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无差别伤害事件的真因

文摘   时事   2024-11-28 20:16   云南  
作者葛磊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在军队服役数年。转业后,曾多年供职于美资企业。


编者注

伤害事件密集发生,表面上似乎关联至仇恨情绪,但真正的原因远为更加深刻。从社会结构与变迁向下深挖,葛磊探究了真因:市场经济逐渐缺失。这番探究为社会管理敲响警钟。如果要彻底解决难题,必须抓准真因,刮骨疗伤。


最近以来,这片土地上密集发生多起针对公众的无差别伤害事件。暴力频发,表明在糟糕状况下,民心在发生变化。如果拿不出解决办法,那么类似惨剧还会发生。

在大多数国家,如果发生类似事件,都会占据新闻头条。记者会很快写出深度报导,媒体界与知识界都会详细解读,以解除公众的疑惑与恐慌。但近年来,这片土地的管理应对方法却越发颟顸。

绝望者通常选择自毁复仇行为往往有明确的目标;无差别伤害,则通常与吸引公众关注、传递某种宣言或理念有关。现在很多案件既无特定的复仇对象,也缺乏明确的动机或宣言,似乎只能用“就算死也要拉人垫背”来解释。还有一个反常现象是,最近的事件中有相当比例的犯罪嫌疑人,是50至60岁上下的中年人,而不是18至29岁的年轻人。

按理说,冤有头债有主,凶手即便要复仇,也应该去找他的冤主。为什么要滥伤无辜呢?因为凶手已经绝望到底,不想活了。无差别伤人,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许潜在着不少,他们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他的冤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法律又无从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又没有信仰来消除戾气,那么以后难免会有更多人效仿。

传统的冤有头债有主的复仇,不属于报复社会。但最近随机针对陌生人,就属于报复社会了。实际上从90年代起,就已经有类似事情发生。那时候,上山下乡青年回到城市,过程中遭受不公不义,引发绑上炸药到车站去随机炸人。

随着改开红利逐渐消失,民生似乎越来越被放到靠后的位置。国人的心理开始变化,相信凭能力与努力能够改变命运的人越来越少‍‍‍‍‍‍。社会情绪里蔓延着不信任。公众情绪脆弱,官员跟民众之间的冲突也呈现出增多趋势。伴随着经济下行,面临着无处发泄的处境,暴力化有明显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国内暴力事件的方法,通常是依靠繁荣经济、司法公正、言论自由、有保障的福利制度。如果这些普遍做法不被承认,如果仇恨情绪以及现实中设置的各种障碍继续强加在民众身上,那么反社会情绪就容易形成,这个情绪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危及社会安定团结。

然而,仅仅把此类事件的肇因归结为仇恨情绪,虽然不能说是归因错误,但至少还是相当肤浅的,而且容易产生误导,就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是情绪导致的,只要停止情绪,改变教育方式,整个环境就能得到改善。事实上,改善不是如此简单就能获得的。正如近期案件所显示,暴力袭击不单单是针对外国人,而是针对无差别的所有人。每个人都面临潜在危险,每个人都失去了安全保障。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状况,让大家全都重获安全,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反思。

在这片土地上,仇恨情绪一直都存在,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拉长时间线来看,近代以来,民间一直有仇日情绪。直到1980年代,两国关系暂时改善,这里民间的态度才稍微友好。但是在90年代之后,这里民间又恢复了仇日情绪。也就是说,近代以来,这里民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反日的,长期进行着仇日教育。仇恨是一种常态,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这就说明,不能单纯用教育去解释最近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单纯的教育与宣传的问题。这片土地上的仇恨情绪一直都存在,关键在于为什么是此时此刻爆发。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原因,事实远远比仇恨教育要深刻得多。在现阶段,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在现实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类似的暴力袭击事件增多,正如最近发生的案件。接下来,不妨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这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这片土地上暴力袭击行为会集中出现。

问题的重点在于,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现在到底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至于激发出民间如此多的暴力行为。稍微了解一下社会经济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年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外资失去了信心,在加速撤离。今年第二季度创下了资本流出的历史纪录,而同时,各种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在以每年上百万家的速度不断倒闭。这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非常深刻的社会现象。

