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所谓“小寒”,是与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相对比而言。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历书曰:“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虽然从字面上理解 大寒要比小寒冷,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 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之所以不叫“大寒”叫“小寒”,是因为当时 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大寒是比小寒更冷的。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 的小暑相对应,所以此节气名称流传至今。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值得注意的是,“雁北乡”的乡其实读“xiàng”,通“向”,向导之义。
禽鸟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而二候之时喜鹊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是指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这里的“雉”即是一种羽毛很漂亮的雉鸟(俗称野鸡),也是阳鸟,而“雊”是“鸣叫”的意思,是雉鸟的求偶声。
在乡间流传着许多与小寒有关的谚语,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等,可见小寒的冷暖情况也预示着未来的天气。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 调理肾脏。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 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各地在小寒时节都有一些特别的饮食习俗。 南京地区有吃菜饭的习俗。
到了小寒,南京人喜欢吃煮菜,用咸肉片、香肠 片、板鸭丁、排骨等肉类,加蘑菇、豆腐、粉条、木耳、青菜等烹制,营养丰富, 可补充各种蛋白质及营养素。
广东地区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广东人小寒早上喜欢吃糯米饭,一般是用 60% 糯米加上 40% 香米,把腊肉、腊肠切碎后炒熟,再把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 拌在饭里吃。
小寒时节养生在起居方面应做到:
①早睡晚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从 而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②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以免伤阳。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 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头颈部接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发散热量多。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 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手、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表面脂肪很薄,是皮肤温度最低的部位。
小寒时节外出最好戴上帽子、手套,扎上围巾。民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冬天头部保暖的重要性。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进入小寒时节,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上要以“补”为主。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充分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性。小寒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虚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寒时节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 的变化。羊肉是小寒时节温补的首选食物,可搭配党参、黄芪、何首乌、当归等补气补血、滋补肝肾的药物一起食用。
沈氏女科传承人韩学杰主任,在小寒时节推荐的食疗妙方是什么呢?
这道当归生姜羊肉汤除了可以温中散寒、补益气血,还有什么养生功效呢?韩主任说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有益气补血、滋补肝肾、散寒止痛之功效。全方构成简单, 以气温形,以味补精。下午酉时(17—19 点)肾经当令,此时食用本汤可达到较佳补益效果。血虚里寒腹痛的新产妇女以及男性,也适合饮用此汤。湿热体质人群慎用。
具体做法都在这本《小食小方胜小药》中,可以点击图片了解详情,这本书不仅是韩主任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手记,更是传承650多年沈氏女科“小食小方胜小药”的智慧养生理念,包括起居指导、食疗妙方、穴位导引、情志养生等4个方面,集原创的食疗妙方和穴位保健方法于一体,教读者通过内服外养,真正地做到顺时养生、天人合一、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本书在每个节气中都精心挑选了最适合的当令天然食物,食用时令食材既遵循自然规律,让饮食搭配合理健康,也能增添吃的乐趣,是一种自然、 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单味食物,每个节气还给大家推荐了两个食疗妙方。每个食疗妙方包含主要食材、具体做法、养生功效、注意事项等内容,如小满的木瓜蒸米糕、处暑的椰子五彩饭、寒露的五鲜养生汤等。每个食疗妙方韩主任自己均食用过,搭配合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满足了食疗辨证性、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
小寒时节可以进行跳绳、踢毽子等养生运动。如果遇到下雪,还可以打雪仗、 堆雪人,这些活动可以很快使全身暖和,血脉通畅。除此之外,按揉特定的穴位也 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寒养生作用。
另外按揉涌泉穴也是小寒时节穴位养生要点,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掌的上三分之一中间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黄帝内经》中就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的记载,意思是说, 肾经之气好像是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在民 间也有“寒从足入”的说法。经常按摩涌泉穴,能够起到温阳祛湿的作用。
此按摩法可以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而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具有温煦机体的功效。
另外一种适合小寒节气做的功法又是什么呢?
关于这两个穴位,又有什么养生功效呢?想要具体了解的叔叔阿姨,可以点击图片链接解锁更多养生功法。
本书一个节气中包含两个功法,不仅有明确的防病治病作用,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大家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的内涵,身体力行与时偕行、与时偕极的养生思想,以及与天地相应、与万物为一的哲学观。
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因此,在小寒之时, 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这就要求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保持“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研究表明, 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懒得动弹。为了避免出 现上述情况,在阳光较好的时候,大家应尽量外出多晒太阳,同时多参加丰富多彩 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
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养生堂》、《我是大医生》、《活过100岁》、
《养生厨房》、《暖暖的味道》官方文创生活平台,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健康养生。
关注并取消免打扰
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