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土坦桑大院时曾去过它后院的坦赞铁路医院。很小的时候,似乎在梦里看过一个纪录片,所有的细节都留在了梦里,只清晰地记得主题曲里的一句歌词,恐怕是因为之后在别的场合又听到过:“医疗队员到坦桑。”当年的穆塞韦尼,现任乌干达总统就曾在这里治过疟疾。
隔着铁栅栏院墙,能看到远处院子里一大片绿草地,在草地上是一排排的白色墓碑,周边种着不知名的树,树不高,树冠很大,上面开着不知名的白花。灿烂的阳光洒在树木、白花和墓碑上,周围静悄悄的,主路上的拥堵一点没有破坏这里的安静,感觉方圆一公里内没一个外人,只有这样一群人,被葬在这里,每天晒着太阳,看绿树蓝天,听鸟叫虫鸣。
思绪又跳脱开来,想起2018年时的事情,那次在贝尔格莱德,也是专程去祭扫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的烈士纪念碑。当地司机带着我们在周边转悠,只为找一个花店给烈士们献花。司机说,能看到中国人来祭扫非常好,就应该这样。
纪念碑前已经摆放了一些鲜花,在不大的纪念碑顶端,还有三卷山楂片,一定是来此旅游的国人,经过这里,掏遍了背包搜出来的,聊表敬意。一个中国女孩子看见我们,过来打听在哪里买的鲜花,很明显她也是游客,路过了这里就要来看看,来了就像我们一样想要献一束鲜花。
有人说中国人容易忘记,但总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场合,一些不经意的人和事提醒着你,祖国曾经经历的事情。
纪念碑上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
以下是文章的节选,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可以看一看。来源:党的文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修建坦赞铁路的最早设想可追溯到英国殖民时代。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德斯提出了修筑一条贯通非洲南北的"2C"铁路计划,这就是坦赞铁路的最早设想。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等原因,"2C"铁路计划沉寂了近50年。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开始重新关注坦赞铁路,由英国殖民办公室牵头,英美两国共同出资,于1952年进行了最初勘测。勘测报告指出:从工程建造角度看,这一工程没有任何明显困难,是肯定能够修通的。但是"除非对铁路沿线地区进行必要的开发,否则铁路就没有修建价值"。此时,英国出于对各殖民地的分割控制、巩固原有统治秩序的动机,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分别于1961年和1964年独立。两国独立后,不仅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立成果的历史重任,还要继续打击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实现整个非洲的最终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修筑铁路的计划被再次提上日程。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对这条铁路寄予厚望,认为"当铁路建成后,收益的不只是赞比亚国家,坦桑尼亚也能获益。……不仅如此,整个非洲将会因这条铁路而获益,我们获益因为铁路将增强赞比亚,进而增强自由的力量,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将会变得更加便利"(沈喜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决策、实施与影响",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9年,第32页)。作为内陆国家的赞比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铜矿是其支柱产业,控制了铜矿的出海通道,就控制了赞比亚。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独立前就设想:要在罗得西亚铁路之外,另寻一条通向印度洋的铁路,这条铁路始自赞比亚北部,经过新独立的坦桑尼亚,最终到达印度洋。
为解决发展难题,坦、赞两国纷纷向西方求援。世界银行最早参与这一项目,但其结果却令两国失望。世界银行认为,修筑这条铁路不经济,赞比亚可以开发其他通道,拒绝了他们修筑铁路的贷款要求。与此同时,联合国派出的六人赴赞比亚勘测组,也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除此之外,坦、赞两国还向美、英等国寻求援助。1964年,两国向英国寻求帮助,但因实力不济,英国迟迟不愿采取行动。1965年9月21日,在美国的推动下,英国与加拿大同意各出资75000英镑,对铁路进行联合勘测,但从此之后,再无下文。坦、赞两国也曾直接向美国寻求帮助。1964年,尼雷尔就向美国驻坦大使馆发出信息,第二年正式向美国国际开发署提出申请,但美国以"从经济角度考察是不值得修建的。至于从政治方面的考虑,同经济方面相似,也是没有必要的"为由,拒绝了其请求。在1966年8月,美国同样以"没有充分的经济和技术理由支持修建这一项目"为由,回绝了赞比亚的请求。在多次遭拒后,尼雷尔开始怀疑西方国家的真实动机:"我一度跟西方世界的关系很好,那个时期认为它最讲道理。但在建设上我们得到了些什么呢?它们在援助别的国家进行建设的问题上是很少以慈悲为怀的。"(〔英〕W.E.史密斯:《尼雷尔》,《国际问题资料》编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7页。)
除了西方国家,尼雷尔还曾向苏联求援。1964年8月,坦桑尼亚副总统卡瓦瓦向苏联提出援助请求。1965年,尼雷尔亲赴苏联,向勃列日涅夫面陈坦赞铁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但是,苏联因阿斯旺水坝分散了自身太多资源也拒绝了他们。屡屡求助无果之后,尼雷尔将希望转向中国。
坦、赞两国摆脱西方控制、巩固民族独立的政策,使它们在西方世界求助无门、四处碰壁;"两霸"重重压力下的中国也急欲寻求战略突破,而帮助修建坦赞铁路则为中国提供了机遇。不同的境遇,相同的目标,使三个国家逐渐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