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学会倾听:研究过程具有“逐渐明朗”的本质

文摘   2024-02-12 12:47   山西  

前言

[美]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社会学协会前任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和儿童,代表作有《不平等的童年》《家庭优势》等。


通过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群、制度及社会过程的认知。使用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向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琐事的意义,展示了人们如何被社会结构的力量所影响。精心设计的研究加上对社会事件活灵活现的描述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对受害者的调查可用来记录灾难的规模和范围,而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意料之外的结果。凯·埃里克松(Kai Erikson)的《所经之地的一切》(Everything in It's Path)讲述了发生在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场灾难。一座年久失修的水坝崩塌导致洪水暴发,致使132名民众不幸遇难。这场灾难加上救灾不力瓦解了这个社区的社会与情感联结。

与此相关的是,民族志学家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在不同且相互有交集的社交圈里,以及这些圈子如何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相互碰撞。例如,不同机构的专家经常各自为政,制定一些政策,但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考虑与其他机构的相互配合,跨机构的压力最终由普通家庭承担了下来。在《迷宫困境》(Trapped in a Maze)一书中,莱斯莉·派克(Leslie Paik)描述了禁锢家庭的“跨机构迷宫”(multi-institutionalmaze)。年长的凯瑟琳太太与侄子和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孙子同住,她奔波于11个不同的机构之间,而这些机构颁布的政策互相冲突,导致她的生活一团糟。很多时候,对相关事件进行定性研究,可以从“当事人视角”了解其意义并挑战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例如,在马修·克莱尔(Matthew Clair)对被告人的研究中,他提到,非裔被告人有时候会自愿选择入狱而不是尝试获得缓刑,这令律师感到惊讶。克莱尔的研究《特权与惩罚》(Privilege and Punishment)陈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工人阶级家庭的非裔被告人在获得假释回归社区后,会被警方重点监控,被告人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在其他案例中,研究者展示了迥然不同的人群也会有相似的体验。如人类学家凯瑟琳·纽曼(Katherine Newman)采访了流离失所的家庭妇女、空中交通管制员、蓝领工人和经理人,这些人陈述了他们向下流动的痛苦。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科学文献中未知或尚未深度发掘的某些社会过程,所以这些方法特别有助于改进我们的概念模型。

很多人都想学习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以我为例,当我开始学习如何进行此类研究时,读到的文献让我感到无所适从。这些书籍的内容过于模式化,我无法在其中找到有用的建议。书里讲到,我应该在访谈中敏锐地进行“探询”(probe),却没有说明“探询”的具体做法,对“探询”过程中的困难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解释。这些书中的研究方法附录也令我沮丧,尤其是研究人员描述他之所以能够进入某个地点进行参与观察研究,仅仅是由于机缘巧合。但是当我进行自己的研究,试图进入某个研究地点时,应该如何复制这种“机缘巧合”呢?有关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的书籍让人们以为进行这类研究应该比较顺利,但根据我的经验,事实并非如此。我渴望能读到一本更现实、更实用的书。

我的兴趣是深入了解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以及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感悟,在研究之路上,我曾经拜读过一些优秀但未实现潜力的研究,它们令我震撼。这些研究的作者设计了出色的项目,获得了难得的资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采访多人或写下无数实地笔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撰写了条理清晰的论文。尽管拥有这些有利的元素,但最终成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哪里出了问题?一些情况是研究的数据质量欠佳,不能为读者提供丰富、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数据缺乏深度,读者很难对作者的论据进行评估。有些研究人员直白地要求读者“信任”他们,因为他们收集了大量数据。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我更希望这些作者向读者展示他们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还有些情况是作者提供了大量数据,但论证缺乏重点。有时,即使论点是很明确的,但是研究问题的构思却过于狭隘,甚至作者都没有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其论点进行论证。在少数情况下,一个单独的错误(无论是设计、数据收集,还是分析)会产生相当重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大大拉低这个研究的整体价值。为何类似的研究质量差距会如此巨大?我没能在读过的定性方法论书籍中找到答案。

