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何新编?||黑麦的写作课4

文摘   2024-03-01 13:03   泰国  




一、写在前面


这一次的写作主题是“故事如何新编”——以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为参考蓝本。重点阅读和鉴赏《奔月》这一篇。


故事新编,像炒一盘菜。需要三种材料: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作为基础,加进现代人的生活情节和细节,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新意思。


《淮南子》《搜神记》等古书都记载有“嫦娥奔月”,主角是嫦娥。但嫦娥为何奔月?鲁迅的新故事主要围绕这个问题演绎铺展。后羿射日之后,和嫦娥居住乡间多年,飞禽走兽都射得差不多了,只能每天打到几只乌鸦。嫦娥实在厌烦每天都吃一样的乌鸦炸酱面,因此逃走。——孩子们对这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刻。


写作时,给的几种材料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和神农尝百草。F当即表示写“南柯一梦”,我很高兴,说,好啊。当堂,孩子们基本都完成一半,F说“一个中年人工作、事业不如意,经常喝酒......”听着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头儿。可后来铺展上遇到困难。


我自己做了反思,有一点忘了给孩子们示范:像鲁迅先生那样,只抓住一个问题,一个点,去展开联想进行写作。


比如,我自己写的《青蛙补天》,抓住的就是“娲=蛙”。易中天先生曾考证过这一关联。




二、与家长的对话


非常感谢家长朋友的贡献。A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古文阅读课也是义无反顾地推动我往前走。相处久了就有默契和信任。有她在,往前探索的每一步,我都觉得安心。真的太难得了,家长朋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于黑麦来说,都是学习,都是成长的机会。反过来,希望我自己的表达,也能够对他人有帮助。


以下对话,作为写作课的理念呈现:


A:我感觉她想法不够具体,写不出来。


B:哦,那是构思的问题,下次课前我们讲一讲。


A:我写作文的时候,一般比较理性地组织文字,题目写XX公园,我会想几个点,比如:写植物,水鸟,人。然后细想,植物写荷花和睡莲,水鸟写天鹅和鸭子,人就写划船的人。然后分三段,把这三块写出来。并且荷花和睡莲写出对比,一种花大,一种花小等。辅导时,就让孩子先把提纲写了,然后再想怎么具体的描写。我不知道这种过程对不对?小学生写作时的思维这样正常么?


如果这样正常,那故事新编,落笔之前是不是就头脑里先有个故事梗概。再落笔具体写?但是海盗故事,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并没有提前定个大纲。但是也写出来了。是不是孩子写作都是这种顺流而下,不需要计划地写?


B:这让我想到人的思维真是不同,有的偏理性思维,有的偏感性思维,虽然二者不能完全区分开来。即便这样提前想好如何组织,会不会在一些地方卡住,或者有的点觉得没有太多感受可写?即便顺流而下,也需要思维逻辑,而正常人都有思维逻辑,把一件事情按照顺序,尽量讲得完整。


无论哪种写法,我觉得都没问题,按照适合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去写,可能会遇到困难或写不完,没关系,有问题知道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修改和提高。


对于我,如果这样就没法写了,我好像大致有个想法就顺流而下那种。对于初学者,按照一定的程式规范去写,可以,但像练字一样,时间久了一定要突破。不然所有人都是这个模式,多可怕。第二,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写,即便是片段的,也未尝不可。


方法、框架、技巧易学,灵性、思想、有趣难得。对于小孩子,尊重他们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和自由表达的权利。


A:我自己写无所谓。我怕孩子属于你这种,之后按我的方式辅导,就会让她写不出来。


B:这个写作过程,也需要大致的规范引导,对孩子们有示范作用。这次有我的失误,忘了交待一点:看,鲁迅就抓住了嫦娥为什么奔月这一点,大写特写“炸酱面”。


严格来说,落笔之前都是要构思的。写“青蛙补天”,我同样在脑子里构思好了大致顺序。另外,不同题目也有不同作法。这次的比较开放。


A:我觉得可以不用当堂写,多讲讲具体怎么落笔,怎么能一句一句地往下写。平时白天有很多时间去构思,然后晚上回家静下来写。这样也行。


B:这个没法讲,我觉得有些死板,等于手把手喂孩子饭,一旦出现新题目,没有人告诉他的时候怎么办。孩子需要自己探索,当堂无论写成什么样,我知道问题在哪里(精力一半放在批改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修改和提高。所以讨论一个“作业”更重要,并非说一定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课堂上用经典名著示范和引导,是一个打开的过程,看看我们能够如何“模仿”借鉴,如何化为己用。


就是要打开,而不是限制。相信孩子自己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A:有道理。写完之后修改也挺重要的。


B:对的,前期备课和课堂引导很重要,我要做得更细致些。


A:嗯。外加的力量无法形成长久的主动性,只有发自内心的需要才行。就是尊重、允许孩子内心的需要和行动。


B:作文的方法,比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反而是比较好教的,各种好的书都有(如王鼎钧先生的作文五书),我希望化为具体的事例去传达。技能重要,方法和技能的目的仍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教育是很微妙的。要想孩子成长,咱们大人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A:我倒不是说要一句一句教怎么写,是想说,怎么鼓励孩子坐下来,把想法落在纸上,即便不成熟,也先把想法念头可视化,然后再观察,等这个想法越来越成熟,文章就有了。


