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锌电』广工大李成超教授/唐永超副教授Angew:疏水离子壁垒赋能锌持久(002)晶面取向,实现长寿命少负极锌电池

文摘   2024-07-12 08:59   英国  

研究背景


水系锌电池(AZBs)通常由于锌负极逐渐失效而导致循环寿命较短。不可控的锌枝晶生长、析氢反应(HER)和腐蚀等相互交织,极大地缩短了AZBs的寿命。此外,由于利用率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使用多余的锌负极,大大降低了能量密度。与其他主流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相比,AZBs的理论平准化能源成本(LCOE)较高,这严重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与锌的(100)和(101)晶面相比,(002)晶面具有最低的表面能、最高的Zn-Zn键断裂和析氢反应(HER)能量势垒,以及最低的锌沉积速率。原则上,控制(002)晶面优先暴露可以同时抑制枝晶生长、析氢反应(HER)和腐蚀,从而提高锌的利用率。然而,包括人工功能层设计、沉积衬底工程和锌织构预处理等典型策略仍然无法提供持久的效果。


研究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广东工业大学李成超教授团队利用初始不含Zn²⁺的水合共晶电解液,设计出一种由空间位阻/电场屏蔽驱动的“疏水离子壁垒”,实现了锌剥离/沉积过程中持久的Zn (002)晶面暴露。该策略显著提升了AZBs的循环寿命,为开发长寿命、少锌负极水系锌电池提供新途径。相关成果以题为Hydrophobic Ion Barrier-Enabled Ultradurable Zn (002) Plane Orientation towards Long-Life Anode-Less Zn Batteries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第一作者为在读博士生刘桂桂,通讯作者为李成超教授、唐永超副教授,第一通讯单位为广东工业大学。


研究亮点


“疏水离子壁垒”的构建:基于理论模拟指导,将具有疏水特性的己二腈分子(ADN,位阻剂)和惰性电场屏蔽添加剂(Mn2+)相结合,借助其优先吸附于Zn (002)晶面的特点,协同构成坚固的“疏水离子壁垒”;

“疏水离子壁垒”对Zn (002)晶面的作用机制:“疏水离子壁垒”协同降低了Zn (002)晶面的表面能,并有效消除了“尖端效应”,有助于实现超耐久的、以(002)晶面为主的无枝晶锌剥离/沉积。在Zn‖Zn对称电池中,在0.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超过2000小时后,其效果仍可保持。

N/P比条件下优异的循环性能:在较低的N/P比(2:1)条件下,组装的无负极Zn‖VOPO4·2H2O全电池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842次循环后,全电极的能量密度达到了75.2 Wh kg-1,远优于使用过量锌阳极和低负载阴极所组装的全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

 

研究内容


1. “疏水离子壁垒”促使Zn (002)晶面优先暴露示意图

图1展示了相比于Zn的(100)和(101)晶面,(002)晶面在抑制析氢反应(HER)等方面具有理论优势。根据Bravais定律,晶体平面的取向由离子在晶体平面上的沉积速率决定,最低的沉积速率导致最终暴露的平面。因此,通过构建屏蔽层覆盖在(002)晶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隔绝/减缓Zn2+在(002)晶面的剥离和沉积,促使(002)晶面优先暴露。相比仅含Mn2+和ADN构建的单一屏蔽层,由Mn2+/ADN协同构建的“疏水离子壁垒”,既减弱了水分子对Zn负极的腐蚀,又减缓了Zn2+在(002)晶面的沉积和剥离速率,从而促进Zn (002)晶面优先暴露。

    
2. 理论模拟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吸附能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Zn的(100)和(101)晶面,Mn2+离子和ADN分子更倾向于优先吸附在(002)晶面,这有利于“疏水离子壁垒”的构建。有限元模拟进一步表明,惰性金属Mn2+可以显著抑制锌枝晶的产生。图2g展示出ADN和H2O不能混溶,表明ADN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Tafel,LSV和活化能测试等表明,含有Mn2+和ADN共同组成的HMEs电解液在抑制Zn负极腐蚀,析氢反应(HER)和加速金属离子去溶剂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分析比较HMEs和HZEs电解液的MD模拟快照和相应的径向分布函数,结合相关红外和拉曼光谱图,发现Mn2+可以与ADN和H2O发生共配位,为原位衍生的Zn2+创造一种弱溶剂化环境。

3. 循环不同圈数后Zn负极织构取向及形貌表征
循环不同圈数后的Zn负极XRD结果表明,仅含ADN不含Mn2+组成的电解液(HZEs)初期可以诱导Zn负极的(002)晶面更多暴露,然而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002)晶面的暴露减弱。由于Zn负极在仅含Mn2+不含ADN组成的电解液(AMEs)中容易遭受严重的腐蚀和析氢反应(HER)的干扰,因此循环不同圈数后Zn的(002)晶面没有得到充分暴露。与HZEs和AMEs相比,Zn负极在ADN和Mn2+共同组成的电解液(HMEs)中循环后,(002)晶面得到充分暴露,相应的EBSD展示出循环后的Zn负极以(002)织构为主。SEM、LSCM和AFM等进一步表明Zn负极在HMEs电解液中循环后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枝晶生成。这些结果表明,采用“疏水离子壁垒”策略可以实现Zn负极循环后(002)晶面优先暴露。

