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风云,让孩子领略大气象||黑麦的古文课

文摘   2024-03-22 11:39   泰国  




1.读《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非常感谢几位孩子,一起还算圆满地阅读和讨论完这篇被杨照先生称之为《史记》第一令人费解的故事。


(1)伯夷、叔齐为了不当君主逃离孤竹国的做法,已经和今天看法很不同。大家都争权,他俩却不要君位,还要逃走。


(2)俩人奔往西伯昌(姬发)的“养老院”,姬发已经死了,儿子武王(姬昌)关闭“养老院”,载着老爸灵牌去伐纣王。伯夷、叔齐又“叩马而谏”。苦谏不成,等天下宗周,俩人干脆跑到首阳山绝食而死。今人太难理解这一做法了。


(3)接下来是司马迁的议论。好人有好报吗?不,司马迁深深地怀疑,不仅是历史人物,还指向他生活的时代——有孩子立即敏锐觉察,司马迁也是“好人遭到坏报”啊!这样的发现太了不起了。


(4)伟大人物都是不断追问的人。司马迁想要接下去讲的是,既然“天道”不仁,我们可以做什么?那些有操行的人难道就湮没无闻吗?不,作为历史学家要记录下他们,这就是“我”的工作。司马迁等于挑战了常人认为的“天道”,这就是超越之处。


(5)开放问题: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而宁愿饿死,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有的孩子说“好人没能力”,所以最好是做有能力的好人,才不至于在武力/权力面前败下阵来。有的孩子说,可以号召国人群体抗议;还有的说,可以长远计议,先去做一个官,遇到合适的机会再委婉讽谏。等等。


(6)看地图,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商周三代国都不同。一起回顾了“三代”历史及各种关系。好的问题,真的能够让课堂横向拓宽和纵向深入。感谢!



2.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庞涓的故事。同求教于鬼谷子,学成之后,庞涓归魏当了将军,嫉妒之火却烧坏了他。竟然将同门师兄骗过去,挖了膝盖,脸上刺字,想要使他永不现身。孙膑,原名孙伯灵,因为受了刖刑才被后人改名。


孙膑最后一步步崛起,显名天下。背后却是怨毒的力量,无论围魏救赵还是马陵之战,明面上是国与国的利益之争,难道孙膑心目中不时时刻刻燃烧着报复庞涓的念头吗?


《史记》没有说,司马迁没有呈现孙膑的心理,以至于人物其实很扁平。


小时候读,不自觉地代入庞涓是坏人,孙膑是好人。现在看来当然不能这么区分。“玩儿的是计谋”,计谋面前有何道德可言!我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给了小朋友。


做独立教师的好处,就是自由,就是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判断——这不正是人的温度吗!似乎是无意识的,讲《史记》时,倒了过来,从“为小人物列传”到“春秋战国风云”,再到“楚汉之争”。颠倒过来,小人物第一,王侯将相放在最末。


事实上,司马迁不也是这样想吗?在“小人物”身上投注了那么多那么炽热的情感,仿佛每一篇里都有司马迁。但是在孙膑、庞涓身上,司马迁彻底出来了。甚至,他的态度也很“冷淡”:孙膑固然能够用计策打败庞涓,可一开始你咋被他骗去了呢?




三.读《史记·伍子胥列传》


开篇是很惊人的: 楚平王派太子的老师费无忌去秦国帮太子选个媳妇儿,因为“秦女”太漂亮了,费无忌竟然飞马先回,建议楚平王自娶秦女,至于太子嘛,再选一个。令人惊奇的是,楚平王也答应了。


费无忌为何这样做?急切地想要靠近最大的权力。这不是一般的小人。小人扯了一个谎,就得用千百个谎来圆。首先打击的便是太子,进谗言让他去守边,又诬告太子谋反,导致他四处逃亡。接下来打击的便是伍子胥一家(因为直谏),导致伍子胥父兄被杀,自己亡命天涯。


伍子胥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整个列传围绕的就是伍子胥亡命和复仇,穿插着吴国夺权、吴楚之争、吴越大战......十分精彩的大戏!然而,历史如此吊诡,谁还记得风暴的第一个煽动者竟是小人费无忌?


没有费无忌,伍子胥会做什么?历史又会怎样发展?可惜没有假设。


另,有小朋友说,自己读这篇时有点乱。什么乱?人物太多。那简单做个人物表就可以啦。



四.读《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当然是变法啦。兴之所至,开场即讲变法的几条法令:编户齐民和连坐制度,严刑酷法,方便控制百姓,增强国(战斗)力;废除爵位世袭,一概以军功论赏,实际是鼓励人人冲锋,打造战斗民族;重农抑商,多种粮织布,供给部队所用,等于保障后勤。变法的共同指向都是富国强兵能打仗,一是满足秦孝公野心,二是实现商鞅个人才能,三是使秦国成为“战斗机”。当时战国情况大致如此,霸道与法家同行天下。


剩余的就是商鞅个人故事啦,去秦国应聘、徙木立信、舌战群儒、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得罪诸侯后被车裂。商鞅个人命运确实很惨,但所变之法并未完全中止,再过不多久,秦即统一天下。




五.读《史记·苏秦列传》


让我们贴近历史,稍微还原一下苏秦的青年时代。刚大学毕业(师从鬼谷子),投了几十上百份简历,也没有人搭理。苏秦衣服破烂,身无分文地回到了家里,家人完全不待见他: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不搭理他。看来真本事还是没学到家,于是发愤苦读,有了“引锥自刺其股”的故事。