我遇到的问题,就是平时学校作文,我总和她说,只要写了一句,就可以扩展成两句,只要写了三句,就能扩展成三段。但是一句不写,就没法修改。


B:有本关于写作的书就讲到: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就是一句话接着一句话,一段接着一段写下去,跟你的意思一样。我也明白了,你说的是如何写下来的方法,这个很有必要。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先写下来。第一期写作课,我们强调的正是这些。


A:有时候思维固化了,思考习惯就是写工作报告,列提纲,按照起因→经过→结果,问题→方案→实施,把事情说清。思维超不出这范围。问题是,孩子写作文,一些观察、联想、故事新编和海岛探险,完全超出这个思维习惯。要是孩子把我的方法学会了,可能也抹杀她的想象和创造力了。所以我觉得尽量不干扰孩子作文,帮忙可能就是干扰。


B:可以多鼓励。每次课我们等于推荐了一本书,有时间的话,大人也可以随意翻翻,微信读书都有。




三、孩子习作


神农尝百草

   

古时候,人们天天只吃着肉。生活在树林里,生了病得不到治疗,饱受着疾病之苦。为了治病救人,神农亲自试各种植物,来确定他们的药性。据说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可以看见药材在身体的反应。为了探究更多的药材,神农住在深山中,继续吃百草,为此经常中毒。一天竟然可以中毒70多次。


一天,太上老君无意看向凡间中毒了还在尝草的神农,很是敬佩于是打造了一只红色的鞭子,给了神农他只要对着植物一抽,就可以显示出它的药性。有了它,神农很快尝出百草,并写下了《本草经》。


批改:XX,你好!看到作文,我好开心。第一次上黑麦老师的写作课,你就写出这么一篇完整的故事。


远古人生活条件不好,常生病——神农尝草救人,自己中毒——太上老君感动,给他一只鞭子——神农得到帮助,写下《本草经》。一层一层意思往下推,非常有逻辑。尤其是太上老君赠给神农鞭子,是整篇故事的转折点。我们从这里断开,作为下一段,好吗?


为什么要划分段落呢?把不同意思的部分放在一起,组成一段,文章更有条理性,读起来也不累。


你对“。”的运用特别好,第二段有两个标红的逗号,建议也改为句号。其他我就没有什么修改建议啦。


故事新编,在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增加合理的情节/细节,这两点你都做到了。期待下次写作课见。



四、黑麦习作


青蛙补天


“呱呱呱......”


“呱呱呱......”


好欢快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荷塘上,天地间是清新的绿,鲜明的白,滚烫的红,炭烧的黑,整个宇宙好像初生不久。一只只青蛙从水里探出脑袋,一个箭步,跃上荷叶。荷叶上的雨珠,晶莹剔透的,滚了几滚,连成一片泄进水里。


“二十年了,难得见到一次阳光,快憋死我啦。”一只青蛙伸直了后面两条腿儿,试图站起来显得更高些。


回应它的是如山响的“呱呱呱......”


“呱。”——像被切断了电闸,很多“呱”刚从喉咙发出一半,就被从中间拦刀切断。世界重新陷入黑暗,归于死寂。电闪雷鸣,大雨如瀑,从天窟窿里飞流直下。

被击打的青蛙连滚带爬,连连窜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倒霉!这雨有没有一个头儿啊,下了三百年了!我这一身漂亮的蛙皮都生满了绿苔,成了一盆仙人掌。”一只浑身长“刺”的青蛙抱怨着。


“大伙儿还不知道吗?这雨停不了了。”一只戴眼镜的老蛙,背着双手说:“三百年前,共工老爷发脾气,把不周山给撞到了,唉,天也被捅了个大窟窿。你们说说,这雨能停吗?忍着点吧。”


“倒霉,倒霉!天上神仙打架,地上小民遭殃。”“仙人掌”说。


“大伙儿都散了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头往泥里一拱,冬眠去喽。”“哲学家”老蛙说。


有一只小青蛙,只有拇指大,鼓着头顶的两只大眼睛,听着蛙民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也插不上话。眼看着大家要散伙儿了,赶紧追在后面,“大家听我一句,总拱在洞里会死的,你们想变成‘木乃娃’吗——补天!咱们青蛙国蛙多力量大,也许有办法哩?”


沉寂许久的蛙群商量好了似的,突然爆发出一阵震天响的“呱呱呱......”,纷纷往泥里钻去。大雨砸进荷塘,长夜万古如斯。

也许有办法呢,也许有办法呢。“小拇指”想起了西王母。后羿不是去寻过什么“不死之药”吗?仁慈的王母啊,我也去碰碰运气。


......吃了药之后拇指青蛙,一点点长高。高出了荷叶,超出了大树,比山还要高,一点点冲上天际。她摸摸脸庞,有了人的五官,低头看看脚下,后腿缩在一起,成了蝌蚪状的尾巴。那口荷塘,显得越发的小,如一个黑不溜秋的泥点,死寂着。


“巨人青蛙”诞生了,又唤作“女娲”,开始着手补天工作。


黑麦 2-25




黑麦与荞麦的园地
自由、独立。用脚步丈量或者用心灵漫游,关于这个忧伤而又温暖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