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锌电』湖南大学梁宵教授EES:钙钛矿结构Cs2TeI6助力高能效长循环Zn-Te电池

文摘   2024-10-10 08:06   英国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丰富、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备受关注。然而,传统嵌入式电极材料的容量有限,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近年来人们对具有丰富价态的硫族转化型电极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碲(Te)元素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可以实现多电子转移氧化还原过程。理论上,完全的六电子氧化还原在水系Zn-Te电池中可以实现高达1260 mAh gTe-1的理论容量(Te4+-Te-Te2-)。

Te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四电子电化学氧化过程生成TeO2。这种基于碲单质或碲化物的多电子氧化还原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极化,即充放电过程中形成Te-O键的生成与断裂会造成大量能量损失。其根本原因在于Te4+阳离子在水中容易水解,而水系电解液中形成的TeO2是Te4+最稳定的物相。不仅如此,水分子参与的电极反应会使电池的可逆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电解液的用量。此外,尽管含卤素的非水离子液体、高浓盐等电解液可以抑制Te4+的水解并加速转化动力学,但其不可忽略的高粘度、高成本也限制了电池的应用。如能在一种低成本、低浓度的电解液中建立Te电极的高效多电子反应,水系Zn-Te电池将进一步加速锌离子电池的向前发展。

 


研究内容


在此,湖南大学梁宵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碘化铯(CsI)辅助生成钙钛矿的策略,在低浓度水系电解液(2M ZnSO4)中成功将Te电极的六电子反应(Cs2TeI6/Te/ZnTe)与水分子解耦,实现了快速的电极动力学。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四电子过程的可逆容量为818 mAh g-1(能量效率为92%),六电子过程的可逆容量为1248 mAh g-1(能量效率为78%)。该电池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循环稳定性(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其成果以题为“An Energy-Efficient Tellurium Electrode Enabled by Cs2TeI6 Perovskite Structure for Durable Aqueous Zn-Te Batteries”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 Environ. Sci.上发表。本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李金烨,通讯作者为梁宵教授,通讯单位为湖南大学。



研究亮点


 利用碘化铯(CsI)参与生成的钙钛矿结构,成功避免了水分子在传统Te4+/Te四电子氧化还原中的不利影响,解耦了Te电极对于电解液用量的依赖,在低浓度硫酸锌电解液(2M ZnSO4)中实现了Zn-Te电池的全新电极反应。

通过实验以及理论模拟等手段阐明了碘离子与铯离子在稳定钙钛矿物相和优化正负极界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优化后的电极反应拥有快速的反应动力学以及良好的产物稳定性。

成功构建了Cs2TeI6/Te/ZnTe六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其高度可逆的四电子过程中优越的动力学与稳定性可以实现低极化(0.05V)、长循环(1500次循环后80%的容量保持率)的Zn-Te电池。 


图文导读


1. 理论计算以及实验证明不同化学环境下Te4+的解离动力学/热力学稳定的巨大差异

为评估Te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氧化还原行为,我们利用DFT模拟了TeX4中Te-X键(X=Cl, Br, I)与TeO2中Te-O键的解离能。结果显示Te-O键的断裂需要3.792 eV,明显高于Te-Cl键、Te-Br键和Te-I键断裂所需的1.113、0.895和0.691 eV。然而,这些含Te4+卤化物在硫酸锌电解液中会迅速水解。TeX4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在水系Zn-Te电池中的应用。实现低浓度水系电解液中Te的多电子反应,其关键在于必须增强碲-卤键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才能得到理想的高比能Zn-Te电池。


2. 不同电解液时(有无CsI)的电化学信号以及电极反应过程的差异
使用不同电解液(有无CsI)对于电池的电化学信号会产生巨大影响,通过非原位XRD测试可以对这种区别加以解释。此外,当电极充电不生成氧化物时,将CsI混入正极,可以进一步减小电解液用量,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3. 实验与理论分析钙钛矿结构在低浓度水系电解液中稳定的原因

本文中比较了不同阴(Cl-,Br-,I-)阳(Li+,K+,Cs+)离子在参与电极反应时的区别,发现Cs+和I-分别在形成稳定钙钛矿结构时的独特性,通过理论计算以及实验解释了充电产物在低浓度电解液中稳定的原因,验证了其在电极上可逆的氧化还原。

4. CsI的加入对于电极反应动力学以及锌负极沉积剥离的影响

基于Cs2TeI6/Te氧化还原对的Zn-Te电池拥有快速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同时电解液中的大阳离子(Cs+)吸附层可以帮助锌金属负极更长时间的沉积剥离,避免出现枝晶问题。

 
5. 优化前后的Zn-Te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展示

基于Cs2TeI6/Te氧化还原对的Zn-Te电池表现出更快的反应动力学(从硫酸锌电解液中的400mV减小到50mV),以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同样在Cs2TeI6/Te/ZnTe六电子过程中CsI参与的电极反应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将碘化铯加入低浓度硫酸锌电解液中,成功地调节了Te在水系Zn-Te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化学路径。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合,我们证明了CsI的引入促进了氧化过程中稳定的Cs2TeI6相的形成。这种钙钛矿结构的形成有效地抑制了Te4+的水解,并使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分子解耦,将电解液用量大大降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四电子过程的可逆容量为818 mAh g-1(能量效率为92%),六电子过程的可逆容量为1248 mAh g-1(能量效率为78%)。四电子Zn-Te电池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循环稳定性(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我们的实验结果阐明了碘离子在稳定Cs2TeI6相和丰富电极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其也促进了电极反应的电荷转移动力学。本工作为水系电池中高比能碲基正极的发展探索了全新的道路。



文献信息

J. Li, C. Lei, P. Jiang, C. Xu, T. Liu and X. Liang, Energy Environ. Sci., 2024, DOI: 10.1039/D4EE02916J. 

https://doi.org/10.1039/D4EE02916J



团队介绍


梁宵教授湖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3 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10月入职湖南大学。在高比能二次电池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 Energy(2篇),Chem. Soc. Rev.,Joule,J. Am. Chem. Soc.,Nat. Commun.(4篇),Angew. Chem. Int. Ed.(6篇),Adv. Mater. (2篇),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总引用14000余次。本课题组研究兴趣为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体系、全固态(聚合物、有机-无机杂化)金属锂电池,致力于认知微观结构与宏观电化学性能关联性,进而从原子、分子水平设计构筑功能型电极材料、界面与电解质,并实现高效储能电池系统的长续航。

  • DOI

    https://doi.org/10.1039/D4EE00881

水系储能 Aqueous Energy Storage 声明
      本公众号 AESer 致力于报道水系储能前沿领域的相关文献快讯,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宣传,同时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投稿与合作,具体事宜可发送邮件至aqueousenergystor@126.com,或添加下方小编微信,我们将在第—时间回复您。


← 长按添加小编微信~

水系储能

水系储能
致力于传播与水相关的能源转换前沿科研资讯的非营利性公众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