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致唁电、唁函悼念乐黛云先生(第四辑)

文摘   2024-08-01 08:00   北京  


乐黛云先生千古

我就是我,风云时代奇女子

行不能行,比较文学大先生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同仁敬挽


中国作家协会

北京大学:

惊悉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乐黛云先生不幸逝世,谨表示深切哀悼,并向乐黛云先生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取得了令人敬佩的卓越成就。乐黛云先生既开风气也为师,不仅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等著作,还培养出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加强中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增进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贡献。

乐黛云先生学养深厚、视野广阔、胸怀博大,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互鉴,影响深远。乐黛云先生的辞世是中国文学事业的损失,她的学术贡献与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奋勇向前!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作家协会

2024年7月29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乐黛云先生在京仙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会员沉痛万分,谨此向贵校致哀并向乐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实际领导人和精神领袖,在中国现代文学、比较诗学、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均有开风气之先的学术贡献,是一位胸襟广博、有着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乐先生的辞世是中国学界的巨大损失!

乐黛云先生关于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打破文、理科之间固有藩篱的思考,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也为后学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启迪。乐先生晚年对跨学科研究分会的直接关怀,更赋予全体会员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由衷感激乐先生的支持、帮助与鞭策,谨以此联痛挽、纪念乐先生——

志包天地开先路  学贯中西育后生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

2024年7月28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世界文学与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中国比较文学前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乐黛云先生遽然离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世界文学与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悲痛万分,谨此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乐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乐先生一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和精神领袖。乐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指引了中国比较文学前进的方向,奠定了中国比较文学兼收并蓄、开放融通的学术宗旨,塑造了中国比较文学兼顾在地化国际化的学术品质,直接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完善和健康发展。乐先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为我国比较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引领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融入国际学术大潮,令整个世界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和突出贡献刮目相看。

乐黛云先生是比较文学学界和外国文学学界无数学人的导师和精神楷模。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一直勤勤恳恳地耕耘在中国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为我国比较文学界、外国文学界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他们也早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今先生驾鹤西去,我辈深感痛惜!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先生的谆谆教导,仍在耳畔。我们由衷地感谢乐先生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教诲、鼓励和帮助,并将秉承乐先生的遗愿和学术精神,在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进取,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术发展做出绵薄之力。

筚路蓝缕开疆拓宇为中国比较文学鞠躬尽瘁

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启天下栋梁之材桃李芬芳

音容宛在一笑一颦长存千万学子脑海

大德恒馨一言一行永照无数师友心田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世界文学与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2024年7月28日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

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先生逝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同仁深感悲痛,深表哀悼,向先生家属致以深切的问候。

先生品行高洁,胸怀宽广,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巍然为一代宗师。先生的博大与宽广,令人感佩;先生的人品和才华,感人至深。先生以治比较文学,而走向一生的学术辉煌;中国比较文学也因有先生,而增添了无尚荣光。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之成立,归功于先生的奔走、宣介。中国比较文学之成长和繁盛,得益于先生的沾溉和护育。中国比较文学,从一个模糊的学术概念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从纷杂、摸索式的探讨到研究分支齐整的学科体系建立,先生筚路蓝缕,备尝艰辛。她以火焰般的热情,以对文学的信仰,以刚毅的品格,以出众的学术组织才能,为中国人文学科拓开了一片新天地。先生本人的学术研究,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从中外文学关系到中外人文交流,从异同之辩到跨文化对话,从“和而不同”到“21世纪新人文精神”,先生总是以其宏大的世界视野,深刻的文化理念,高拔的人文精神和前瞻性的思考,为中国比较文学带来新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代名词。

翻译研究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益于先生的大力支持和不断鼓励。先生多次在大会报告和著述中,大力表彰翻译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文学界翻译研究同仁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总是以先生的鼓励为动力,以不辜负先生的厚望而自勉。

先生不在了,但先生的人文情怀,永远温暖着我们。先生对比较文学的期许,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先生的学术精神,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深深怀念我们敬爱的乐先生!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分会

2024年7月28日


清华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比较所:

惊悉乐黛云教授仙逝,清华大学中文系全体同仁深感悲痛,特致函慰问并致以深切哀悼!

乐黛云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享有国际声誉,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尊敬和爱戴。自八十年代起,乐黛云先生的一系列理论和研究著述就引领时代潮流,先生以比较文学的精神不懈地探索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塑造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和气象。

乐黛云先生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生从教,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比较文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乐黛云先生乐观的精神和无私的胸怀为年轻后学树立了榜样,风范长存。

乐黛云先生不但为推进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清华文科的复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此我系同仁永远铭感于心!