众所周知,这片土地在改开之后,尝试建设市场经济。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劳动分工,对劳动实行激励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当中成为了最为基本的社会单位。人们的职业身份和职业伦理就成为普遍的社会道德。而现在,市场经济社会正在加速撤离这片土地。

任何一种经济制度背后,都是一种伦理道德制度,一种社会运行规则制度。市场制度在这片土地消亡,就意味着过去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也随之消亡。这个是可怖现象。在过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崩溃之后,就会蹿升出一套新的反市场主义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而最近的暴力事件不断升级,就以悲剧的形式,说明了反市场主义道德价值观是一种什么东西。

有关暴力犯罪与社会变迁的关联,社会学家埃米尔·图尔干做过深入研究,并提出过“自毁论”。图尔干认为,自毁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标志着个体跟社会格格不入,是一种社会失序的现象。在他的著作《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的第十章,图尔干谈到一个规律:任何一个社会,随着商业化与文明化进程不断增加,暴力与伤害事件的数量会减少,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总体的犯罪数量也没有明显下降,因为在文明程度和商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金融犯罪、诈骗犯罪的数量在急剧上升。也就是说,犯罪行为依然存在,只是犯罪方式发生了变化。

图尔干就从这个地方作为切入口,进行了一番思考。这种思考原本是关于19世纪的法国和欧洲,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这片土地。现在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开始于16世纪的西欧信仰改革。改革之后,基督新教成为一个主流力量。新教之所以被称为“新”,就在于它反对传统的信仰组织和神职人员对信仰的垄断解释权,反对传统的信仰组织和神职人员对个人的约束。基督新教强调,个人可以直接和祂对话,直接获得救赎。这样的思想,就把人的地位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于是,在新教的帮助下,后来就发展出了个人主义:崇尚个人价值至上,个人生命至上。图尔干据此认为,在新教改革之后,个人生命的价值在道德上被推到空前崇高的地位,这就有效抑制了肆意剥夺人生命的犯罪。而根据人类学历史学的诸多考证,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和古典社会中,杀人并不是特别大的罪恶,通常是赔钱就可以了事,在道德上也不会遭到深刻谴责。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当中的个人主义是有效抑制了伤害犯罪的。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条线索。

根据图尔干的考证,伤害犯罪率降低的第二条线索,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工。现在,资本主义已经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分工,同时也是金钱至上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家各自发挥才能,利用各种商业方式一心挣钱,挣到钱之后又花钱享受。资本主义社会强调理性与计算,是非常冷静的功利型的社会。冷静与理性抑制了社会整体的伤害犯罪。实际上,从不同的社会形态来比较,暴力犯罪最少的国家就是商业社会。因为商业社会的伦理学基础跟古代社会截然不同。按照图尔干的思想,古代社会对领袖与宗教的热烈崇拜,会形成狂热的、非理性的激情,这种激情反而很容易引发暴力犯罪。

这就解释了,在暴力犯罪率方面,为什么现在的商业社会低于以前的古代社会。图尔干总结了这两条线索,精辟地写道:“如果杀人现象越来越少,那是因为对国家的神秘崇拜已经丧失了基础,而不只是对人的崇拜获得了应有之义。实际上,以国家崇拜为基础的情感本身,会激发杀人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像所有的集体情感一样,都是极为强烈的。”同时,图尔干也认为,如果商业文明对人类原始的激情与情感的抑制作用降低,那么暴力杀人犯罪的倾向将会重新升高。他写道:“各种各样的情感不仅会导致杀人,而且当这些情感非常强大之时,也会产生一种持续的道德倾向,其本身就会引发杀人事件。在所有这些道德形态的影响下,我们只能为个人生命赋予很少的价值。”

回到现实,这片土地正在经历市场经济的终结,必然就会造成伤害犯罪的数量增多。民企倒闭,外资离场,会导致更多的人失业。这些失业的人就不在社会商业分工的体系之内了,商业社会的道德对他们将没有约束。与此同时,对领袖与意识形态的崇拜会激发出过多的激情,激情恰恰是暴力伤人的温床。这就会形成可怖的恶性循环——脱离市场化,结果会造成暴力犯罪升级,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民企与外资会更为恐惧,加速撤离,这又会造成市场经济进一步解体,反过来又会造成暴力犯罪再次加速。

对以上反思,管理单位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只有找到真正原因,方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难题。谢谢您。

春城暖爸
请你走进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生命的源头究竟有多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