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丨 2024血脂领域前沿成果与热点问题(下篇)

健康   2025-01-02 18:1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年度盘点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陈桢玥


年度盘点



上期陈桢玥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全球血脂管理现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新理念、剩留风险把控及年度指南共识更新。本期内容将聚焦2024年血脂新药、新靶点、新疗法,深入探讨患者管理中随访和血脂检测的关键作用,以及年度热点争议话题。


上期回顾:







一、2024年血脂领域新药、

新靶点和新疗法



01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药物


(1)Lerodalcibep (LIB003)

Lerodalcibep (LIB003) 是一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结合域 (adnectin) 和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融合蛋白,它含有PCSK9的结合域,具有阻断PCSK9的功能。Lerodalcibep和PCSK9单克隆抗体相比分子量要小得多,溶解度大,因此只需较小的注射体积。Lerodalcibep 1.2 ml皮下注射,每月一次,药物可在常温下稳定存放6个月,无需冷藏。LIBerate-CVD是一项全球性、三重盲法、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100个国家/地区65个中心的心血管病或心血管病极高危患者(在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其LDL-C水平仍≥1.8 mmol/L),按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每月1次皮下注射Lerodalcibep(n = 614) 或安慰剂(n = 308)治疗,持续52周。在改良的意向性治疗分析中,第52周时Lerodalcibep组LDL-C相较于基线降低62%,第50周和第52周的平均值相较于基线降低69.4%。与安慰剂组相比,Lerodalcibep组中超过90%患者可实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推荐的LDL-C<1.4 mmol/L且降幅≥50%的目标。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相似,但Lerodalicep组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5.4% vs 2.0%)。尽管作用机制类似于PCSK9单抗,但作为一种新型降LDL-C的药物,期待它的CVOT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心血管获益和安全性。


(2)Obicetrapib

Obicetrapib是一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此前的研究提示它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脂质参数,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2024 AHA)上发布了BROOKLYN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Ⅲ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354例接受最大耐受降脂治疗,LDL-C≥70 mg/dl,甘油三酯(TG)≤400 mg/dl的杂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Obicetrapib 10 mg或安慰剂治疗,随访52周。结果显示,第84天,与对照组相比,Obicetrapib显著降低LDL-C水平36.3%、载脂蛋白B(ApoB)水平24.4%和非HDL-C(non-HDL-C)水平34.5%,增加HDL-C水平138.7%;第365天,显著降低LDL-C水平41.5%、ApoB水平25.8%和non-HDL-C水平37.5%,增加HDL-C水平121.4%。随访期间,治疗组77%的患者LDL-C水平降至100 mg/dl以下。Obicetrapib 10 mg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生命体征、心电图或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的临床显著变化。目前的结果提示,Obicetrapib可有效降低HeFH及LDL-C水平控制不佳患者的LDL-C水平,且具有稳定和持续的作用,为无法通过现有降脂疗法达到LDL-C目标的HeFH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3)贝派地酸

贝派地酸(Bempedoic acid,BA)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LDL-C 23%左右,作用靶点在他汀类药物靶点(即HMGCoA还原酶)的上游。2024年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探讨BA对非致命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四项研究的17,323例患者,其中9235例在治疗组,8088例在安慰剂组,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BA组发生了130起非致命性卒中事件(1.41%),而安慰剂组为148起(1.83%),BA治疗并没有显著降低非致命性卒中的风险。这项荟萃分析表明,BA对非致命性卒中的预后仅具有中性影响。为了全面评估其在卒中预防中的疗效,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02

