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 | 当魔鬼递给你一份契约

文化   音乐   2024-05-18 14:48   泰国  

我一直想写写人与魔鬼交易这个话题,它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多年,从没写出来。每次看到现实中发生一些魔幻荒唐的事,它都会在我脑子里探一下头,但瞬间又缩回去。直到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纪录片《十字路口的魔鬼:罗伯特·约翰逊的故事》,才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动力

罗伯特·约翰逊(1911-1938)是一位短命的天才布鲁斯歌手,他的一生都是个谜,很多关于他的故事都是想象和猜测,尤其是他那个经典的“浮士德式”的传言:在午夜的十字路口他与魔鬼做了一次交易,他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换来吉他演奏技巧,成为他布鲁斯传奇最好的脚

罗伯特·约翰逊对后来的美国音乐影响巨大,就像《百年孤独》对《白鹿原》、《活着》的影响;《西游记》对今天国产电影的影响一样。如果说萨姆·菲利普斯、查克·贝里是摇滚乐之父,那么,罗伯特·约翰逊是摇滚乐祖父一点都不过分。

这篇文章大致分几个部分:

一、关于罗伯特·约翰逊的传奇;

二、历史上与魔鬼做交易的名人;

三、如果你想通过出卖灵魂来换来权力、财富、名望、才华……该怎么做。


“有关罗伯特·约翰逊的事情是,他只存在于他的唱片中。他是纯粹的传奇。”    ——马丁·斯科塞斯


罗伯特·约翰逊仅存的两张照片

 罗伯特·约翰逊一生只拍过两张照片,他的家人为了这两张照片的所有权还打过一场马拉松式的官司;他一生只录了29首歌,就成了音乐传奇。一方面是他的布鲁斯弹奏技巧与众不同,从“滚石”乐队的布赖恩·琼斯、基思·理查兹到鲍勃·迪伦,从埃里克·克拉普顿到“齐柏林飞艇”乐队的吉米·佩奇,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与魔鬼交易的传说家喻户晓,被传得神乎其神,变相地为他的音乐增加了一些魔力。

约翰逊与魔鬼做交易的故事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流传的,在此之前,他几乎默默无闻。1961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了约翰逊的唱片《三角洲布鲁斯之王》(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这张唱片收录了17首约翰逊的作品,唱片发行后,震撼了美国音乐界,人们没有想到,在几十年前,还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歌手。

《三角洲布鲁斯之王》封面(1961)

当人们好奇地想去了解罗伯特·约翰逊到底是何方神圣时,才发现,有关他的真实信息少得可怜,这给江湖传言腾出了空间。

三角洲另一位布鲁斯吉他大师桑·豪斯在1966年接受采访时谈到有关约翰逊的一些事,成了传言的催化剂。

约翰逊还是个19岁的毛头小子时,就有一番远大抱负,想成为布鲁斯歌手,但他的吉他演奏技巧着实很烂。他跟着桑·豪斯等年长的布鲁斯乐手四处巡演。豪斯在采访中提到约翰逊的一次糟糕的吉他表演:他登台开始演奏,台下的观众叫了起来:“你们为什么不让那个家伙把吉他放下,他快让我们疯了。”

约翰逊被巡演队伍踢了出去,没人关心他去了哪里,半年后(有说一年后),当约翰逊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操起吉他演奏的时候,在场所有人,包括桑·豪斯在内,都傻了。在这么短的时间,约翰逊的吉他演奏技巧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约翰逊说他从一名吉他老师学习吉他演奏技巧,但人们不相信,因为不可能在一年半载的时间把吉他演奏技艺掌握得如此精湛,他弹奏出来的和弦几乎像三只手同时弹钢琴。这也是后来基思·理查兹第一次听到约翰逊的唱片后为什么会问布赖恩·琼斯:“另一个吉他手是谁?”