4. 基于不同电解液组装的Zn‖Cu非对称电池性能及Zn‖Zn对称电池性能
图4结果表明,其他电解液相比,使用ADN和Mn2+共同组成的电解液(HMEs)组装的Zn‖Cu电池展现出更高的库伦效率及更耐久的循环稳定性。在0.5 和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使用HMEs组装的Zn‖Zn对称电池循环时间分别达到2150和918 h。此外,在较小电流密度(0.1和0.2 mA cm-2)下,Zn‖Zn对称电池循环时间分别达到3080和4982 h。由HMEs组装的Zn‖Zn对称电池循环2000 h后,Zn负极表面仍然保持平整,没有明显的枝晶产生,相应的XRD图谱表明Zn负极织构中(002)晶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结果表明,采用“疏水离子壁垒”策略有利于取得(002)晶面为主的Zn沉积/溶解织构,从而实现Zn电极稳定循环。

5. 基于不同电解液及VOPO4·2H2O正极组装的全电池性能
图5a显示,相比于HZEs,使用HMEs组装的Zn‖VOPO4·2H2O全电池展现出更大的响应电流,这是因为部分Mn2+也作为电荷载体在VOPO4·2H2O晶格中发生嵌入/脱嵌。相应的三电极测试和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XPS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使用HMEs组装的Zn‖VOPO4·2H2O全电池也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GITT测试结果表明,Mn2+可以促进Zn2+在VOPO4·2H2O晶格中嵌入/脱嵌,从而提高了电极反应动力学。

6. 不同N/P比的全电池性能及软包全电池循环稳定性

作为概念验证,将不同锌负载的Zn@Cu电极作为电池负极、HMEs作为电解液及VOPO4·2H2O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组装了不同N/P比的Zn@Cu‖VOPO4·2H2O全电池。不同N/P比的全电池均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当N/P比为2:1时,展现出75.2 Wh kg-1的能量密度。此外使用常规Zn负极、HMEs电解液和VOPO4·2H2O正极组装的软包全电池也展现出较优的循环性能,单个软包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1.52V。串联不同数量的软包电池可以持续为商用手机充电或为LED灯供电。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李成超教授团队基于一种含有锰离子(Mn2+)和己二腈(ADN)分子组成的电解液,成功设计出一种坚固的“疏水离子壁垒”,实现了电池循环过程中Zn (002)晶面的持久暴露。这主要得益于基于空间位阻/电场屏蔽协同构建的“疏水离子壁垒”可有效隔绝/减缓Zn2+在(002)晶面的吸附和沉积,从而降低Zn (002)晶面的表面能并消除了“尖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锌对称电池中,即使在0.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超过2150小时,(002)晶面取向和无枝晶特性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在较低的N/P比(2:1)条件下,所组装的少负极锌VOPO4·2H2O全电池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循环超842圈,展示出75.2 Wh kg-1的能量密度,优于使用厚锌负极和低负载正极所组装的常规电池。这项研究为开发长寿命、少负极水系锌电池提供了新的参考。

文献信息

Hydrophobic Ion Barrier-Enabled Ultradurable Zn (002) Plane Orientation towards Long-Life Anode-Less Zn Batteries

Guigui Liu, Yongchao Tang,* Yue Wei, Hongqing Li, Jianping Yan, Zhenfeng Feng, Wencheng Du, Qi Yang, Minghui Ye, Yufei Zhang, Zhipeng Wen, Xiaoqing Liu, and Cheng Chao L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7639


团队介绍


李成超,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珠江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东莞钜大特种储能研究院核心成员。主要从事高性能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发展出了高安全、长寿命水系电池储能技术,基于晶相调控技术,插层化学调控技术提升电极离子迁移率,以及准均相碳复合合成技术实现分子水平碳与电极材料准均相复合,显著提升电极电子传导,实现50C超高倍率(分钟级)充放电。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CS》、《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H因子65,SCI论文总他引次数97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8项。主持了4项自然科学基金与2项省部级项目。

唐永超,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CSIRO联培博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后。长期从事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多价金属离子电池研究。迄今在Angew. Chem., 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含合作),总被引3 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部级项目3项。
  • DOI

    https://doi.org/10.1039/D4EE00881

水系储能 Aqueous Energy Storage 声明
      本公众号 AESer 致力于报道水系储能前沿领域的相关文献快讯,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宣传,同时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投稿与合作,具体事宜可发送邮件至aqueousenergystor@126.com,或添加下方小编微信,我们将在第—时间回复您。


← 长按添加小编微信~

水系储能

水系储能
致力于传播与水相关的能源转换前沿科研资讯的非营利性公众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