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国”到“原乡”
——从电影《最后的贵族》
的改编看“谢晋电影模式”
的转型及成败
戴水英
摘 要:谢晋执导的影片在荧幕上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由于电影创作的抒情主体和故事操练模式与新中国的政治话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8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经历新生代精英知识分子话语冲击的谢晋开始谋求转型和自证,改编自白先勇短篇小说《谪仙记》的影片《最后的贵族》就是其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在谢晋半个世纪的电影创作生涯的横向维度和电影与文本差异的纵向维度上探讨《最后的贵族》可知:《最后的贵族》突破了“谢晋电影模式”的政治正确的“家国”叙事策略,走向了心灵“原乡”的寻找,但保留了部分传统戏剧性叙事的痕迹,是其转型过程中审美惯性阻力的体现,也是其价值表述系统混乱的症候。
关键词:谢晋 《最后的贵族》 《谪仙记》 影视改编
一、“谢晋电影模式”:
宏大的家国叙事策略
谢晋
谢晋执导《芙蓉镇》海报
谢晋执导《女篮五号》剧照
谢晋执导《芙蓉镇》海报
二、《最后的贵族》:
文化“原乡”的渐显
《最后的贵族》剧照
《最后的贵族》剧照
电影《最后的贵族》海报
三、转型症候:
价值表述系统的混乱
《谪仙记》收录于
白先勇小说集《纽约客》
(尔雅出版社2007年版)
白先勇小说集《谪仙记》
(台湾文星书店1967年版)
四、结语
文章收入《跨界观照与多维审美:
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戴水英,女,1995年生。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外电影史。
相关推荐
白先勇|怀念谢晋导演,怀念《最后的贵族》——纪念谢晋导演百年诞辰
郁旭映|离散书写中的贵族视角与平民视角——电影《最后的贵族》与《花桥荣记》比较研究
聂 伟|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谢晋电影《最后的贵族》的个案意义
推送编辑:周彦妤
审 核:刘 俊
基金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