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 2024年高血压领域读者最喜爱十大热文

健康   健康   2025-01-31 13:36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年度盘点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回顾2024,这一年高血压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如何管理高血压?怎样精准降压?血压的遗传学研究,以及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和生活方式的关系等,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研究。(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专家视角丨高血压管理新篇:余静教授2024 ESC大会专访实录


专家视角丨高血压管理新篇:余静教授2024 ESC大会专访实录


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期间,本刊特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就新版《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的重要更新以及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长期随访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访。余静教授解读了指南中的重要更新点,包括高血压的三种分类、“血压升高”的概念以及个体化治疗原则等。此外,余教授还深入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管理与随访策略,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和现代化管理方式在提升血压达标率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管理高血压提供科学的思路和策略,从而提升高血压防治水平。

2024高血压日特辑:聚焦年度核心指南,引领高血压精准医疗新篇章


2024高血压日特辑:聚焦年度核心指南,引领高血压精准医疗新篇章


高血压,不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及肾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医疗界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视,不断推陈出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策略。适逢全国高血压日,本刊特邀请我国高血压领域领军人物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为我们梳理2024年度发布的几部高血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指南与共识,精选并撷取指南要点,助力临床医生精准诊疗,制定个性化方案,与患者共筑健康防线。

冯颖青、罗淞元教授:在未控制高血压中RDN可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一项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丨ESC专家点评


冯颖青、罗淞元教授:在未控制高血压中RDN可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一项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丨ESC专家点评


2024年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聚焦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在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其对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长期影响。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冯颖青、罗淞元教授对此研究进行了深入点评,认为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罗教授指出,这一发现不仅为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提供长期随访证据,还观察到减少心房颤动发生,特别是减少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这样的“硬终点”的获益。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局限性,但其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路。

GW-ICC专访 | 限盐和钾替代是否有助于降低血压?


GW-ICC专访 | 限盐和钾替代是否有助于降低血压?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盐摄入量和血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随机试验发现,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减少食盐摄入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患者的血压。对盐摄入量进行准确评估的方法学研究表明,较低的盐摄入量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有关。高盐摄入是最主要的饮食风险因素。GW-ICC 2024上,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医学部Chia Yook-Chin教授就盐摄入与高血压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卜培莉教授: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如何安全有效降压?


CCIF&CCPCC专访 | 卜培莉教授: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如何安全有效降压?


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CKD)是两种互为影响的疾病,高血压可在无形中对患者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对于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安全有效降压?CCIF&CCPCC 2024大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卜培莉教授分享了她的观点。

Circulation研究:血压遗传学或可识别从钠/钾干预中获益的高血压患者


Circulation研究:血压遗传学或可识别从钠/钾干预中获益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键风险因素,但在许多个体中仍难以治疗。饮食干预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方法,但并非对所有个体都同样有效。血压可遗传,遗传学可能是克服治疗反应异质性的有用工具。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血压遗传学是否可用于识别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从降低钠摄入量和提高钾水平中获益。

还在熬夜吗?严重不规律睡眠和睡眠呼吸暂停增加高血压发病率


还在熬夜吗?严重不规律睡眠和睡眠呼吸暂停增加高血压发病率


规律睡眠已经成为睡眠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睡眠不规律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探索睡眠规律(24小时内评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是否会改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之间的已知关系。Sleep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储备低,心血管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


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储备低,心血管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


即使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高血压和其他病理性肥厚状态的患者仍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导致心肌供氧受损的原因之一,可能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以及从左心室适应性重构向非适应性重构的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心内膜下心肌灌注、心脏结构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定量关系。

直立性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可能与衰弱相关?


直立性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可能与衰弱相关?


血压对体位变化的反应是衡量心血管反应性的一个指标。站立后,血液在横膈膜下淤积,导致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心排血量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会激活压力反射,从而促进血管收缩,心率增快以稳定心输出量。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自身调节机制,血压仅随体位变化而轻微波动。然而,在一小部分患者中观察到,从坐位或仰卧位站立后血压的大幅升高或降低具有显著影响。老年患者常伴有衰弱和高血压,Hypertens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旨在评估衰弱和体位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直立性高血压。

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为何“男女有别”?


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为何“男女有别”?


尽管男性和女性调节动脉血压的内在机制相似,但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两性之间的这些生理差异可能导致疾病发病、易感性、患病率和治疗反应的差异。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男性和女性中可被不同地激活。绝经前女性的心脏保护程度高于年龄相仿的男子,性激素如雌激素和睾酮以及性染色体补体可能导致血压和CVD的性别差异。在细胞水平上,细胞衰老途径的差异可能有助于延长女性的寿命,也可能限制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伤。此外,许多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和饮食都可能以性别特异性的方式影响血压和CVD。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