一年前还笨得要命的男孩,现在变成了吉他大师,这个进步实在可疑。只有一种解释,他与魔鬼做了交易。

豪斯的添油加醋,让这个故事从此开始发酵,它非常符合民间故事的叙事方式:在某一个夜晚,约翰逊来到了位于克拉斯代尔的49号和61号高速公路的交汇口,等待魔鬼出现,魔鬼把他手里的吉他拿过去,弹了几下,然后还给约翰逊,作为交易,约翰逊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魔鬼。从此,约翰逊掌握了当时最高超的布鲁斯吉他演奏技巧。

尼古拉·韦拉托的作品《罗伯特·约翰逊与魔鬼》

桑·豪斯给罗伯特·约翰逊的故事做了一次最有力的背书。

罗伯特·约翰逊的传记《十字路口》的作者汤姆·格雷夫斯认为,“与魔鬼交易”这个故事实际上起源于密西西比州另一位布鲁斯歌手汤米·约翰逊,后来张冠李戴到罗伯特·约翰逊头上。汤米·约翰逊也是一个布鲁斯传奇人物,他酗酒甚至有点精神错乱,他的演唱方式独特且难以模仿,在他死后,他的弟弟勒戴尔·约翰逊也是在1966年的一次采访时提到汤米曾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并且详细地讲述了出卖灵魂的过程。但后来罗伯特·约翰逊声名鹊起,而且他还写过《十字路口布鲁斯》、《我和魔鬼布鲁斯》这样的歌曲,他一生经历都像谜一样,把这个故事安在罗伯特身上,会显得更加合理。

如果你看过科恩兄弟的电影《逃狱三王》,可能会留意其中的一些情节,片中有个布鲁斯乐队,其中一个乐手就叫汤米·约翰逊,他说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掌握了吉他演奏技巧……看来,科恩兄弟并没有被罗伯特·约翰逊的故事带偏。

罗伯特·约翰逊的孙子史蒂文·约翰逊也不认同这些江湖传言,他说:“我建议人们走出神话,试着去了解天才。仅仅是因为迈克尔·乔丹球技出众,就认为他把灵魂卖给了魔鬼?不是,他在训练,他训练的时间是其他人的两倍。”根据史蒂文的推算,他爷爷在三角洲地区消失的时间不是半年或一年,而是三年,那几年他回到了密西西比州的黑兹尔赫斯特,师吉他大师艾克·齐默曼。

民俗学家巴里·李·皮尔森和史蒂文持类似观点,他和比尔·麦卡洛克研究了大量有关约翰逊的著作,比较了约翰逊一生中相互矛盾的叙述,分析了一些布鲁斯音乐人和其他认识约翰逊的人的访谈,筛选出其中的事实,写了一本书《罗伯特·约翰逊:失物招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魔鬼交易的事从未发生。他说:“每个人都渴望将这个魔鬼故事变成现实,以至于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证实它的细节。”

当年与约翰逊打过交道的布鲁斯歌手约翰尼·善恩斯也认为出卖灵魂的事是胡扯:“不,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个谎言。如果他这么说,我会当面说他是骗子。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灵魂,你将怎么用灵魂做事呢?”

“索尼遗产”唱片公司制作人史蒂夫·伯科维茨说:“这始终是营销计划的核心和灵魂。我们一直都知道他的音乐很牛,但是一个人午夜在十字路口把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然后从地狱里回来弹吉他,后来死了。我的意思是,这是个很精彩的故事。”

《逃离三角洲:罗伯特·约翰逊与布鲁斯的发明》一书的作者伊莱亚·沃尔德说:“这不会有任何危害,只是传说会掩盖真正的罗伯特·约翰逊。如果真的那么容易,魔鬼将拥有美国每个少男少女的灵魂。”

1936年和1937年,时任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星探的约翰·哈蒙德两次来到得克萨斯,给约翰逊录制了29首歌。哈蒙德也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期间,签下了比利·霍利迪、康特·贝西、本尼·古德曼、大乔·特纳、阿蕾莎·富兰克林、皮特·西格、鲍勃·迪伦、伦纳德·科恩、乔治·本森、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斯蒂维·雷·沃恩……

当哈蒙德想第三次请约翰逊录音的时候,约翰逊在几个星期前死了,关于他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他是被情人的丈夫在酒中下毒毒死的,有说他死于梅毒或肺炎。甚至他的墓碑下面埋的是否是他都很难说。关于这些传言,很多至今都无法证实。

那么,为什么布鲁斯歌手如此着迷与魔鬼交换灵魂呢?