乐黛云先生千古!


清华大学中文系

2024年7月29日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乐黛云先生与世长辞,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全体同仁深感痛惜,我们在此向贵校以及乐黛云先生的家人致以诚挚哀悼和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诗学、文化研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先生胸襟坦荡,视野宽阔,敢于开时代之先风。其治学主张“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深得学衡派精神之精髓,在她的引导下,中国比较文学走向世界,成为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外国文学研究开辟新的学术视野与道路,外国文学专业的晚辈同比较文学专业同仁一样,对先生深深敬仰。

如今先生仙逝,但其风采长存,我们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在治学道路上砥砺奋进!

乐黛云先生千古!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2024年7月28日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先生逝世,非常悲痛!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学识渊博、学养深厚,成就卓著而享誉海内外。先生的学术思想,滋养了万千学子;先生的人格魅力,感召了无数学人。

先生数十年殚思竭虑、孜孜矻矻,致力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长远发展,不仅使比较文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最富学术创新力的学科之一,比较文学作为研究方法,也为人文学科领域所普遍运用。先生所高扬的比较文学人文精神,更是激励着人文学者担负起时代的使命,贡献人文力量。

先生多次莅临我校讲学、指导,对我校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给予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先生由比较文学进而思考中外文化交流,倡导跨文化对话,提倡“和而不同”。先生致力于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希望世界能欣赏到中国文学之优美,领略到中国文化之深邃。先生的愿望,正是我们的追求。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4年7月28日


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及家属:

惊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乐黛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贵州出版集团全体员工深感悲痛,特此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乐黛云先生不仅是贵州的骄傲,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学术的一生,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一生。作为贵州的女儿,乐先生虽在北京,但她的根始终深深扎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她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一直激励着贵州文化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乐黛云先生还是《贵州学者文丛》的主编,这不仅体现了她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彰显了她对贵州文化出版事业的大力支持。

在比较文学领域,乐黛云先生更是开创了新的篇章。她主持成立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学术著作和主编的丛书、教材,更是惠及学林,影响深远。

乐黛云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她以宽广无私的胸怀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此沉痛之际,贵州出版集团向乐黛云先生的家属及治丧委员会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和哀悼。愿乐先生在天之灵安息,愿她的学术精神永存,继续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我们将铭记乐先生的教诲和贡献,继续推动贵州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乐黛云先生千古!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4年7月28日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乐黛云先生遽然仙逝,我们深感悲痛,谨此致以沉重哀悼和深切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作为近半个世纪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实际领导人和精神领袖,乐先生塑造了中国比较文学国际化的学术品质,奠定了其中西汇通的学科研究体制,引领中国比较文学迅速发展并融入国际学术大潮,为中国学术赢得了世界声誉。

乐先生对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乐先生曾参与援助建设深圳大学。在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六年前正式筹建及随后高举“新文科”旗帜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乐先生均给予密切关注与深切关怀。我们由衷感怀乐先生对南科大人文社科学院发展的支持与鼓励,并将秉承先生的学术精神,在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深化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乐黛云先生千古!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2024年7月28日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并转乐黛云先生家属:

惊闻花溪籍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先生仙逝,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深感悲痛。乐黛云先生一九三一年一月出生于贵阳花溪,她是大时代的伟大女儿,是花溪人民的骄傲。乐黛云先生一九四八年北上,进入北京大学读书,随即参加地下党工作。一九五二年本科毕业,乐黛云先生留校任教,躬耕讲坛七十多年,桃李满天下。

乐黛云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曾协助王瑶先生创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乐黛云教授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奠基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创建人,一生致力于“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

乐黛云先生的学术精神,长期滋养着贵州师范大学学子。她的《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跨文化方法论初探》等著作,为贵州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卓著,是一代代师大学子最为重要的精神食粮。

乐黛云先生的仙逝,是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巨大损失。在此谨向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乐黛云教授家属致以诚挚慰问!

乐黛云先生千古!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〇二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比较所:

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7日3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乐黛云先生1931年1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起,她投身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建和人才培养。乐黛云先生是新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建设者、学术领导者,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杰出贡献,在比较诗学、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成就卓著。

乐先生的学术著作以及编著、主编的丛书、教材如《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世界诗学大词典》《比较文学原理》等,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乐黛云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者和卓越的教育家,她先后主持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比较文学方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开设“比较文学概论”“比较诗学”等课程,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国际汉学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人才。

乐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者和自觉继承者,她有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国大义,也有着“不累于俗,不忮于众”的学者风骨。作为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委员,乐先生以真诚自信、宽广无私的胸怀与眼光,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学人。乐黛云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乐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学术贡献与人格魅力将永存,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学奋然前行。

沉痛悼念乐黛云先生!乐黛云先生千古!