研究人员目前面对的挑战是涉及方法论的书籍实用性不强,他们缺乏指引,导致有潜力产出精彩成果的研究举步维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写了这本书。本书中,我给出了具体且实用的建议,帮助你进行各种研究,包括学科作业、论文和书籍。尽管新手研究人员可能会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仍然能够设法产出优秀的研究成果。此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所以我在本书中描述了一个更真实的研究过程,这在许多其他类似书籍中是没有的。我还强调了研究过程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其他要点,即在进行研究时,不仅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还要虚心听取反馈。正如本书的标题所示,我认为“倾听”是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的核心。在收集数据时,必须“倾听”他人的意见;在描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时,必须“倾听”他人的反馈;当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主题的相关文献时,必须“倾听”他人的发现;当你对自己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并确定优先级别时,必须“倾听”自己的心声。当你以不同的方式“倾听”时,你会发现新的关联,重新考虑角度对其论点进行论证。在少数情况下,一个单独的错误(无论是设计、数据收集,还是分析)会产生相当重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大大拉低这个研究的整体价值。为何类似的研究质量差距会如此巨大?我没能在读过的定性方法论书籍中找到答案。

研究人员目前面对的挑战是涉及方法论的书籍实用性不强,他们缺乏指引,导致有潜力产出精彩成果的研究举步维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写了这本书。本书中,我给出了具体且实用的建议,帮助你进行各种研究,包括学科作业、论文和书籍。尽管新手研究人员可能会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但仍然能够设法产出优秀的研究成果。此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所以我在本书中描述了一个更真实的研究过程,这在许多其他类似书籍中是没有的。我还强调了研究过程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其他要点,即在进行研究时,不仅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还要虚心听取反馈。正如本书的标题所示,我认为“倾听”是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的核心。在收集数据时,必须“倾听”他人的意见;在描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时,必须“倾听”他人的反馈;当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主题的相关文献时,必须“倾听”他人的发现;当你对自己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并确定优先级别时,必须“倾听”自己的心声。当你以不同的方式“倾听”时,你会发现新的关联,重新考虑假设,发现错误,构思和评估新想法,权衡优先级,考虑新的方向并做出大量调整,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将使你的研究更清晰、更有价值。

“逐渐明朗”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持续思考

在用胶卷摄影的年代,胶卷需要在暗室中进行显影,才能洗出照片。在暗室中,人们用一个设备放大相片,然后将其置于白色相纸上进行短暂曝光,接着将相纸浸入化学显影剂中。起初,相纸是完全空白的,但是不久后,图像开始不均匀地逐渐显现。刚开始,图像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它会慢慢地变得栩栩如生,展现在你眼前。如果图像太亮或太暗,你应该返回机器旁,调整曝光时间,以得到一张光影平衡的相纸,然后把新相纸浸入化学显影剂中,观察图像出现。最后,当你对图像满意时,把它从显影剂中取出并放入定影液中。

虽然洗相片的过程与通过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逐渐形成洞察的过程有很大不同,但是渐次聚焦的过程是极为相似的。另外,在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的过程中,你需要进行大量调整和改变,尤其是在研究工作的前半段。因此,将有较长一段时间,研究人员也不明确他们具体应该怎样做,这是正常的。这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思考你的研究对该领域的学术讨论是否有意义,也不确定是否抓住了该领域最新的和令人兴奋的焦点,或者感到巨大的压力,并认为你的研究一团糟。所有这些不确定性和担忧都是正常的。当你开始进行访谈或在研究地点待了一段时间后,还会冒出许多新问题。你必须根据不完整的信息来做出诸多决定——应该探究这个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你应该花时间在这个人身上,还是那个人身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你希望从中获取什么?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在任何研究中总是有多条探求学识的途径。所以,你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正如我在第八章对数据分析的讨论中解释的那样,构建你的研究有多种正确方法。在第八章,我展示了一个学生的案例,他对养狗的人进行研究,面对的难题是在多个合理的研究问题中进行选择。他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也曾不确定到底如何选择。不过,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最终做出了取舍,决定了一个研究方向。以我自己为例,当我还是一名博士生的时候,我经常和阿莉·霍克希尔德(Arlie Hochschild)讨论我的研究,当我描述一个新想法时,她会很认真地听,但随后会亲切地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但是你可以将它放在另外一篇论文里。让我们专注于目前的课题吧。”在我学习构建研究重点的过程中,研究的核心思想也变得更加清晰。

