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车市总结|要么加速狂奔,要么倒下…

汽车   2025-01-03 12:10   广东  

ChatRoads

——用心看,认真讲——



2024年已过去。对于国内车市来说,2024年虽然是充满“寒气”,但又是十分“热闹”的一年。一方面,汽车行业洗牌加速、马太效应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在政策及技术进步等层面的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4年走出了“超预期”的行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的2024年。


内卷之下,洗牌加速


为争夺市场份额,车企们在价格、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打得火热”。自2023年一月特斯拉中国打响了国内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后,价格战不断蔓延,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跟进降价,部分传统燃油车品牌也开始调整价格。2024年,车企价格战仍持续进行。在今年年初的首个工作日,比亚迪一句“电比油低”的口号,正式拉开了2024年价格战的序幕,在2024年春节期间,比亚迪推出热门车型秦PLUS和驱逐舰05的荣耀版,价格直接下探至8万元区间,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随后,国内多家车企迅速跟进降价,除自主品牌之外,包括大众、本田、丰田、日产等在内的多家合资品牌也加入了降价潮的行列。例如,广汽本田ZR-V致在燃油版的限时降价达到了6万元左右,起步价为9.98万元。



2024年的降价潮在不断加速汽车市场的洗牌过程,不止是各大车企还有4S店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似乎都难以从内卷的现状中抽身。在汽车市场上,传统燃油车企面临着市场缩小的窘境,新能源车企却面临着市场增速下降的窘境。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不及2023年的37.9%。尽管市场整体增速在放缓,但各车企对销量的追求却并未减缓。因此,目前车市降价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但值得欣慰的是,行业已经开始深入反思。


开“卷”有益,自主当道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2024年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越卷越强,越卷越好。”



面对严峻的挑战,车企们积极投入研发,追求技术的极致与领先,探索如何走出内卷的困境,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其中,自主车企们在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但有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蔚来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加速产业化进程。


更重要的是,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新能源乘用车11月市场零售126.8万辆,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5.9%。11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52.3%。2024年1-11月零售959.4万辆,同比增长41.2%。新能源成为车市主流已成定局,自主品牌掌握技术使其更容易控制研发和制造成本,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位;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70%;弗迪动力等电驱电控企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一批研发制造高端芯片、智能驾驶系统的软硬件企业发展壮大;中国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超过900万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超过1.4万家,规模均位居全球首位。



在2024年,自主品牌抓住了电动化的机遇,刷新了竞争格局,其车型在技术和配置上对合资品牌造成了打击。从续航里程、智能科技、场景配置,再到价格,甚至产品开发速度,中国品牌都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另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将中国制造的优质汽车推向全球舞台。如今,尽管面临诸如贸易壁垒等种种困难,但中国车企出海的决心和步伐绝不会动摇,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优势和技术创新实力,中国汽车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车企。


新势力浪淘沙


2024年,新势力的生存危机明显加剧,高合汽车破产预重整;极越汽车无预兆般就地解散;哪吒汽车深陷泥潭,苦苦挣扎。大浪淘沙,车企站不住脚的市场份额,以及没有尽头的价格战,让越来越多没能自我造血的新势力接连倒下。



不过,有危便有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过半,今年以来,蔚小理也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局面。理想汽车凭借其出色的表现,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实现盈利的车企。小鹏推出了更入门的MONA系列,上市即热卖,绝处逢生;而蔚来也赶在年关之前完成了三大品牌的落子,蓄势待发。



与此同时,也有黑马的逆袭。持续实现量价齐升,提前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零跑成为今年最大的“黑马”,成功跻身新势力车企的第一梯队。对于销量增长,零跑方面将其归功于“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充分满足了用户需求”,零跑表示,将在2025年向年销量50万辆的目标发起挑战。



不仅如此,作为新入局者,小米汽车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贡献了约13万辆纯电车型的增量。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表示:“我们任务从最早的7万,提高到10万,到12万,最后13万。作为汽车行业新人,SU7上市9个月,交付超过13万辆,绝对是奇迹!感谢大家支持!”


自诞生到如今,已有十年之久,这些曾经的“新势力”或许已不能再用“新”来形容。随着淘汰赛加剧,新造车企业仍需不断从生产、供给、需求、创新等多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进入智能化下半场,格局的洗牌仍旧激荡。但在商业世界里,赢家永远只会是少数。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点击图片,回顾精彩节目



车路仕
用心看,认真讲,华南车市,说给你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