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短,暑假长
王晔
下午出去办事,经过某小学校,以前这时间段,门口停了多少电瓶车、汽车的,路都快要占一大半了,又多少中老年的、青年的家长,站在大门外的栏杆那,翘首期盼着孩子们排队放学,等到有自己孩子的班级出来了,赶紧睁大眼睛找寻自家的孩子在哪。还有那些卖小吃的,什么桂花糕、黑米糕的,连同馄饨、面店和面包、烘焙店的,早早的也守在门口,盼着孩子们放学做生意呢,都像是沉寂了许久的因为孩子们放学而热闹起来,把空气、把声音、把吆喝的烟火气也搅动起来。忽然想起快过年了,孩子们也开始放寒假了。
想起我们小时候的寒假,大概也有二十几天,虽然没有暑假长,但至少不用每天早起、顶着冷空气去上学了。那时候的气温也挺奇怪的,穿着毛衣毛裤、棉袄棉裤的,还是觉得冷,像是穿透进骨子里的那种冷,而且走路去上学,看着好多家人的屋檐下都能挂着因为滴水而导致长长的冻铃铛,馋的孩子总想伸手够着或者就是跑起来去够的能拽一段下来,当夏天的冰棍吃,凉凉的入肚,也不怕生病。
早上在家可以睡个懒觉,就是醒了也不起,爸爸妈妈上班前,也会把我们前一天晚上冲的水捂子换了新的开水,好让我和妹妹睡着的被窝更暖和。就是起来了,也可以吃他们捂好的早餐,但更多的是桌上留了买油条、黄呆子(没有馅的烧饼)或者吃菜包子、馄饨的钱。王大珠家的菜包子,靠近小学校,比较好吃。而馄饨就是在大码头下来的南、北大街的分界线一样一直长长的延伸到东边的大街上,这也是小镇的主干道吧,影剧院、新华书店、供销社等都在这一条路上。
也经常到奶奶(妈妈的妈妈家)过寒假,奶奶会一早就先把我们的棉鞋放在靠近炉子的边上炕,炉子有手拎的把手,刚好就挂在那,等着我们要起床时热乎乎的穿在脚上,而毛衣毛裤,都是晚上脱下来放在早上面的被子里面的,一是像增加了被子的覆盖,二就是早上起床衣服也都是暖和和的,算是抵抗寒冷的最好的方式吧,心中更多对孩子们的爱,也就时时刻刻都想着把我们照顾好。
爸爸妈妈对我和妹妹从小的家教就是,看到别人家吃好吃的,哪怕就是隔壁邻居,也不准馋,人家要是主动给了,也得先问他们同意了才行。实在很想吃,就等爸爸妈妈回来跟他们拿钱去买,如果是什么菜什么馄饨的,就等他们第二天给我们做。但是小孩子的亲热就是我们可以跟奶奶要钱去买好吃的,而奶奶也一直惯着那时候经常在她跟前的三个外孙辈,我、妹妹和姨娘家的治国表弟。
暑假的时候,小孩子总喜欢吃冰棍,那时卖冰棍的都是从靠近妈妈上班的单位那边的什么厂还是大店批发来的。卖给我们是五分钱一根,有赤豆的、牛奶的,叫卖的也是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年轻人,在车后座那放一个大木箱子,里面放着冰棍,上面再有旧棉袄铺着,大概是怕天气太热了容易化,木箱子上也扣着一个小木块,等他推车走在大街上巷时,就会用小木块敲打木箱子,哪怕不叫卖,小孩子耳朵尖,何况一直留意着,也就跟奶奶要钱去买了来吃。奶奶担心我们要是在路上时太热了,而她又不在我们身边,有一次就跟在家门口叫卖冰棍的年轻人说“我们家这三个孩子要是看到你卖冰棍,就直接给他们吃,先夏天结束了到我家来找我拿钱”,后来听说一个夏天过去,奶奶付了五块钱,大气的奶奶也并不去计较确实有这么多钱吗?五块钱至少吃一百根了。我奶奶虽然是从穷日子过来的,工资也不高,但她的这一份说到做到、说给就给的大气,也一直留在我心里。
寒假短,暑假长,不用上学的每一天都是小孩子们的天堂。我们那时候没有补习班,没有才艺要学,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那么严要求的一定得第一、第二的,哪怕在班上就只是中游的排名,他们也不会指责、打骂。放假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怕不安全、怕被拐卖的,最多就是邻居、同学的一起玩,也上街玩,也彼此窜门玩,当然夏天的时候大运河那也是常去的,也贴着石头的河岸摸螺子,再就是拿一个塑料的淘米的小篮子,在水边沉下去就拎起来,居然也有很小的小鱼,可以带回家养在玻璃瓶子里,看着小小的它们在游动,也特别喜欢。
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多,作业压力也很大吧,希望他们的“寒假短,暑假长”,也至少比上学时多了些自由的时间,他们更好的成长了,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高邮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入社公告
【汪迷部落】创刊号——《汪迷部落文学社年刊·2023》目录发布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汪迷讲坛第22讲: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主讲人:翟文铖)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 汪迷读书会第十七期:金实秋《菰蒲深处说汪老》阅读交流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