一时为之感动,扶起耿无疾,又介绍冀元享、来仪。少顷,一行四人继续赶路。


王阳明《送德声叔父归姚》

王阳明(守仁)落款


  王守仁一行四人沿姚江边驿道自姚城西门入城,城门上镌刻了“龙泉门”三个大字。靠近武胜门的瑞云楼粉墙黛瓦,颇有格局,这便是官宦诗书人家的王家府第。王守仁的父亲王华乃状元出身,做过南京兵部尚书,现今退职在家安度晚年。

  明日便是端午节,直到晚饭前,在祖母、父亲、夫人等望穿秋水的等待中,王守仁一行才平安到家,王家府中自是热闹非凡。

  用了晚饭,大大小小都陪了王守仁来到客厅,众家人忙着上茶上水果,果盘中早熟的杨梅自然最为风光。

  少顷,除佣人外,其余人均自行告退,唯剩祖母、父亲及王守仁夫妇四人。祖母大人依旧晚饭前一般泪眼婆娑,老父也喜忧参半,诸氏夫人静坐一旁。

  “南赣平乱又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我儿千万好自为之。为父年迈昏昏,已难替儿分担忧虑。”王华说着找出王守仁从南赣寄来的家书。“寓赣州男王守仁百拜书上:父亲大人膝下久不得信,心切悬悬……”

   “祖母,父亲:孙儿、孩儿戒马倥偬,难尽孝于一二,总想辞了官回我余姚,侍候祖母父亲大人膝下。然今日天下多事,守仁忠孝难以两全,去意徘徊。”王守仁哽咽失声。

  “孩儿,这次多住些日子,好好补补身子,再去江西时带你媳妇同去,也好照应吃穿。”祖母战战巍巍着起身,王守仁急忙上前扶住,硬请老人家坐下。

  “老祖母,江西小乱未已,孙儿怎敢多住。至于诸氏,让她留在家中代孙儿多孝敬您老人家,再说赣南山里的生活,恐怕她也过不惯。”

  “为父风闻你每到一地不忘讲学,朝野非议颇多,儿可要谨言慎行。”王华告诚儿子。

  “孩儿也早有所闻,无非说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标高',再者有‘号召刁徒,互相倡和’什么的。官可以不做,学不可不讲。儿心光明,讲学无非为变士风以成天下治。万望父亲勿为孩儿操心,多保重自己身体才是。”

  “华儿,时间不早了,让孙儿他们早点睡吧。”祖母对王华说。

  王守仁终于坐在已别两年的家床上,见夫人诸氏还有话要对他说,便撑了精神倾听。

  “嫁与夫君数十年,未生得一男半女,夫君还是纳房妾续香火,好对得起王家列祖列宗。”诸氏边给丈夫找衣裳边小心翼翼说。

  “这又何必?我征战南北,马不解鞍,哪来这闲心思。以后不可再提此事。”王守仁困顿疲乏至极,呵欠连连,“明日到杨梅山尝新,在江西我做梦都在吃家乡杨梅。”

07


       端午节,姚江边人山人海,“粗十番”“细十番”锣鼓敲得群情鼎沸。通济桥上、舜江楼上站满官吏民众。王守仁应县令邀请,也站在舜江楼观龙丹比赛。

  午饭前后,不少浙中王门弟子到瑞云楼拜见先生,王守仁几乎脱不开身。后来,他干脆命高足钱德洪留在家中代为接待,自带了夫人一行乘了便轿出门去扫祖墓。轿过姚城最繁华的虞宦街,时天微雨,可街上依旧有木偶人摔跤等余姚独有的民间文娱表演,观看者大叫,小贩们大喊,满街余姚话,在王守仁听来满街温馨。


余姚旧城


       王守仁来到杨梅山。此时微雨初歇,青山如黛,雨洗过的杨梅林叶绿果红,那紫黑色的已经可吃了。诸氏夫人不时摘几颗最熟最大的杨梅交给来仪,来仪用草编的盘子盛了敬给王守仁,王守仁推给冀元享,冀元享则推给耿无疾,后来冀、耿两人干脆拉了枝条直接用嘴吃。

