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学程·教研教改】金陵好课堂深耕行动·数学学科大课堂(2)——数学实验组系列活动之“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关键课’设计”

教育   2024-10-20 09:01   江苏  





课堂展示

2024年10月12日,数学实验组老师们围绕“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关键课’设计”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纪琳老师主持本场活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杨浩老师一直积极投身拉小数学大课堂的创新研究,本次开展了《复式统计图》的课堂实践。他以学生的网购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模拟“货比三家”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淘宝店铺中搜集信息,完成单式统计表的填写。随后,杨老师抛出一个关键问题:你们推荐老师在哪一家店铺购买?

鉴于学生运用的是单式统计表,他们只能从单一维度(例如售价、销量、好评数或邮费)进行分析,导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学生们开始思考,究竟应如何选择最优店铺?部分学生提议,应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这一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们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局限性,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内在需求。在对例题的进一步讨论与教学中,学生们详细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作用。在运用复试统计表阶段,杨老师认为此部分的教学它不仅仅强调表格的制作,更应关注如何提出和解答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借助视力情况的复式统计表,杨老师引导孩子们大胆分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强化合计和总计的作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制作表格,更培养了他们解读表格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



碰撞启发

接下来,老师们结合杨浩老师的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为例,从知识溯源、素养立意、问题聚焦和学程设计进行小组讨论。

首先,张佳雯老师小组从知识溯源出发,纵向分析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前后联系,条形统计图是对数量进行分析,扇形统计图则是对比率进行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所以《复式统计表》这一课是一节关键课,在这节课中杨浩老师的设计也有关于数量以及比率分析的渗透。

接着,赵雅雯老师小组关注素养立意,认为《统计表》一课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杨浩老师从单式统计表入手,通过关键性问题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反映的信息更为丰富且有助于对比,发展学生数据意识。同时学生们能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网络上选择店铺买书,了解班级近视人数的变化,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

冯相菲老师小组聚焦核心问题,认为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为何要学习复式统计表?也就是厘清复式统计表的意义。教师需要设计更真实的情境,提出更契合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学生在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单式统计表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只有将数据进一步整合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观察数据,真正感受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王嵘老师小组认为,复式统计表是五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这节课的设计能否再大胆突破一下,也更结构化一些?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打通这节课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使用复式统计图的优势,沉浸式学习。



课后思考


杨浩老师

第一次试上完,我感到孩子们的热情和探究欲望并不强烈,这不禁让我陷入思考。首先既然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为什么还需要复式统计表。其二,对比单式统计表,我该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势。于是,我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学生日常购物比价的已有经验,自然生发出要构建复式统计表的需要呢?我想统计不仅仅是制作图表和分析数据,它还包括提出并回答有关我们这个世界的问题,所以就有了第二个版本的设计。



线上充电

老师们总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观念视野下的数学课堂,究竟是什么模样?

国庆假期,实验组的老师们共同线上学习了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速度》一课和她的学术性报告《建立单元整体结构 促进儿童理解性学习》。在吴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从问题情景出发,利用画图等方式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将抽象的思维外显化,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也进一步促进应用意识的发展。通过吴老师的讲座,老师们了解到单元整体教学对儿童理解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孩子形成结构化认知后,就能在面对新知或未知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收获分享

邹立帆老师听完吴正宪老师的展示课和讲座后,以《建立单元整体结构 促进儿童理解性学习》为题,和实验组的老师们分享了她的学习体会。

她首先梳理了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备课的两个原则。一是依瓜寻藤,聚焦主题:每节课的知识点就是瓜,教师应追溯每个知识点的所属主题。二是顺藤摸瓜,建立整体结构:在明确了某一知识点所属主题及其大观念后,进一步梳理该主题下各知识点间的关联,进行整合与重构。

接着邹老师结合吴老师《速度》课例,阐述了她对于大单元的理解。她认为本节课的“大”主要体现在理念与格局。在吴老师的公开课中,学生通过三个不同情境的探究,层层深入,逐步理解速度的本质。此外,还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到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模型意识。

邹老师还分享了几点所学习到的实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设置能串联起多个情境的核心问题,凸显整体性。也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激发内需,渗透数学的生活性。当然更应该多鼓励学生质疑碰撞,在自主对话中,实现学习的真发生。

本场活动最后,老师们就杨浩老师的这节课,进行深度讨论,从整体教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佳佳老师小组肯定了杨老师的设计,从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应用场景,体会单复式统计表的不同特点。希望第二个环节的“云”建表格可以更方便学生操作。

张敏老师小组认为杨浩老师的这节课将“创造”出的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进行分析比较,以及淘宝购物信息复式统计表和学生近几年近视程度复式统计表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进行合适的统计,有效地发展了数据分析观念。

赵娱老师小组认为,杨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拉小数学“学科大课堂”的特点,淘宝店铺购书的情境非常巧妙地将数据、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勾连起来,孩子们在一次次地交流碰撞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美中不足的是板书中也可以将复式统计表呈现在黑板上等。

郭静副校长肯定了老师们的研究和创新,她认为:本学期数学实验组研究的主题就是基于UBD的教学设计,逆向思考,从儿童学习的意义出发,关注数学素养的提升,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在实验组活动中看到了老师们基于此的创新与实践,希望老师们在未来课堂实践中能坚定方向,研究新教材,落实新标准,创生新课堂。为金陵好课堂的校本化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节课例,都是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出发。课堂上的学生有学习者的思考,听课的老师有专业成长的提高,吴老师的教学是课程先行者的展示,杨浩老师的教学也能看到课堂探究者的研究。也期待我们拉小数学实验组的老师们,都能拥有大观念,深入思考如何把核心素养细化到数学课堂育人的每一个环节,让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


图文编辑丨张佳雯 邹立帆 杨浩

审核丨课程研究部

制作丨智慧拉小融媒体中心

智慧拉小
学校信息发布,教育资讯交流,学校品牌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