等到配六国相印,荣耀归乡时,之前瞧不起他的老家领导(周显王)吓得瑟瑟发抖,派人擦洗干净道路,家人不敢抬头直视,趴在地上去零赏金。苏秦笑问其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答:“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有小朋友读到这里,怀疑不可能,家人此时应该高兴啊。《史记》当然有些稍微夸张的文学性手法,但结合家人的脾性和态度,加之苏秦前后地位反差,势利眼做出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此外,不免有些痛心,什么样的家人没有呢?呜呼哀哉。想想残雪的《黄泥屋》。


读仔细点,会发现,家人之所以不待见苏秦,还因为观念不合,让他好好有个产业,比如养养鸡,种种地,或者当个小公务员,你非不听话,凭着一张嘴到处瞎跑,不穷才怪呢!但苏秦不服,命运坎坷而坚韧不拔,后被车裂然早已功成名就。何谓英雄?苏秦就是——因为野性的生命力和闯荡世界的精神。




六.读《平原君虞卿列传》


司马迁写得好,所以《史记》读起来的感觉也很爽。


苏秦靠自己奋斗成名,一张嘴巴横扫天下,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还有一些人,会靠养士来帮助自己,那就是战国四公子。


《平原君虞卿列传》中,邻居跛子出来打水,一瘸一拐的样子,被平原君的小妾看到了,便忍不住笑出声。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道个歉就可以了。可是跛子要小妾的命。这是很离谱的事情!平原君当然没有当真,结果一年多后,家里宾客走了大半。平原君被人点醒,还是因为嘲笑跛子的缘故。他便真的登门谢罪,奉上美姬脑袋。


请问:平原君到底更爱美人还是更“爱”跛子?当然是前者。那为什么要牺牲美姬?因为战国时代的国际关系,人才太重要了!大家都在抢人才。所以说“爱”跛子也没错。


好的文章,可以引发想象的空间非常大。从小处着眼,窥见大的历史背景。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待了三年,为何一点声名都没有显出,以至于平原君不认识,其他宾客嘲笑不已。有小朋友说,在内卷学习。哈哈哈~


通过孙膑、商鞅、苏秦、李斯、诸国公子们,不仅学习了故事,还认识了这个时代的历史。



七.读《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作为县城小公务员,有天看到厕所中的老鼠食不洁、居不安,转身又看到“仓中鼠”衣食无忧居大屋,于是非常感慨:一个人过得好与坏,选择非常重要。接下来的故事主要就是小城青年奋斗史。


这没错!李斯功名心重一些,但激励他往上走,终成大国之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仓中鼠”也是更好的选择。


秦始皇当政时,李斯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即便也有妒杀韩非和焚书事件,都暂且不论。秦始皇东游驾崩,赵高欲立胡亥,本来胡亥不同意,被说动了,接下来劝诱李斯,位极人臣的李斯也架不住赵高一张嘴(想保住金钱名誉地位吗?乖,听话。),加入这惊天阴谋之中。从此,李斯就完蛋了!


想想小人费无忌,撒一个谎需要无数个慌来圆,赵高会放过知情的李斯吗?奋斗一生,聪明一世,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斯真的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吗?不,他有的。


人一旦陷入泥坑,脚底的泥就很难再洗干净了。因为这个泥坑是费无忌,是赵高这样的小人挖的。你觉得李斯是咎由自取还是值得同情?把这个开放性问题留给了孩子们。


读《史记》,领略历史和人生的大气象,将人生的路走得开阔。




八.读《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戏剧性的一生,同时也是悲剧性的一生,依然紧紧抓住孩子们。孩子们投入讨论交流的那种状态,真的太——可爱了!


李斯是楚国人,从荀子学成归来,看楚王不足以成事——我走!苏秦是洛阳人,从鬼谷子学成归来,看周王不成器——我走!商鞅是卫国公子,在本国得不到重用——我走!屈原走不走?——他永远不走。


屈原很有才,入是谋臣,出是外交官。不巧的是,被同事排挤、诬陷;更不巧的是,上司是个没头脑,是个像唐僧那样耳根子软的人;屈原呢,正道直行,永不拐弯。这就注定了是个大悲剧。


读了多半本《史记》,和孩子们发现一个铁的规律:欺负了老实人,排挤了忠臣,重用了小人,不管这个王还是那个帝,从此基本就是走下坡路了。谁的下坡路有楚怀王惨?一被骗,二被欺,最后身死强秦。


屈原郁闷吗?屈辱吗?痛恨吗?伤心吗?一部《离骚》就是这么来的。


屈原为何一再被放逐?孩子们总结了三条:(1)忠言逆耳,惹怒主子;(2)小人当道,谗言不断;(3)正道直行,不会察言观色。哈哈。我接住一条:无论如何,屈原都是一个忠诚、忠实的人。屈原跳江,是楚国的损失。


那么,相比苏秦、李斯、伍子胥等,你如何理解屈原的选择?很多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爱国者,你如何理解爱国?




《史记》第二辑我们就读完啦,两个月,不知不觉地走过来。沉浸在好的阅读中,几乎忘掉了时间。


读完之后对比,总结出来几点:1.春秋战国的状态是好战、乐战、多战;2.用计谋多,不讲武德;3.人才(士)的重要性,都在抢人才;4.乱世出英雄,英雄既是时代造就的,也是一步步人生选择走出来的;5.司马迁对笔下的“小人物”身上贯注很多切身的情感,相比之下,对这些谋士之类,反而语焉不详或者略有不屑,认为其刻薄阴毒。


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就是一个道德家,世家把吴太伯放第一(兄弟禅让),列传把叔夷伯齐放第一(道德模范),屈原也足以让他引以为知己。




黑麦与荞麦的园地
自由、独立。用脚步丈量或者用心灵漫游,关于这个忧伤而又温暖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