降低TG的药物


(1)Olezarsen

Olezarsen是一种靶向ApoC Ⅲ的反义核苷酸药物,可抑制人体产生ApoC-Ⅲ,后者是肝脏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调节血液中的TG代谢。202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2024 ACC)上发布的BRIDGE-TIMI 73a是一项2b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北美24个研究中心共154名接受稳定降脂治疗的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TG 150~499 mg/dl)合并心血管风险升高或重度HTG(TG≥500 mg/dl)的成人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每月一次Olezarsen 或安慰剂治疗,并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Olezarsen 50 mg和80 mg队列,持续治疗12个月。结果显示,6个月时,与安慰剂相比,Olezarsen 50 mg和80 mg剂量分别使TG水平降低了49.3%和53.1%,ApoC Ⅲ降低64.2%和73.2%,ApoB降低18.2%和18.5%,non-HDL-C降低25.4%和23.1%,LDL-C无显著变化。三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似。有临床意义的肝、肾或血小板计数异常并不常见。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规模相对较小、随访时间有限以及纳入的严重HTG(TG≥500 mg /dl)患者较少。目前,针对Olezarsen的Ⅲ期研究,包括对严重HTG患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2)Plozasiran

Plozasiran是一种靶向ApoC Ⅲ的siRNA,可促进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分解代谢和肝脏清除,从而降低TG水平。2024年发布的PALISADE Ⅲ期临床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Ⅲ期研究,纳入来自21个国家的75名患有持续性乳糜微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每3个月一次皮下注射25 mg或50 mg的Plozasiran或安慰剂治疗,持续12个月。结果显示,从基线至第10个月时,Plozasiran 25 mg和50 mg组的TG水平均显著降低80%和78%,Plozasiran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84%。该研究证实在持续性乳糜微粒血症患者中,Plozasiran显著降低TG水平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重度高TG血症人群提供有效治疗手段。

(3)SHR-1918

SHR-1918是一种靶向ANGPTL3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ANGPTL3活性降低TG和LDL-C水平。剂量探索I期临床研究显示,在健康受试者中,100~1200 mg的SHR-1918均显著降低TG水平且耐受性良好。SHR-1918组的TG最大降幅中位数为-46.4%至-82.8%,在≥300 mg剂量水平下,TG降低>50%可一直维持到第85天。SHR-1918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和较长的半衰期,所有剂量组耐受性良好。所有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均为轻度或中度,未导致治疗停止或死亡,最常见的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尿蛋白阳性和血尿酸升高,组间无差异,未检测到抗药抗体。


03

降低脂蛋白(a)(Lp[a])的药物


(1)Muvalaplin

Muvalaplin是一种抑制Lp(a)形成的口服药物。2024 AHA上发表的KRAKEN研究结果同期发表于JAMA上。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试验,纳入≥40岁,具有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定义为存在冠脉疾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2型糖尿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清Lp(a)≥175 nmol/L,且接受稳定剂量的降脂治疗至少四周的患者。患者以1:2:2:2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Muvalaplin 10 mg、60 mg、240 mg或安慰剂治疗,持续12周。结果显示,在完整的Lp(a)检测中,Muvalaplin 10 mg、60 mg和240 mg剂量组的Lp(a)分别降低了47.6%、81.7%和85.8%;且分别有64.2%、95.9%和96.7%的患者Lp(a)水平降低至125 nmol/L以下。同时,ApoB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分别为8.9%、13.1%和16.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任何剂量组均未观察到安全性或耐受性问题,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该研究初步证实,Muvalaplin作为首款降低Lp(a)水平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p(a)水平,且耐受性良好。未来需进一步探索Muvalaplin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2)Zerlasiran

Zerlasiran是一种siRNA制剂,可与编码Apo(a)的LPA基因结合并阻断其作用,从而降低Lp(a)水平。2024 AHA上发布了ALPACAR试验结果,并同期发表于JAMA。该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的Ⅱ期试验,纳入Lp(a)≥125 nmol/L的ASCVD患者,以1:1:2:2:2的比例随机分组。结果显示,Zerlasiran 300 mg/16周组、Zerlasiran 300 mg/24周组和Zerlasiran 450mg/24周组从基线至36周的Lp(a)水平降幅分别为-82.8%、-81.3%和-85.6%。LDL-C水平从基线至36周的变化分别为-31.9%、-29.7%和-25.1%。经36周治疗,所有剂量组Lp(a)水平较安慰剂组的降幅>80%,并且在后续随访至60周期间持续保持。治疗组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为头痛、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流感、心神不宁及注射部位的轻度反应。共17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均与Zerlasiran无关。ALPACAR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新型siRNA药物Zerlasiran治疗ASCV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可降低Lp(a)超80%,不需频繁用药,为患者带来更大便利性和持续有效性。



