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 殷杰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首批“三晋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余篇;代表著作有《命名与指称》《科学哲学的新进展》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
#
摘要
从道德因素出发探究人类合作问题的理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侧重解释道德在合作进化中出现的必然性,但其“道德”无法推广至群体层面;第二类侧重解释道德规范对人类合作的意义,但其“道德”没有构成人类合作的必要条件,从道德进化视角解释人类合作还存在较大问题。从选择行为出发界定非人类和人类的合作,为研究合作与道德提供一种连续性范畴,通过分析合作与道德所需的认知能力来论证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伙伴选择模型描述合作进化与道德起源的市场化驱动机制。由此得到人类合作中出现道德、道德维持和促进人类合作的必然性解释逻辑,进一步论证道德对于人类合作的必要性,解决了原有两类理论在解释逻辑上存在的分歧。
一、合作互动中的道德起源
二、道德对人类合作的作用
三、从道德进化视角研究人类合作问题的新思路
由此,在没有认知能力参与者组成的伙伴选择市场中出现了具有道德意义的合作行为,道德在这种市场中逐渐生成,而随着参与者认知能力的提升,道德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成为具有高认知能力的人类保持和扩大合作的一种恒常力量。
其三,让我们再回到道德是确保合作还是促进合作的因素,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确保合作是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合作,促进合作则是指道德促进了更深度的合作。生物市场理论证明没有道德认知的生物也可以进行具有道德意义的合作。但相比于其他生物,人类所具有的独特认知优势使得更加复杂的大规模合作成为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的合作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一种平衡,如果没有道德就不会有大规模的合作。一旦在合作中形成了道德,那么这些道德可以在文化传承中不断保存和进化,并对人类形成更大规模群体的互动与合作持续发挥作用,道德也因此成为保证人类持续合作的必要条件。
由此,我们得到了从道德进化视角解释人类合作更加一致的逻辑思路:
一是合作互动中道德起源的解释逻辑:(1)包含选择性的合作可以形成与认知无关的连续性合作范畴,这是道德起源的合作基础;(2)不具备认知能力(或只有简单初级认知能力)的个体通过市场驱动的伙伴选择机制实现合作,部分与道德相关的基础心理机制(比如公平感等)源于这种市场化的进化选择;(3)在具有强认知能力的市场合作条件下形成了竞争性利他主义,市场具有筛选特定道德选择倾向的功能,进而产生了能够促进人类大规模合作的道德。
二是道德维持和促进人类合作的解释逻辑:(1)道德是人类合作网络中最有效的一种低成本声誉传播策略;(2)不同强度的道德会影响个体之间的合作层次并导致不同的市场驱动效应;(3)道德促进了人类合作在形态、规模、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进化发展。
第一个解释逻辑强调了在合作中出现道德的必然性,第二个解释逻辑强调了道德在维持和促进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合作方面的必然性。上述两个解释逻辑都体现了道德对于人类合作的必然性,解决了原有两类理论在解释逻辑上存在的分歧,可作为从道德进化视角研究人类合作问题的一种可行路径。
文字编辑 | 白琳谛 张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