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哪里才是我们的天花板?
在刚刚结束的北马,曾经的修车工王连正创造PB2:18:00,40岁的陈龙2:19:14达成冲击sub220目标,刘敏2:28:26、沈妮2:28:47刷新PB分获国内女子冠亚军……
心理建设,决定一切
我在9月22日的衡水马拉松上,将上半年最好成绩2:49:05,直接提升到2:43:13。为了提升成绩,在姿势跑法训练训练营进行四个月的严谨训练,又专门上高原跟着尹顺金教练的训练营训练一个月。
就这样,衡水马拉松跑出了完全超越自己预料的成绩,也好像这样卓越的一场比赛,耗尽了我所有的热情。在10月20日的天津马拉松上,我就完全兴奋不起来,没有太多绝胜的欲望,身体也感觉沉重,最终2:44:28草草完赛。
准备北马的这两周时间里,我仍然感觉自己状态一般,衡马的成绩像一座山一样耸立在我面前,让我失去了翻越的勇气。
这次北马温度适宜,我特意缩短热身,及早站到拱门前,再有十多分钟就要开始比赛,而我还不断打哈欠,难道今天又是一场注定充满遗憾的比赛吗?
要PB就要跑出来351的配速,这是我平时训练很难跑出来的速度,我深度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衡马的243那时我有着从高原回来的身体状态,再加上衡马超级平坦的赛道,这次仍然没有信心去创造PB。
高原训练营的同学里,有很多不懈努力的榜样。柯南在北马前表示,“要么240,要么120”,意思是要么努力跑出2小时40的成绩,要么跑崩也继续努力,不惜被120救护车拉走。
我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份决心,我暗自下决心,“要么PB,要么PB”--要么创造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要么Pǎo Bēng(跑崩)。虽然还两眼惺忪,心里却目标坚定,前面就把速度提起来,冲着PB冲,即便跑崩也在所不惜。
不留后路,一路向前
今年北马把出发地从广场调整到广场东侧马路上,我站位也比较靠前,第一公里很快就把速度提了起来,352的配速,直接省去了热身过渡环节。
接下来的4公里基本就是249、250的配速。衡水马拉松的官方配速是352,实力跑动距离42.32公里,平均配速351。北马的跑动距离肯定会比衡马多,哪怕是PB一秒钟,我就不能低于351的配速。
前五公里就已经比目标配速快,还是有些担心跑不下来,把速度放缓到351,要往前冲,但也不适宜冲的太多。
试探到10公里后,还是想再拼一些,想着前面多提些速度,支撑到三十多公里,这并不是我常用比赛节奏。一路执行这个策略,看到一些跑得比较稳定的团体和个人就跟上去,起初觉得他们太快,跟一会之后又超过去再跟下一个。
今天就是奔着跑崩或者PB去,“风浪越大鱼越贵”,良好的成绩需要前面就把速度带起来。
20公里时追上焦安静,跟她说加油,其实这时候我知道,焦安静这时跑崩了,大概率会弃赛。今年参加了三场锦标赛,看到很多专业选手跑崩,其实跑崩正诠释了他们努力的样子。
看到跑崩的焦安静,我又提了提速度,我感觉自己还比较轻松,还可以在跑崩的路上更加大胆一些,于是生涯第一次在比赛中跑出19分以内的五公里分段成绩。
28公里时开始有岔气的感觉,我很少会岔气,可见这次的确强度不低。调整几次也不见好,忍着疼痛不肯掉速,掉速也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又感觉到肚子不舒服,强忍着到30公里,再坚持到33公里,再到35公里,不断给自己画饼,尽量不去掉速,尽量把掉速控制住。基本上维持着352的底线,这样才能一直保留着PB的希望。
饱含希望,不断努力
在2023年之前,我的最好成绩是318,一直持续六年难以突破。2023年开始一直在PB的路上前行,300、258、252,进步飞速。今年在此基础上,249、243、242,我很想知道哪里会是我的天花板,所以一直在努力。
跑步训练营的不少伙伴,从没有特别好的运动基础,到现在跑到330上下。在我的经历来看,这就意味着很快能318。达到318,跳过我所走的弯路,距离300也并不遥远。将要实现330目标的伙伴,完全可以把自己目光放到更加长远的300。
也有几位同学实现了破三,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破三以后再提升成绩会比较困难。再一次从我的经历出发,只要科学、系统训练,破三之后的提升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在云南训练营,我问李永远教练,“我只想知道没有运动天赋,已经四十多岁的我,我将来的天花板会在哪里。”李教练说:“240会很轻松,230需要好好努力,220会非常困难。”
那时候我的最好成绩是249,我也相信自己最终能跑进240,但不敢奢望能达到230这样的高度。李教练以他的经验启迪我前行,给我希望。
现在我再看这些250、300以外的跑者,就想去年的我那样,有好多人还可以做的比我更好。高原训练营的二亿同学,从256到231只用了半年时间。
我们的高度还远远不够,还有什么成绩不敢想?对自己有信心,坚持努力下去,见证自己的蜕变。
敢想、敢做,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