  “那不是王御史么?怎么也馋得回老家吃杨梅来啦?”孙燧竟从旁边一处茂密的杨梅林后走出来,身后也跟了家人,他也穿了一身便服。

        “难得哟,孙大人。”王守仁没料到会在家乡杨梅山上遇上孙燧,赶忙行礼,“孙大人,苏东坡不是说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么。”

        “想当年杨贵妃如若尝得咱余姚杨梅,那闽广的荔枝还能跑到长安去么?哈哈哈。”孙燧看了眼王守仁身后的耿无疾,感到好象在那儿见过。

         “孙大人这不是在做诗么。”王守仁说。

        “王御史,这位先生乃何方贵客?”孙燧指指耿无疾问道。

        “此乃下官回乡途中新收弟子耿无疾。无疾,快向孙大人行礼。”

        “布衣耿无疾给孙大人请安。”耿无疾赶忙向孙燧行礼。

        “孙大人,耿师弟在钱塘江边救了先生一命。日后大人招募兵勇,他倒是个合适人选。”冀元亨从旁介绍。

        “真有此事?”孙燧很是吃惊,见王守仁点头,孙燧心想“我孙某得替他查一查这耿某人。”孙燧嘴上继续道,“王御史,此次可有中天阁讲学安排?孙某也欲聆听一二。”

       “折煞下官。”王守仁忐忑不安,“还是邀孙大人同游一趟龙泉山吧。”

        “好,咱俩子陵祠里同喝瀑布仙茗!”

        “那可是陆羽《茶经》里写过的名茶。”冀元亨也插进句话来。

        耸峙姚城西隅姚江边的龙泉山,树木葱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有纪念先贤严光的子陵祠,有宋王安石取名并书写匾额的“更好亭”,还有东晋古刹龙泉寺。坐落于山南腰的中天阁古色古香,在此向南可远眺连绵八百里的四明山,近览曲曲弯弯的姚江。其旁尚有“龙泉”,当年宋高宗曾饮尝过还带了十瓮回去。中天阁原是龙泉寺的一部分,现今已改为讲学读书场所。


余姚龙泉山“龙泉”

余姚龙泉山中天阁 


       阁中大厅里,数十位学子或坐或立,正等待王守仁的到来,然而先生久久不到,却来了先生的高足钱德洪,对冀元亨说:“先生有事,一时脱不开身,等会再来,你吩咐诸同窗先自习吧。”耿无疾颇感疑惑,没法也只好打开书本看起来。

       此时王守仁正在子陵祠。王守仁与孙燧临窗而坐,两人已谈了好一会。

       “看来,宁王要真的犯上作乱!”孙燧啧着茶叶片断定。

        “孙巡抚,原先下官还怀疑您与宁王……”

    “彼此,彼此。”两人会意而笑。

    “下官还想再劝阻一次宁王,他毕竟知书达礼……”王守仁起身扶栏而立。

        “王御史,以我所见,宁王之心已不会变。作为朝臣,你我只有早作防范,化大事为小事,避免百姓生灵涂炭。”孙燧接着向王守仁详述自己已作的防范措施:兵器迁藏他地何处,何处可紧急调动粮草等等……

       临分手时,孙燧对王守仁说:“我孙燧领命去江西时已作生死以赴打算。如若祸起,平叛重任无疑落到你肩上,请王御史多多保重!”孙燧动容失声,转身而去。

       王守仁走进中天阁大厅,弟子们都起立行礼。还礼后王阳明开始讲课:

       “承诸君之不鄙,每予来归,咸集于此,以学问为事,甚盛意也……”

       当夜,瑞云楼厢房客间里,如豆灯光下耿无疾伏案疾书,冀元亨已躺下,颇不解:“耿师弟未免太用功了吧。”

        “影响师兄休息了,我这就好。”耿无疾赶紧加快速度。

       第二日,姚城集市中,耿无疾终于找得一地痞,给了他不少银子和一封包得严严实实的信,又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龚烈沸,宁波天一阁退休学者。


大河奔流工作室
坚持文学性和原创性。不追新闻热点,不求轰动效应。说真正想说的话,写时过境迁仍然可读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