实际上,与魔鬼交换灵魂不是布鲁斯歌手们的发明,自从有了基督教以来,它就存在了,比罪恶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即使在没有宗教的时代,与魔鬼(或其他什么东西)交换灵魂来获得好处,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直被当作道德层面上的罪恶来对待的,比如“为五斗米折腰”。而在宗教层面上,“与魔鬼交易”已经不是简单到可以用道德来解释了,它牵扯的可能更复杂。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布鲁斯艺人“与魔鬼交易”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是宗教(基督教),其次是,布鲁斯音乐从一开始就被当成“魔鬼音乐”,一些人认为这种音乐会激发情欲和罪恶;另外,在民间的伏都教和源于非洲的传统宗教仪式中,与魔鬼交易或召唤魔鬼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三角洲地区的布鲁斯艺人与魔鬼交易是各种宗教仪式的混合和布鲁斯音乐的特质的结合,用民间传说的方式编造一个可信度极高的故事,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都希望罗伯特·约翰逊的故事真实发生过,这样摆脱平庸的命运变得简单易行。就像今天中国人希望通过简单的成功学骗术成功一样。

“与魔鬼交易”从来都是一种隐喻。

 

“每个著名的历史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浮士德。” ——克尔凯郭尔

 

不管是罗伯特·约翰逊还是汤米·约翰逊,他们与魔鬼交易的故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算一朵小浪花,只是这样的故事和今天离得太近,容易把它放大,更何况它以民间传说的方式反复加工后变得更加鲜活呢。

浮士德与魔鬼

如果我们寻根溯源,会发现,在15世纪,有一个更经典,影响力更深远的与魔鬼交易的故事——浮士德。

你一定知道一句歌德的名言:“朋友们,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就出自他的诗剧《浮士德》。

不管是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还是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浮士德医生的悲剧史》,都脱胎于德国的民间传说,一个与魔鬼交易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约翰·格奥尔格·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士、占星家和魔术师,他多才多艺,事业非常成功。但成功之后不是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而是空虚无聊,经过一番怀疑人生,他做出一个决定:把灵魂卖给魔鬼,换来无限知识和世俗享乐,这样就不会痛苦。交易的条件是,他死后只能下地狱,被永远诅咒。

几百年来,“浮士德”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母题。这个主题源于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几乎是性本恶的样本,是世界各地民间文学常见的元素和主题,它从口头传播到文本,最终进入现实世界,魔鬼(人性之恶)确实存在,“浮士德”也成了为了权力或利益而越过道德底线乃至出卖良知的代名词。

今天,你仍然可以在电影、电视剧、游戏和动漫中看到浮士德的影子。如果你兴趣广泛,酷爱文艺,大概还知道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讲的是格雷和魔鬼交易换回永恒青春的故事;1986年的电影《变形金刚》中威震天和魔鬼做了交易,以继续统治世界;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外星人与魔鬼达成协议;电视剧《阴阳魔界》中也反复出现过与魔鬼交易的情节;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荷马和巴特都先后把灵魂卖给过魔鬼……

如果再寻根溯源,会在《圣经·旧约》的《以赛亚书》中找到一些根据,据说非信徒通过与黑暗力量达成协议来逃避后果。“与魔鬼交易”是基于这个“恶魔条约”衍生而来。

最早与魔鬼交易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500年。据说阿达纳·西奥菲勒斯在当时被一致推选为主教,但他出于谦卑,拒绝了这个职位,而被另一个人替代。但这个人当了主教后一直排挤西奥菲勒斯,致使他的命运非常悲惨。于是他通过一个巫师联系到魔鬼,希望能纠正这一切。魔鬼告诉他,你必须放弃基督和圣母玛利亚,西奥菲勒斯接受了这一要求,并在协议上签字,他变回了主教。后来人们发现他与魔鬼做了交易,西奥菲勒斯只好通过禁食70天来获得上帝和玛丽亚的宽恕。

西奥菲勒斯是后来民间故事浮士德的灵感来源。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在《非此即彼》一书中写到:“每个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浮士德。”比如法国第一位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946-1003)、圣女贞德的战友吉尔·德·莱斯(1405-1440)、罗马天主教神父格兰迪埃 (1590-1634)、德国医生、神学家、神秘主义作家阿格里帕(1486-1535)……都与魔鬼传过“绯闻”。