 

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

2024年7月27日


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

北京大学中文系:

惊闻乐黛云先生不幸离世的消息,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的同仁无比悲痛。乐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从事学术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著作等身,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乐于助人,培养和扶植了大批优秀的比较文学学者,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乐先生的离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巨大损失!

长期以来,乐先生对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应邀参加本学会组织的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热情帮助本会学者拓展学术空间。对此,我们感怀于心!我们在此谨向乐先生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乐先生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

乐先生千古!


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

2024年7月27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乐黛云先生逝世,我们谨致以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请向乐先生的家属转达我们诚挚的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新时期以来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学科的倡导者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的“比较文学”条目,即由乐先生撰写。

在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汤一介先生的回忆录《我们三代人》,此后,百科社又陆续出版了乐先生的《跨文化方法论初探》《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等书。这些作品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年7月29日


延边大学

乐黛云同志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先生溘然辞世,深感悲痛,特致以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属及亲友致以诚挚慰问!

乐黛云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一生精勤致业、孜孜以求、教泽广敷,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出色人才,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先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广博的学术视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延边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和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发展给予了大力指导,为我校师生在北京大学深造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帮助我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比较文学学术骨干。先生的业绩可表可彰,风范可称可颂。先生的辞世是北京大学乃至全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愿先生的精神垂范百世,嘉惠后人!

乐黛云先生千古!


延边大学

2024年7月29日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敬爱的乐黛云先生逝世,深感哀痛。乐黛云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国际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作家。乐黛云先生为我国的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乐先生的逝世是我国文化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先生的教育理念、治学精神和人文理想永远激励后学!

沉痛哀悼乐黛云先生!

乐黛云先生千古!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4年7月29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北京大学中文系:

惊悉乐黛云先生仙逝,《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全体同仁不胜悲恸!

先生筚路蓝缕,开拓并奠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撑持学坛之繁荣与纯净。先生不累于俗,不忮于众,始终以一颗赤心而怀家国,凭满腔热诚而为学子;对未来满怀希望,为学术坚持执念。先生精神不朽,风骨长存!

先生长期担任我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刊物的发展多有指导,对编辑部同仁时有提携。编辑部同仁曾多次到燕园拜望先生,汇报工作,聆听教诲;先生的爽朗与率真使我们倍感亲切。今年春,先生犹抱着病躯,通过我刊鼓励青年学人:“青年人,加油啊!”此语朴实而警策,永铭青年学人心间!先生纵离我们远去,而空谷足音,终成回响!我们必将以十二分的努力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我们对先生的逝去表示深切的悼念,向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乐先生亲属致以诚挚问候!

乐黛云先生千古!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2024年7月28日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教授已于2024年7月27日凌晨在北京去世,我们深感震撼和悲痛!

乐黛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外文学关系、比较诗学以及跨文化研究等领域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乐黛云教授为人真诚率真,磊落坦荡,与人相处从无机心,不拘一格提携人才,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享有崇高威望,同时也得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师生的深切认可。

多年来,乐黛云教授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诸多教师往来密切,并建立了深厚友谊;她培养的门下高弟,如杨乃乔教授、王柏华教授、刘耘华教授,等等,是我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重要支撑力量。乐黛云教授永离人世,既是中国人文学界的巨大损失,同时,对复旦大学中文系而言,无疑也是一个难以弥补的巨大遗憾。在此,谨向乐教授的家属和亲朋表达诚挚的慰问!

乐黛云教授千古!乐黛云教授安息!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4年7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乐黛云先生亲属:

惊悉乐黛云先生仙逝,哲学研究所同仁深感悲痛。谨向贵系表达我所全体同仁的深切哀悼之意,并向乐黛云先生亲属表示诚挚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乐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持成立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持创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先后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杂志中方主编等学术职务,为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乐黛云先生还是我国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乐先生长期从事比较诗学、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成就卓著。其学术著作以及编著、主编的丛书、教材如《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世界诗学大词典》《比较文学原理》等,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乐黛云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斯人已逝,音容相隔,但乐黛云先生的精神永在,并将成为我辈及后辈学习的楷模。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二O二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宁夏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先生因病辞世,我们不胜悲恸和痛惜,特此专函,向贵系致哀,并通过你们向乐黛云先生的家人致以我们最亲切和最真挚的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和引领人,其学术成就和影响早已跨越了比较文学界,进入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作为几十年来少有的承前启后的大学者,乐黛云先生以其宏阔高远的学术视野和开放包容的精神标持,在今天的文学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页,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仰和珍惜!特别是其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对地处偏隅的我们而言,是一份永远的激奋和鼓励!

