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钙 与骨健康的关系

文摘   2024-12-02 09:21   北京  



关注维D、钙缺乏及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
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关目标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为此,国务院进一步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该计划是在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后的首个五年计划。国家的目光始终放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国人的全面发展之上。
如果能同时加强对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摄入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现状的重视,呼吁全民维生素D与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等骨代谢指标的常规监测与科学补充,增强对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钙摄入不足相关负钙平衡、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1.维生素D、钙与骨健康的关系

维生素D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激素的前体。维生素D的中间代谢产物1,25-(OH) 2D是典型的内分泌激素和旁分泌激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等作用。维生素D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作用于肾脏近曲小管促进钙、磷的重吸收。其对骨骼有双向影响,一方面可促进破骨细胞成熟使骨质吸收,另一方面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使骨盐沉积,这可能取决于维生素D的用量。维生素D还能改善肌肉力量,调节平衡运动,间接促进骨骼健康。

骨骼的生长是从母亲怀孕时宫内开始直到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成熟骨重量的60%是矿物质,主要由钙构成,钙是骨骼生长和骨量维持必不可少的元素。骨量的的累积大部分发生在儿童与青少年期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钙缺乏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为缺乏,由其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摄入不足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正在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D钙计划建议科学和精准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应该从儿童开始建议在人群中进行血钙镁磷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等骨代谢指标及甲状旁腺超声和骨密度筛查加强对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摄入不足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调整目前血钙和PTH的正常值范围以更精准的指导临床


(维D、钙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2.人群普遍缺乏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缺乏/不足是一个全球健康问题,据估计,大约30%的儿童和60%的成人患有维生素D缺乏/不足。导致中国人群缺乏维生素D的因素普遍存在且时间久远,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均有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其中,孕妇、有色人种、肥胖的儿童和成人以及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儿童和成人的风险非常高。为了防止反复出现维生素D缺乏/不足,首先要明确的是引起其缺乏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导致维生素D缺乏/不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意识到阳光照射一直是并且将继续是大多数儿童和成人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经过太阳光照射产生维生素D3是人体维生素D最主要的来源,但受到季节、地区、皮肤暴露面积、是否使用防晒品、空气污染程度和云层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黑色素和防晒霜能有效的吸收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 UVB),从而降低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效率。衣服和玻璃会吸收所有的UVB,从而避免了阳光照射下的维生素D产生。
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可以维持大约2周的需求,但当母亲维生素D不足时,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面临着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高风险,且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以及子代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人体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然而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的量很少,1000ml母乳和牛奶仅含约40IU维生素D,且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与母亲的维生素D状况高度相关。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尽快补充维生素D400IU/天。
由于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体内脂肪组织中溶解而不能进行生物利用,研究表明,BMI>30的肥胖成年人需要2-3倍以上的维生素D来治疗和预防维生素D缺乏/不足。炎症性肠病和胃旁路手术患者对维生素D吸收效率低下,往往也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体内钙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饮水,但多数食物中钙的含量不高。一般情况下,肠道大约吸收饮食钙的35%,其过程受到维生素DPTH和降钙素的调节也受食物钙含量食物成分和肠钙的生物可用性的影响
人群普遍缺钙的原因包括习惯喝煮沸后的水、摄入高脂肪食物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多、过多的糖水饮料摄入和维生素D合成不足等。煮沸可以有杀菌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其中的钙沉淀出来,明显减少通过饮水进入人体的钙量。纯净水中的钙含量更少长期引用纯净水等含钙量低的水达不到补充钙的作用反而可能成为“刮骨水”。为了达到较理想的骨量峰值,以及避免因钙摄入不足所致的骨量丢失,应注意摄入钙量使血钙等骨健康指标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


(阳光照射是人体产生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现在各种防晒方法使这一最主要来源明显减少。)