前面提到了两位约翰逊与魔鬼做交易的故事,纵观历史和现在,你会发现一个规律——魔鬼偏爱跟音乐家做生意,也许魔鬼是个资深乐迷,并且口味很杂。

巴洛克时期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朱塞佩·塔蒂尼(1692-1770)有一部很有名的作品,关于这部作品的传说是,有一次塔蒂尼梦到了魔鬼,把小提琴交给魔鬼,魔鬼演奏了一段美妙的曲子,塔蒂尼醒来之后,赶紧把梦里的旋律记了下来,但他只记下来一部分,就是后来著名的《魔鬼颤音奏鸣曲》。

人们自然会把这个故事解读成塔蒂尼与魔鬼做了交易,不然他的音乐才华是从哪里来的呢。

帕格尼尼

和塔蒂尼相比,另一位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故事则要离奇、悲惨得多。如果你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一定知道他的一些生平:他是个音乐神童,7岁学习小提琴,12岁登台表演,15岁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他演奏时从来不看乐谱。他手指纤细,如硅胶一样柔软,演奏时移动速度飞快,据说他每秒钟可以演奏12个音符,纤长的手指可以横跨三个八度音高演奏……现代医学认为,帕格尼尼患有两种疾病:马凡式综合症(手指异长)和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关节柔软且有橡胶感,手指变得异常灵活)。而且他死后,遗体被运来运去,甚至被抛弃,四年后才下葬。

帕格尼尼是同时代最有天赋的音乐家,当人们无法解释他为何如此非凡,只能用魔鬼交易来解释,认为他与魔鬼签下了契约。

小提琴发明后,人们就认为它是魔鬼乐器。帕格尼尼又如此超出常人,被魔鬼“加持”就变得顺理成章。

另一个与魔鬼扯上关系的音乐家是法国作曲家菲利普·穆萨德(1792-1859),他可以算是古典音乐界的朋克摇滚,他无视音乐会的礼节,常常把一场庄重的音乐会变成一个混乱的Party。这种离经叛道让他和魔鬼扯上关系,人们相信,他与魔鬼达成过契约,才变得如此疯狂。

当然,魔鬼不是一直跟音乐人打交道,有时,魔鬼也要换换口味,比如17世纪巴伐利亚画家克里斯托弗·海兹曼,他一生穷困潦倒,靠给一些贵族画画谋生。有时,在创作期间,他的癫痫病会发作,人们认为一定是魔鬼附体。海兹曼顺杆爬,说他在9岁的时候就把灵魂卖给了魔鬼,他写了两份契约,一份是用墨水写的,一份是用鲜血写的。

海兹曼与魔鬼签的协议

所有这些历史上的传说,多是人们对不可思议的事实无法解释的时候虚构出来的,以让逻辑变得合理。比如18世纪有一个叫乔纳森·莫尔顿的将军,他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在早期英国殖民期间,他弃商从伍,战功卓著,华盛顿亲自授予他准将军衔。他从事银器生意,拥有大量财富。后来有人嫉妒他,把他的房子烧掉。不知情的人编造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莫尔顿与魔鬼达成一项交易,每个月的第一天,魔鬼给他的一只靴子装满金币,但是莫尔顿过于贪婪,把靴子底挖了一个洞,靴底直通地下室,这样魔鬼要把整个地下室填满才能离开。莫尔顿靠这种方式发了横财。但是魔鬼识破了他的伎俩,烧毁他的房子。这大概就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吧。

这都是一些时代久远的故事,“浮士德”并没有因为历史一页一页地翻过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今天,魔鬼最忙碌的领域还是音乐界,除了前面提到的塔蒂尼、帕格尼尼、罗伯特·约翰逊,在当下,你会经常看到有关某个歌手与魔鬼交易的花边新闻,比如:“齐柏林飞艇”乐队吉他手吉米·佩奇;嘻哈歌手Jay Z、埃米内姆、史努比狗、利尔·韦恩、坎耶·韦斯特;流行歌手Lady Gaga、麦莉·塞勒斯、凯蒂·佩里、蕾哈娜、凯莎(Ke$ha);摇滚歌手奥兹·奥斯本以及鲍勃·迪伦……他们出卖灵魂给魔鬼都有“充足”的证据,比如他们在接受访谈时亲口确认,或者人们从他们的言论中强行解读出“出卖灵魂”的意思。如果你有兴趣看看当下歌手、乐队的歌词,会发现,向魔鬼兜售灵魂的人不计其数。只是这些交易有点太陈词滥调,还停留在噱头层次上,缺乏故事性和说服力。相比“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能成功”这种鸡汤废话,那还不如说把灵魂卖给魔鬼换回才华好玩呢。他们知道愚蠢的受众都喜欢坐享其成的故事,更何况当事人有时也真相信这套把戏呢。