泰山虽颓,哲人未萎!先生之德,高山景行;先生之行,春风细雨。我辈同仁,将永远铭记乐黛云先生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

乐黛云先生千古!


宁夏大学文学院

2024年7月29日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乐黛云先生仙逝,深感悲痛!先生“即开风气也为师”,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事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对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生“昌明国粹,融会中西",以大量思想深邃的演讲、著作与主编刊物,让世界学人看到中国的文学、文化以及学术研究的力量,也影响了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和走向,实践了东西方平等对话与双向阐释。先生“礼乐化人”,《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原理》《跨文化方法论初探》等著作以开拓精神与宏阔视野给予后辈以普遍性的启发,激励我们继续考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转化与融合,沿着先生的步履去探索中华民族参与现代世界文明体系建设的路径。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界的巨大损失。值此之际,谨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向乐黛云先生的家属表示沉痛悼念和诚挚慰问,并望节哀。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〇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文艺研究》杂志社

北京大学中文系:

惊悉乐黛云先生逝世,《文艺研究》全体同仁不胜悲痛!

乐黛云先生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文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引领者和学科建设者,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设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等重要著作,金针度人,沾溉久远。

乐黛云先生是《文艺研究》的重要作者,曾陆续在我刊发表《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整体观》《文学:面对重构人类精神世界的重任》《文化转型时期比较文学面临的问题》《新学科的支持者和承载者》等优秀论文,真知灼见,启发后学。

乐黛云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界的重大损失,谨向先生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乐黛云先生千古!


《文艺研究》杂志社

二〇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惊悉乐黛云教授于2024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我们表示沉痛悼念并向其子女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乐黛云教授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在比较诗学、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著述丰富,惠泽士林、影响深远。

乐教授是具有原创精神的学者,她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同、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宏大的格局胸襟,在为文学研究开辟新天地的同时,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探寻中国思想与传统,将差异而普遍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文明对话贡献卓著。

乐教授更体现出“关切政治、参与社会、热心文化”的当代知识分子风范,她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五四精神的践行者,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进步,是北大精神的杰出代表;她既深耕学术研究、课程建设,也在学术组织、人才培养上投注巨大心力,将全部生命奉献给了中国文化的自我转化与发展,是知行合一的学人典范。

乐黛云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会永远怀念她!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2024年7月29日


《学衡》辑刊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家属:

惊悉乐黛云先生仙逝,《学衡》辑刊同仁哀痛不已。

乐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创始人,致力于跨文化对话、交流,亦受汤用彤先生影响而接受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主张,并从世界文化语境、中国文化当代发展等角度阐述学衡派文化思想,增进了世人对《学衡》杂志、学衡派的认识。先生晚年虽身体欠安,却对中国文化事业关心甚笃,于青年学人生活、治学关怀备至,还充分肯定《学衡》复刊并出任主编,为学界尤其青年人开辟一块学术发表园地。自辑刊编订以来,先生多次提出建议,对刊物予以大力支持,《学衡》同仁亦无不为其和善、乐观、坚韧的精神所鼓舞,将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人类命运的沉忧铭刻在心;每次出刊,送至先生手中时,她都大为欣喜,抚视良久,同时对其中文章、作者和学界情况询问不已,鼓励继续发好文章、出好刊物。先生遽归道山,然其殷殷之语、面命之切,常萦在耳,历历在望,永远砥砺学衡同仁前行。

值此悲痛之际,《学衡》辑刊同仁深切怀念乐先生,并祈望先生亲属节哀珍重。谨此敬拟挽联,以表哀思:

哲人其萎,浩浩学人,此日同哀奠基者;

后学何幸,区区志业,小刊曾署先生名。

 

乐黛云先生千古!


《学衡》辑刊

2024年7月27日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我们敬爱的乐黛云先生于7月27日凌晨去世,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全体师生不胜悲恸,谨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乐黛云先生是公认的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她创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并长期担任会长,一举推动了中国的比较文学事业的发展壮大,她筚路蓝缕撰写比较文学教材,教授课程,四处演讲,将比较文学的星星之火洒向中国大地。在她的率领之下,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走上了现代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她以大家风范和宽阔心胸在全国各地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国内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流砥柱。先生长逝,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大损失,一个时代终结于此。