为什么有研究重点如此重要?读者(或任何受众)很难吸收由四五个不同的故事合成的故事。当作者的思想从一个观点跳跃到另一个观点,或者作者提出了很多有趣但不太贴合主题的例子时,读者会感到困惑、无聊或不耐烦。作为读者,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你阅读了一篇很长的论文,但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是为何而写的(这篇文章有中心思想吗?如果有,中心思想是什么?);你也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案例,以至于很难理解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要低估读者理解论点的困难程度。一个明确的重点可以帮助你向读者传达中心思想。

当你第一次开始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时,找到明确的重点并不容易。有时,这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你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其他相关研究,并且在你的课题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通常来说,只有通过收集数据,学习文献,打磨你的问题,然后再收集更多的数据,你的重点才会慢慢形成。与在暗房中洗相片的过程类似,你的重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明朗。

关于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逐渐明朗”的本质的另一点:你经常不得不表现得非常自信。为了进入研究地点和接触到研究对象,你必须解释研究目的。此外,负责审查的人员通常希望你能明确告知你的研究目的、研究提案、资金情况、提交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的申请、论文提案等。在此阶段,他们需要知道你的想法,并且需要确保你没有疏忽任何事情。他们可能特别关心的一点是你是否审慎考虑过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从定义上讲,申请和提案中所描述的情况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成分,因为只有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中,真正的研究重点才能变得明朗。调整和变化是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威廉·斯特伦克(William Strunk),经典英语用法指南《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的作者,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期间曾这样建议他的学生:“如果你不知道一个单词怎么发音,那就大声读出来!”作家E.B. 怀特(E.B. White)后来修订了《风格的要素》,他同意这个指导意见,并补充道:“既然不确定其发音,何必羞于大声试读?”在准备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的提案或资金申请时,你应当明确陈述初步的研究问题,然后概述计划:你将接触采访对象,收集数据(说明你将使用的方法),列出需要注意的敏感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你应该咨询顾问。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你应该表现出对这项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这项研究是有价值的!你会收获重要的信息或认知!你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而且已经有计划解决这些问题!

尽管在某些方面,撰写研究计划这件事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目前你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尽力做好。你乐于分享目前已知的信息。随着了解更多的信息,你将对研究进行调整。研究工作“逐渐明朗”的本质也意味着最好早些开始收集数据,无须等待太久。一旦开始这个步骤,许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新的问题将会出现。这一切都是正常和恰当的。理想情况是你在数据收集完成一半左右的时候,就决定好最高优先级的学术问题,将数据收集的重点放在核心研究问题上,寻找合适的数据以支持这个逐渐明朗的论点,认真考虑另一种阐述方法并开始思考你需要哪些数据才能夯实你的论点。正如我将在后面章节中所解释的那样,你的研究问题、对文献的理解以及数据收集的重点都会发展和演变。你应当避免在没有明确重点的情况下进入研究的收尾阶段。但是在一开始,你应该表现得胸有成竹,好像你有明确的计划一样,这个计划就是获得研究许可、开始研究工作并尽力而为。这就足够了。

本书的组织架构

我计划从第二章开始本书的主要内容。尽管采访者和民族志学家之间有极大的不同,但他们都面临许多类似的挑战。我在第二章中将谈到项目早期阶段需要的思考和决策,特别是设计研究、选择研究对象以及做出艰难的取舍。我还提供了研究旅程的概述。第三章是关于准备工作的。在这个章节,我将讨论厘清IRB的各种要求以及实际问题,例如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解决食宿问题和保证安全。我还要讨论如何为你的研究招募受访者、获取采访资源这类棘手的问题。

然后,我将用两章的篇幅讨论访谈法。第四章是关于“除访谈之外的一切”,包括在访谈之前进行计划,构建访谈指南,确定访谈文件包里的内容和如何对受访者表示感谢。在第五章,我将带领你逐步走过两个真实的访谈步骤,这里展示了两个较长的访谈节选,一个是一位采访新手进行的访谈,另一个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采访者完成的访谈。节选旁边有我的点评,我将指出在探询时哪些话术效果很好,哪些话术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第六章开始,我会用两章的篇幅讨论参与观察法,我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挑战:在研究地点如何向人们介绍自己,定义你在现场的角色,安排实地调查以及避免常见的错误(例如,在前往研究地点之前忘记吃点东西,在访谈结束后的24小时内没有补上实地调查笔记等)。我还讨论了其他挑战,例如谈什么话题,参与者请求帮助时你应该如何应对,还有你也许会因懒惰而排斥做实地调查。第七章提供了高质量和低质量实地调查笔记的具体示例,并展示如何大幅度地改善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笔记。