前几年,音乐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在中国上映,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好多人被这部电影里的音乐打动,之前只知道英国有女王不知道有“皇后”的人也都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电影和音乐的喜爱,尤其是《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但这首歌到底唱的是什么,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大概你只记住了“妈妈咪呀”、“伽利略”之类的感叹词。

如果你仔细分析它的歌词,会发现,它写的是跟魔鬼交易的事情。

 

“从逻辑上讲,我搞不懂为什么万恶之源(魔鬼)首先会尊重合同并履行义务。”  ——斯蒂芬·约翰逊

接下来,我们要聊聊如何具体跟魔鬼做交易了。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人也许意味着你将改变命运,没看到这里的人继续平庸的生活吧。

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声称自己与魔鬼做了交易换取成功,你干嘛不照着这些步骤试试呢,走捷径是中国传统生存哲学的精髓之一。如果你按照下面的一些方法尝试一下,可以获得一生的荣华富贵,要什么有什么,省得你去看成功学了。

这里先透个底,根据过去人们与魔鬼交易的记录,假如你只想把灵魂换成钱,大概从24万-860万美元不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灵魂的价值来估算出一个大概数字,以免吃亏,因为一旦白纸黑字写出来就无法更改,不遵守契约会死得很惨。

如果你希望像罗伯特·约翰逊那样,用灵魂换来一技之长,可以参照他的方式:在午夜零时以前,来到一个无人的十字路口,越偏僻越好,这样魔鬼容易出现。带上你希望擅长的乐器,如果你想成为作家,就带上一摞书稿,想成为摄影师就带上一架照相机……以此类推。到了十字路口,不要东张西望,要专注你的事情(弹吉他、拉小提琴、写作、拍照……),过一会魔鬼就会出现,它会把你手里的东西拿过去,摆弄一会儿还给你,然后它消失在夜色中。而你要继续工作,直到你觉得可以了。从此你就成了天才。是不是简单到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如果你想拥有权力、财富、美貌、永远年轻……等非才艺方面的能力,不用去十字路口,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你要这样做:把门窗关上,等到午夜时分,你坐在屋子中间,闭上眼,开始召唤魔鬼,心里默念:“魔鬼,我在召唤您,如果条件合适,我有一个高素质的灵魂想跟您交换,我愿意用永远下地狱、被诅咒、被千刀万剐换来至高无上的权力(财富、美貌、青春……)。

你不一定一次就把魔鬼召唤过来,可能要进行数十次或数百次的尝试,不要气馁,魔鬼永远知道你在召唤它,也知道你在哪儿,只要虔诚,它终究会出现。

当魔鬼出现,你就可以跟它讨价还价了,记住,一定要说清楚你具体要什么,因为魔鬼会根据你的需求开出他想要的条件。

最后,别忘了签一份合同,否则无效。自签字那一刻起,你就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同时你也失去了灵魂,变成一傻逼。酷吧!


免责声明:实际上你不能出售自己的灵魂,因为魔鬼从来不遵守契约,不要犯傻。

这是国外的一个网站做的一个
关于与魔鬼交易的调查

世上确实没有魔鬼,有的是你的心魔,心魔多了,就创造出了魔鬼,也创造出罪恶。每个人都试图用简单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出于纯真、善意的动机还是出于邪恶和贪婪的目的,都可能要面对一种交易。比如,给你五万块钱,让你去夸一种毒酒有多好喝。在当下,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魔鬼交易”涉及到各种行业,您慢慢去想。然后再想想,为啥有那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灵魂廉价变卖呢。

本文写于2019年,写完后一直扔在草稿箱里,就是想等一款布鲁斯主题的T恤。一等就是五年,终于等到了。


2024年新款T恤


www.teeer.cn
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