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长期惠受乐先生恩泽,先生热切关注本所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2012年、2014年她亲临本所主办的“跨文化论坛”和跨文化系列讲座,为师生传道授业。2017年到2023年先生行动不便时也多次发来贺信和视频,为本所所庆和学术会议的召开送上祝福和勉励。本所多位同仁受教于先生创建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先生的亲炙与教诲,我辈铭刻于心,不敢或忘。一代宗师已去,后学自当继志奋蹄。

 

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敬挽:

凤凰于飞学贯中西开拓中国比较文学疆土

涅槃不灭人兼师友滋养此间人文学术后生

 

乐黛云先生千古!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2024年7月29日


贵州省实验中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乐黛云先生辞世,贵州省实验中学全体师生深感悲痛,谨此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乐黛云先生是我校杰出校友,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国立贵州战时中学(现贵州省实验中学前身)。她是我国比较文学界的杰出代表,其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离世,是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深感惋惜与不舍!

乐黛云先生的精神与成就一直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追求卓越。在此沉痛时刻,我们向乐先生的家人及北京大学中文系同仁表示深切的慰问,并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乐黛云先生千古!


贵州省实验中学

2024年7月28日


苏州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乐黛云先生家属: 

惊悉乐黛云先生溘然辞世,我院师生十分悲痛,谨致以沉痛的哀悼。

乐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力求中西之间的思想文化融通,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厥功至伟。在乐先生的引领下,中国比较文学事业逐渐走向繁荣,发展成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乐先生一生言传身教,著述宏富,建树良多,奖掖后进,诲人不倦,人品学术深为学界所爱重。乐先生长期关心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发展,给予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吾等有幸,曾得乐先生耳提面命。亲临謦欬,深感先生治学之严谨,视野之宽广,襟抱之宏阔,才情之丰足,心地之无私。乐先生辞世,是中国比较文学界,乃至人文学界的巨大损失。

乐黛云先生千古!


苏州大学文学院

2024年7月29日


商务印书馆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转乐先生家人礼鉴:

惊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仙逝之耗,不胜悲惜!

乐黛云先生是新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建设者、学术领导者,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杰出贡献,在比较诗学、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成就卓著,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乐黛云先生是商务印书馆的老朋友。2016年,乐先生将她主编的《跨文化对话》(中法合办,CSSCI来源集刊)移交我馆出版,现已出版了14辑(第36-49辑),惠及中外当代学人。2019年,她还将《乐黛云讲比较文学》一书惠赐我馆出版。她始终与商务印书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对我馆的学术出版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乐黛云先生的仙逝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智者和长者!实为我馆及中国学界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乐黛云先生!谨向乐先生家属致以诚挚慰问。相信乐先生的精神和事业将沾溉后人,永世长存!

乐黛云先生千古!


商务印书馆

2024年7月28日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暨乐黛云先生家属:

惊悉乐黛云先生仙逝,不胜哀痛!

乐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造诣精深,贡献卓越。她的《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等著作,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跨文化交流等层面富于开拓,影响深远。她怀抱乐观,待人真诚,倡导多元之美;放眼世界,采撷东西,传播中国智慧;因材施教,提携后辈,培育了诸多英才。

乐先生生前深切关怀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发展事业,悉心指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尤其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进步提供了莫大支持,令人感激和怀念。

乐先生的逝世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乐黛云先生千古!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4年7月27日


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于2024年7月27日逝世,我们深感悲痛,谨对乐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通过治丧办公室向乐先生的亲属表示慰问!

乐黛云先生是新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建设者、学术领导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外文学的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乐先生编著的《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世界诗学大词典》《比较文学原理》等,享誉学界,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乐黛云先生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了解世界文学研究发展状况,提高现代文学研究水平》等文章,对新时期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起到了关键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她始终关心、支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多次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会议活动,为文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乐黛云先生的逝世是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界的重大损失,她的高尚品格垂范世人,她的杰出成就启迪后学。乐黛云先生的精神和魅力将永远激励我们!

乐黛云先生千古!


中国现代文学馆

2024年7月29日


云南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治丧小组、北京大学中文系并转乐先生家属、亲友:

惊闻乐黛云先生去世,云南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深感悲痛。

乐黛云先生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做出来开拓性的杰出贡献,在比较文学、现代文学以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先生一生勤勉治学、无私奉献,卓然于杏坛之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成就与辉煌,正是先生辛勤耕耘的最好证明,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崇高境界。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教育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损失,先生的躬耕治学,开拓进取、成就斐然,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永远的榜样。

斯人已逝,学界同哀!在此,我们谨代表所有同仁,向北京大学中文系以及乐黛云先生的家属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慰问和深切的关怀。乐黛云先生,您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您安息,千古流芳!云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团队,对乐黛云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乐先生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云南大学文学院暨外国文学教研室

               云南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二〇二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