04

升高ApoA-1的药物

CSL112

CSL112是一种人血浆源性ApoA-1,可增强胆固醇外排,此前Ⅲ期研究AEGIS-II(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将18,219名患有多支病变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CSL112或安慰剂输注,每周4次,间隔约7天,持续30天,结果显示CSL112在第90天未能改善AMI患者的心血管结局。研究者认为患者可能会经历多个事件,仅涉及第一个事件的分析可能无法捕捉干预措施的全部临床影响,故对AEGIS-II研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2024年发布的这项试验的探索性分析中,评估了CSL112对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影响,包括365天内复发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首次和后续事件。结果提示,CSL112输注显著改善第180天(13%,P=0.04)和365天(11%,P=0.04)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尽管探索性分析获得了心血管死亡风险等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但仍需要独立临床随机试验证实ApoA-1的心血管获益。


二、患者管理:加强有效随访和血脂检测可显著降低ASCVD患者心血管及死亡风险


2024年发表的伦敦西北部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提示,ASCVD患者LDL-C检测≥2次/年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29%及死亡风险37%。这项研究纳入了76,264例急性或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成年患者,中位随访3.9年。结果显示,相比随访第1年未检测LDL-C的ASCVD患者,检测1次的患者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17%和23%,检测≥2次的患者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29%和37%。这些结果提示,增加随访次数和血脂检测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获得更多方案调整的机会,从而提高LDL-C达标率、降低死亡风险。

三、热点争议


队列研究提示LDL-C与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死亡呈“U”或“J”形相关,会不会影响LDL-C管理策略?

2024年7月18日,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共纳入3,789,025人,女性2,271,699人(60.0%),平均年龄56.1岁。基线时LDL-C水平的中位数为93.1 mg/dl。随访期间,共记录到92,888例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38,627例。结果显示,在低危队列和一级预防队列中,LDL-C水平与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均呈“U”形。在二级预防队列中,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呈“J”形。在低危组、一级预防队列和二级预防队列中,最低全因死亡风险对应的LDL-C水平分别为115.5 mg/dl、119.8 mg/dl和97 mg/dl。在低危组、一级预防队列和二级预防队列中,最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对应的LDL-C水平分别为117.8 mg/dl、106.0 mg/dl和55.8 mg/dl。此外,在整个队列中,与最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对应的LDL-C水平,糖尿病患者的LDL-C水平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研究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认为是挑战了心血管获益中“LDL-C低一些、好一些“的治疗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是队列观察研究,具有众多混杂因素,研究结果可提示相关性,不能证实具有因果关系。LDL-C与ASCVD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及LDL-C目标值均有充分证据支撑,主要来自于临床随机双盲对照干预研究、荟萃分析、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仅有流行病学或队列观察研究结果,证据等级不足,无法纳入指南推荐。因此目前仍应按照指南推荐进行血脂管理,以降低ASCVD风险。


四、结语


2024年的血脂领域精彩纷呈,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关注热点之一。众多新证据、新理念、新药物、新策略伴随着指南和共识的更新,推动着血脂管理水平的提升,希望最终能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脂质相关心血管剩留风险,减少ASCVD疾病负担,早日迎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拐点。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最新《心肾代谢时讯》读者专属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左边《心肾代谢时讯》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CKM-Times),回复“心肾代谢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心肾代谢时讯》编辑部)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