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来看,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是引发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的确与饮食有关。人体骨骼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有机物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胶原质,它使骨骼具有一定的韧度,不易折断;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它们可使骨骼具有一定硬度,不宜压扁,构成人的形状,因此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钙摄入不足都会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维生素D 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如果维生素D 摄入不足,同样会增加骨质疏松患病风险。
除了饮食的因素,生活方式、运动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爱喝碳酸饮料的人骨折概率是不喝碳酸饮料者的5 倍;吸烟也同样危险,吸烟史越长、吸烟数量越多,患病风险越大;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比较复杂,研究显示,每天饮酒量的酒精量在11 ~ 29 g(1 g 酒精量的饮酒量相当于10 mL 葡萄酒)的饮酒者比不饮酒者有更高的骨密度,而酒精量高于30 g 的饮酒者全身骨密度明显下降。在对各种酒类的比较研究中,啤酒比其他酒类更容易造成骨量丢失。缺乏或过量运动同样也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频繁,久立久坐、弯腰时疼痛加剧;驼背,甚至身长缩短;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筛查诊断指标有多种,由于低骨量是骨质疏松公认的高危因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以骨量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国内学者认为由于人种差异,中国人比欧美人的骨峰值普遍偏低,因而参照 WHO 标准制定了中国人的诊断标准,将BMD 与PMD 差小于1.0 s 视为正常,1.0 ~ 2.0 s为骨量减少,大于2.0 s 为骨质疏松,大于2.0 s 且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调查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40 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为8.5%,女性为15.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年龄每增加10 岁,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增加 1.4 ~ 1.8 倍。不过有调查显示“ 硬脖子”“硬背脊”的年轻人已经成为骨质疏松的最大潜在人群,都市白领大多深居办公室,既没有充足的时间晒太阳,也没有足够的运动量,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均衡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需要综合防治,首先应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建议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 和钙质的食物,如海产品、牛奶及奶酪等;其次,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喝碳酸饮料;另外,还要坚持适量户外运动。体育锻炼、日光等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有明显影响。适量运动对骨的代谢有益,但过量运动则会使骨密度降低,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以及健身操等都是值得推荐的运动方式。接触阳光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 的第二条途径,所以要定期晒太阳或在阳光下运动,每天最好能够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日光浴。
点点赞
点在看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