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编辑:小英姐姐 排版:Elita 字数:字
你好呀,我是小英姐姐。
开篇引言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部门上个月刚招了个新人,叫小张,95后,挺阳光一男孩。说实话,大家对他印象还可以,至少人不算太难相处。
可谁能想到啊,他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在群里发了个消息:“各位同事,我下周六结婚啦,诚邀大家来参加婚礼!”后面还配了个大大的笑脸。
你们猜怎么着?群里那一刻安静得就像切换成了“勿扰模式”。只有领导象征性地回了一句“恭喜啊”,其他人一个字都没回。
我当时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暗自感叹:兄弟,你这请帖发得有点突然啊!入职才几天,跟谁都不熟,就敢这么直接地邀请大家随礼?这胆儿是真肥。
果然,接下来几天,同事们私下里开始交换意见,重点只有一个——怎么拒绝得体又不尴尬。
有的说:“到时候我正好有事,去不了。”
有的说:“我跟他说家里有喜事,不能随礼了。”
还有的直接一句:“不熟,随啥礼?他都不知道我姓啥呢。”
总之,大家都在找借口,生怕被拉进这个“礼金坑”。
我随了礼,还被当成了笑话
按理说,这事儿跟我也没啥关系,毕竟说句心里话,我跟小张也不熟。但不知道为啥,当时看着大家避得那么干脆,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也许是觉得他刚来公司,人生地不熟,第一场职场婚礼就碰了个冷场,未免太尴尬了。于是,我咬了咬牙,还是决定去,毕竟随礼随人情嘛,咱不能当面驳人家面子。
婚礼当天,我赶过去,现场的确挺热闹,但单位里只来了三个人——我、部门领导和另一个和他同时入职的小姑娘。其他人呢?全都找理由“划水”了。
我呢,随了500块礼金。说实话,这个数额对我来说不算少了,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结婚,我也就随这么多。但没想到,婚礼还没结束,我就听到有人在背后嘀咕:“英姐随500?她不是公司里‘老人’嘛,随这么点也太小气了吧!”
我心里那个火啊,蹭地一下就上来了。
你说随礼这事,讲的是心意,我压根不欠你的情分,你凭什么嫌我随得少?更何况,单位里其他人压根没来,连个红包都没给,你怎么不说他们小气呢?
随礼这件事,藏着职场的人情规则
回到家后,这事越想越憋屈。可等我冷静下来,我突然意识到:小张的吐槽虽然不对,但这件事背后,其实藏着很多职场的“潜规则”。
随礼这事,说白了,不只是钱的问题,背后还涉及到人情和关系的权衡。尤其是在职场里,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入职太短,礼不随“生人”
首先,小张的问题在于,他的请帖发得太急了。入职不到一个月,连大家的名字都没认全,就发请帖,这在人情逻辑上本身就说不通。职场里,人情的积累需要时间,你刚来就伸手要“礼”,别人自然会觉得别扭。
随礼这事,没感情基础,随多了肉疼,随少了尴尬。所以,职场新人最忌讳的,就是在人情还没捂热的时候,就主动“讨好”或者“索取”。
金额多少,取决于关系的深浅
随礼金额从来不是固定的,它本质上是感情的“度量衡”。熟得越深,礼随得越多;关系越浅,礼随得越少,甚至不随。
我随500,其实已经算是给足面子了。毕竟咱俩平时没啥交集,这个钱更多是随给了“职场和谐”。可小张呢?他显然不懂这层逻辑,只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表现。
职场新人,如果只知道“收”,却不懂得“还”,最终只会让人觉得你不懂分寸。
职场随礼,真的讲究“性价比”
职场随礼跟朋友随礼完全不一样。朋友随礼,更多是感情上的回馈;职场随礼,很多时候还得考虑“投入产出比”。
你随了礼,对方会不会记着你的好?会不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帮你一把,或者在关键时刻站在你这边?如果答案是“不一定”,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随。
小张刚入职,跟公司的人都不熟,连基本的信任关系都没建立起来,这时候办婚礼,别人自然不会愿意“投资”他。
别让人情债,变成你的职场污点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人情债,最怕算得太清。”
小张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职场的人情债当成了理所当然。他觉得自己结婚了,大家就应该随礼;可他没看到的是,背后那些不愿随礼的同事,早已在心里给他扣了分——觉得他太功利、太心急、不懂分寸。
小英有话说
往期回顾
1.公司裁员拒绝赔我2w的赔偿金,我就举报了公司没交公积金!结果公司花20万补缴了全公司的公积金,同事们都给我转红包说谢谢
2.同事一个月请了三次丧假,结果领导说:你家亲戚死光了?然后同事就给了领导一耳光!我们上去拉偏架,最后领导被揍的鼻青脸肿,还降职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