3.运动、维生素D、钙密不可分
人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值,适宜的运动可使人体获得较高的骨量峰值,也能缓解老年时期的骨量丢失。
运动和补充维生素D、钙不可分割。研究表明,运动可导致血清离子钙浓度降低,从而刺激PTH分泌并激活骨吸收来维持血清离子钙。如果运动导致骨吸收增加,而没有刺激骨形成,运动训练中钙稳态的反复破坏可能会导致骨丢失。钙补充剂可以减轻运动期间钙稳态的破坏,同时,保证良好的维生素D状态也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合理的运动和维生素D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亡的首位原因。


4.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是一种全身病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根据病因不同甲旁亢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三发性。
原发性甲旁亢是指甲状旁腺本身的病变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继发性甲旁亢是指由于甲状旁腺以外的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钙或高血磷,刺激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更多甲状旁腺素;三发性甲旁亢是在继发性甲旁亢基础上受到持久性刺激,导致甲状旁腺转变成能自主分泌甲状旁腺素的增生或腺瘤。
甲状旁腺功能功能增强或亢进不仅仅是腺体大了些、分泌的激素多了些,更是通过分泌更多的甲状旁腺素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和骨代谢紊乱对全身各器官造成危害,所以它是一种全身病
它可以表现为:骨质损伤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全身迁徙性异常钙质沉着(如:尿路结石、肝结石、胆囊结石、前列腺结石等)、转移性血管钙化(如血管斑块、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缺血、脑梗)、胸闷、心悸、心律失常、胃炎胃溃疡慢性胰腺炎和情绪改变等。
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但由于对甲旁亢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使部分患者因出现甲旁亢的各器官表现而就诊于其他科室,行检查时查出多器官受累情况,疑惑却又无法得到解答与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引起骨钙流失可表现为以上症状。)


5.加强对维生素D缺乏不足/钙摄入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治疗
以往认为需要长期透析的肾衰患者是最常见的继发性甲旁亢的患病人群,但我们多年在临床上观察到,中国人群中广泛存在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Calcium and/or vitamin D insufficiency,CVI),使很多个体血钙都偏低,由此类“健康人群”平均血钙水平测出的血钙正常值范围包含了较多实际血钙偏低的人群,故目前血钙和PTH的正常值范围应该进行修正,以指导临床。目前临床诊断的部分原发甲旁亢并非原发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和钙摄入不足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旁亢相关CVI是最常见的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继发性甲旁亢的原因,在早期可逆阶段,可通过积极规范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逆转甲旁亢,避免发展为不可逆阶段而接受手术治疗及其他器官的危害。CVI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旁亢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应该得到医生和广大人群的足够重视
所以,维D钙计划应运而生,提倡精确和科学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要从儿童抓起,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摄入不足及相关负钙平衡、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建议进行血钙镁磷25羟维生素DPTH等骨代谢指标及甲状旁腺超声和骨密度筛查加强对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或)钙摄入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的防治调整目前血钙和PTH的正常值范围以更精准的指导临床,使人群中骨健康状况、泌尿系结石、转移性血管钙化及全身钙质异常迁徙等病变得到极大的改善,使广大人群获得更为健康的身体,更为充盈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孔令泉,伍娟,田申,李浩,厉红元,任国胜 & 吴凯南.(2020).关注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防治.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05),353-357.

[2]孔令泉,李姝,李浩,田申,伍娟,梁馨予... & 吴凯南.(2021).关注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正常血钙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防治.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01),5-9.

[3]孔令泉,伍娟,黎颖,李姝,李肇星,梁馨予... & 吴凯南.(2021).钙剂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相关甲状旁腺功能增强和亢进症的转归与防治.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04),337-341.

[4]Huh, S. Y., & Gordon, C. M. (2008).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pidemiology, impact and treatment. Reviews in endocrine & metabolic disorders, 9(2), 161–170. https://doi.org/10.1007/s11154-007-9072-y

[5]Holick M. F. (2017). The vitamin D deficiency pandemic: Approach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Reviews in endocrine & metabolic disorders, 18(2), 153–165. https://doi.org/10.1007/s11154-017-9424-1


图文:蒋知宇 孔令泉


点点赞

点在看

✦  +

+

END

积水潭骨松防治共识
关注骨质疏松,健康生活每一天。让防治骨质疏松传播健康的银丝带行动,造福于千家万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