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征税实行,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汽车   2024-11-03 20:23   广东  

ChatRoads

——用心看,认真讲——



10月29 日宣布终裁,10月30 日开始生效,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反补贴关税已落地。


根据欧盟委员会10月29日公布的终裁结果,欧盟将对三家抽样公司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18.8%和35.3%的反补贴税,合作企业平均税率为20.7%,未合作公司则面临35.3%的税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之后,美企特斯拉仅仅只被征收7.8%的反补贴税,这明显就是在网开一面。欧盟于2024年6月预先披露反补贴税率,此后这些数字几经调整。在此番加征反补贴税之前,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为10%。




多方密集发声



事实上,下决定之前,早有来自各方的反对,据此前在针对是否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最终投票中显示,尽管有17个国家并不支持这一政策(5票反对、12票弃权),只有10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欧盟依然通过了这项有失公平、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关税政策。


与此同时,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所颁布的新关税政策并不得民心,不仅引发欧洲政商学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更是一致表示反对。这些企业敦促欧盟通过谈判磋商解决问题,呼吁保持市场开放,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



就在欧盟公布最终方案话音刚落之后,中方也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公开回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不合理、不合规、不认同、不接受。中方连续喊出的这4个“不”字,可以说是已经将态度和立场表达得非常清楚了。




欧洲车企就能“躺赢”?



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电动车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对欧盟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形成了竞争压力。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并据此形成了提高关税的提议并通过,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设置关税壁垒,削弱中国电动车企业竞争优势,保护本土车企利益。



尽管关税的初衷是保护欧洲的电动汽车行业,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就是很有可能引发的贸易战。目前中国已经提出,如果欧盟坚持征收关税,将采取报复性措施,目标可能包括欧洲的奶制品、白兰地和猪肉等产业。而且中国如果对大排量内燃机汽车提高进口关税,德国汽车制造商首当其冲,可能面临严重的销售损失。全球化经济下的供应链高度复杂,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都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其次,关税可能推高欧洲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关税的转嫁会直接导致电动汽车价格上涨,这无疑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最根本的是,目前,欧洲大部分车企的电动汽车研发进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在电池技术领域,仍然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即便关税能够短期内为欧洲企业提供一定的保护,但若没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欧洲车企仍然难以在全球市场上与中国竞争。



更重要的是,目前并无中国车企表示会放弃欧洲市场。同时由于在欧洲生产的电动汽车不会被强征关税。因此,自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已有多家中国企业透露过在欧洲建厂,以应对欧盟电动汽车关税带来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月举行的巴黎车展上,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红旗、问界、小鹏、零跑、创维、上汽大通、东风风行等在内的中国车企均带着新产品和新技术出现在车展现场,表现出对欧洲市场的重视。


虽然,中国车企赴欧建厂具体实施并非易事,面临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汽车从来不缺从零开始的勇气和韧劲。此次,欧盟高筑关税壁垒,或能让欧美车企在短期获益,但长期来看,过度的贸易保护带来长期的低烈度竞争环境,最终会如“温水煮青蛙”般消磨掉欧洲汽车巨头的竞争力和进取心,更严重拖累欧洲汽车产业转型智能化电动化的决心与行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点击图片,回顾精彩节目



车路仕
用心看,认真讲,华南车市,说给你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