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这个冬季“刽子手”,只有不到10%的人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一定要重视防范

健康   2024-12-26 08:55   四川  

作 者 简 介


最近听小区里的大爷说起一件事,听得我心里直摇头——有个亲戚才50岁,平时挺健康的,怎么也没想到,冬天突然就突发心梗住院了!


对于心梗,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往往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

在心梗面前,走错一步,就可能抱憾终生。


遗憾的是,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例,死亡比例在30%以上,其中仅3万人获得及时规范救治。


以前认为心梗是老年人才需要防范的急症,现在却常常听说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人也不能逃脱这个死神之手,更有屡见不鲜的小年轻因为熬夜撞在了心梗的枪口上,这个老年杀手终于还是成了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寒冷,是冬季心梗易发的主要因素


容易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腹型肥胖等代谢异常;吸烟、饮酒、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情绪波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心梗的危险因素。



其实,寒冷刺激,也容易诱发心梗。也就是说,冬季也是心梗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发生心梗的事件中,小于55岁的年龄组里面,冬季发病最多[1]


有研究显示,温度每降低1℃,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增加2%。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易收缩,四肢容易缺血缺氧。此时,负责供血的心脏会收到信号,加速工作,导致血液对血管产生强大冲击力。如果心脏有斑块,斑块就可能破裂变成血栓,进而造成心梗。


为什么冬季能成为心梗的危险因素?这需要了解一下以“心梗”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原理。


小动脉,心梗的“车祸现场”


首先,从物质结构的层面看,这也是现代医学的角度。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小动脉。小动脉是整个动脉供血系统最远端的一段,跟需要血液的器官直接相连,如心脏、大脑。如果小动脉流通血液的功能不正常,被梗塞了,部位恰好发生在心或者脑,那就是心梗、脑梗。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小动脉破裂出血,这种多发生在脑血管,叫脑溢血。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与心脏、大脑直接相连的小动脉,出现了梗阻或破裂出血。


那么,小动脉是什么呢?



动脉分为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小动脉三种。

弹性动脉最粗,与心脏很近,起源于主动脉,涮火锅的“黄喉”就是弹性动脉。


肌性动脉居中,是将血液分布到身体不同部位的主管道,比如我们摸得到脉搏跳动的位置,寸口桡动脉、人迎颈动脉,都是肌性动脉。


最远端的、跟脏腑组织很近的,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小动脉。


以上三种动脉,都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组成(如图1)。内膜构成血管腔,直接跟血液接触;外膜构成血管外壁,跟周围的组织结构相连;中膜主要是平滑肌,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控制血管腔的大小。



而小动脉的主要特点,就是中间肌层相对较厚,平滑肌收缩、舒张能力强,对血压的调控作用明显。如果小动脉平滑肌紧张度高于正常,容易形成高血压。所以,当出现长期高血压的时候,说明小血管的紧张程度已经异常,痉挛、梗阻或者破裂出血的风险是大于正常时候的。


下面,我们以“心梗”为例,从物质结构的角度,来说明一下心脑血管疾病。


从解剖学的微观角度,

心梗是小动脉的平滑肌“抽筋”了


第一需要明确的是:全身组织器官,都需要心脏搏动的动力来提供血液,心脏自己也不例外。给心脏自己提供血液供应的叫做“冠状动脉”,也属于小血管一类。如图:


当血液的质地出现异常,比如血脂、血糖升高了,那么跟血液密切接触的内膜就容易受到影响。这时候,冠状动脉的内壁(膜)会逐渐变得不光滑,继而沉积一些“粥样硬化”斑块,最终使冠状动脉变窄或者堵塞。冠状动脉变窄、堵塞以后,需要这条小动脉“灌溉”的对应的心肌,就会出现缺血,甚至坏死,就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了。



至于抽烟、饮酒、情绪波动,主要也是诱发冠状动脉这一类的小动脉的平滑肌痉挛(可以理解为血管“转筋”或“抽筋”),从而造成血管阻塞的,引起“心梗”的。


而过度劳累时,身体会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继而引起血管的紧张、收缩。如果这种紧张、收缩发生在冠状动脉,它向下游供血的能力就减弱了,对应位置的心肌就容易缺血、梗死。另外,我们熬夜之后,会发生头胀、太阳穴胀痛等症状,这就是脑血管紧张、收缩的表现。