本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必须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最好在研究项目中的每个节点进行数据分析,例如设计研究、收集数据、修正研究重点、收集更多数据、编码和撰写结果等。尽管研究工作的性质是持续的,但暂停一下,把数据进行编码并系统地比较和对比,会对后续工作很有帮助。第八章重点介绍了数据分析中正式的编码阶段。第九章转向写作的挑战,我将谈到如何清楚地陈述一个论点,提供充足的数据来支持你的主张,讨论那些与你的论点对立的证据,最后得出你的结论。第十章是这本书的结论。我重温了做这类研究的价值,解释了大多数错误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无须过于忧虑,还谈到新手可能带来的意外之喜。最后,我谈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信心的重要性。

如何使用这本书

我希望你能从头至尾通读这本书,如果将来你遇到某个特定的任务或难题,还可以重温本书的某个章节。为此,我通常会在每章中简要介绍关键术语,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这个语境中的意义。整本书的重点是通过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是社会科学中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不过还有其他相关且交叠的方法,包括焦点小组法、自我民族志研究、文档内容分析、画像分析法、扩展案例法和混合方法等。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不讨论这些方法。不过,不同形式的定性研究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关键要素,例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的某些方面(例如,在访谈中探询)、数据分析和写作等,这些要素也适用于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因此,我希望本书会对研究者有极大的帮助。

人们鼓励作家“写下所熟知的东西”,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我提供了许多我本人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案例。这些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社会阶层和种族是如何影响家庭生活的,包括育儿、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选择等关键方面。我在研究中使用了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我还参与了富裕家庭、向上流动的家庭和难民家庭的研究。当然,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除了可以用于研究个人,还适用于阐明组织动态、政治团体及更广泛的社会体系。本书一小部分主题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主题涉及全球各种组织的运作。我希望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把重点放在与你的专业兴趣相关的主题上。

你会发现,除了社会科学的案例,本书还吸纳了其他领域的研究案例。此外,我还得到了其他学科同事的建议,以及来自学术界之外的有益洞察。我在书中分享了这些技巧和建议。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使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完成的出色研究不胜枚举,但很遗憾,这里只能列出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扩大可用的资源库,我引用了一些较早期的、不出名但出色的研究,以及少数近期的研究。参考书目还包含一些对我有帮助的有关方法论的研究。该部分是一个有价值的路线图,可以助你找到常见主题及特定的学术讨论。由于本书是一本实用指南,因此我不会深入探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的理论根源,也不讨论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与这些方法有关的争论。由于理论模型在学科之间各有不同,所以在此我不讨论理论如何能够有效地指导你的研究。我也不在此讨论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在公共生活中恰当地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是业内激烈讨论的话题,但不包含在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议题也不是本书的焦点,即参与这个研究过程的人来自不同且不平等的社会阶层,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肯定会以各种形式在研究进程中表现出来。

在你学习如何使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开展研究、进行设计、启动项目、收集数据、分析思考及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本书试图成为你的好伙伴。进行此类研究的旅程是令人兴奋的。虽然许多重要的研究都可以在办公室里的计算机上进行,但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的关键环节必须在现场进行,你必须与研究对象交谈或正式访谈才能真正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就像探索新地点的旅行一样令人兴奋,因为你沉浸在另一个社交环境中,进行这项研究可能是一种与你平时生活不同且具有强大冲击力的体验。但是,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方面,包括研究人员与参与者在权力和地位上的巨大差距。正因如此,对于开展研究的方式以及该研究将如何影响参与者及他们所属的社区等方面,你需要谨慎对待并保持敏感。正如我在后续章节中所谈到的,民族志工作有时也是矛盾的,你需要在研究的关键环节坚持系统性和严谨性,但在其他方面需要具有敏感性且高度灵活。这项工作很消耗精力,甚至会使你精疲力竭。尽管如此,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重要问题的了解,对那些使用这些方法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也可能是一次令人难忘且改变生活的经历。如果你打算进行一项研究,我建议你当机立断。你将对自我和他人有更深入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成果(关于人群、团体、机构和社会过程)有可能改变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子金

Medicine & Social Science


子金
他发现自己最终作为一名返乡者回到了一个他并不属于的世界。他从此被囚禁于日常现实之中,如同被囚于牢狱之中。他在此受着最为严酷的狱卒的折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