而冬季,跟后面两种情况类似,也是通过引起小动脉紧张、收缩,对心脑血管的健康构成威胁的。主要的原因是温度,当环境温度偏低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收缩小动脉、毛细血管来减少散热,从而保证体温稳定。但这给心脑血管带来了一定风险,特别是在具有前面说的那些情况之下,就是在“三高”或者抽烟、饮酒、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的基础上,冬季的危险程度将会更高。


从中医的宏观角度看,

心梗是心脉被堵住了


最后回过头来,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心梗”的发生原理,这也是中医常用的角度。


“心梗”在中医叫做“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这是从症状的角度来看的,就是无论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或梗塞,只要产生了供血不足的征兆,就都算胸痹,相当于提前预警了。


胸痹的中医病机(病机:疾病发生的机理),直接的是“心脉痹阻”,就如上面说的一样,只要出现了“心脉”在功能上的不通畅,就是胸痹。在此基础上,间接病机又分为“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种。

那么,中医的这四种情况分别会有什么外在表现可以引起我们重视呢?中医又是怎么治疗的呢?


胸痹的辨证分理

瘀阻心脉,是瘀血对心脉的阻塞,这个瘀血可以是实在的瘀血斑块,也可以是血液不通畅的一种状态。

主要表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

这种情况下的疼痛可以向肩背部放射。同时疼痛的性质以刺痛为主,多在加重,大多伴随舌下络脉的淤青。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阻心脉,是痰浊对心脉的阻塞,上面说的高血脂、高血糖相当于痰湿,附着在冠状动脉久了,就凝聚形成痰浊,“粥样硬化斑块”在中医上的认识接近于此类。

主要表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

和瘀阻心脉的表现有所差别的地方是,痰阻心脉的憋闷、闷痛的症状比较突出;可能伴随体胖、多痰、身体困重,舌苔白腻等情况。

治疗上多用化痰通阳气为主,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寒凝心脉,就是寒邪凝滞、收引心脉,使心脉气血流通不畅;这个寒邪可以是外寒、实寒,也可以是体内阳虚的虚寒。

主要表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

其中疼痛的特点是比较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的冷痛,同时可能伴随全身怕冷、舌头青紫的表现

治疗上以散寒、温通心阳为主,常用附子汤加减。


气滞心脉,是气机滞涩、运行不畅,进而导致心的血脉阻塞不通;情绪波动、过度思虑气结就是通过气滞心脉诱发胸痹的;另一方面,气虚推动乏力,也可能发生气滞心脉。

主要表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为主。

疼痛的性质以胀痛为主,发作多与情绪波动有关,同时伴随想叹气、两胁胀等症状

治疗上以行气通脉为主,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


现实中,上述四类病机更多是以复合的情况出现,只是在比例上有所不同。因此,中医的治法也是综合以上四种治法,加减变化,灵活应对。


虽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是严肃的事情,这个需要交给我们医生,但是如果自己了解以上的原理和症状,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是否出现了相关信号,提高警惕。同时,还有利于合理养生,防患于未然,提前干预,能减少严重情况的发生。


有这4个症状,或是心梗预兆,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其实也并非毫无征兆,临床数据显示,70%的病人都会在发病前期出现多种先兆症状,特别是以下这些心梗征兆,最好认清楚,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1、胸闷不适

因为心梗而堵塞的血管会阻碍人体血液循环,降低新陈代谢速率,主要表现为胸部不适、呼吸困难。特别是晚上,如果突然出现胸闷不适等症状,而且有长期憋醒的情况。


 

2、胸口异常疼痛

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感觉胸痛且无法缓解,可能是身体的动脉血管出现了严重阻塞,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引发心梗。


3、身体出汗

天气不热的情况下,突然多汗、心情格外烦躁也是心梗的表现,往往出汗程度剧烈,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可能是要发生心梗,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


4、手脚冰凉

血栓形成之后,血液的流速变缓,手脚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也就会变差,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此外,如果你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冬季出现过心胸憋闷疼痛,或者心悸、气短等症状。又或者,你作为年轻人,最近常常熬夜、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很大,冬季以后出现心慌、心跳明显、胸闷隐痛等症状,都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人员,做相关检查,配合中医调理,为自己避免可能的隐患。


虽然,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季节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不经历冬季。因此,适当保暖,避免寒邪对人体的影响,同时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劳逸适度、舒缓情绪,也能在寒冷的冬季,为我们的心脑血管稍加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志强.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分布[D].长春:吉林大学,2022



END


编辑 | 曾菊

配图 | Midjourney/摄图网(已购版权)


推荐医师



喜欢的话
奖励羊爸爸1个“👍”和“在看”哇


羊爸爸
用生命引领生命 • 羊爸爸育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