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秋天,我乘帮船 ,从大淖上船,一头是小皮箱,一头是衣物的包袱,逶迤而行,穿牛缺嘴,过三荡口,经白马庙,临泽南码头,挑起家伙,来到正在维修的茅舍的庄台,蒋蕴山、周启明、汪柯与我同宿一间。
仲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单王发,他20岁报名当兵,在扬州军训六个月,开赴东北边陲。1950年6月25日朝鲜与南韩爆发战争,他报名参加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坑道打死美国鬼子4名,打死李承晚的士兵3名,打死土耳其旅士兵3名,部队给他记三等功,晋升为副班长。连长新上任,点名“单(但)玉发”出列,他不动,“报告首长,我叫单(善)玉发。”他经过5次战役的考验,入党当了班长。1955年凯旋而归。1959年回家乡就担任了仲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单玉发不肯讲自己的英雄故事。他说:学英雄,要学罗盛教勇救落水的朝鲜大娘和儿童,黄继光用胸口堵枪眼,邱少云着火宁死不动身,泰兴杨根思抱住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毛岸英也牺牲在朝鲜土地上。“我只是一个副班长,没有什么英雄事迹。”
我记得4队、5队是靠近学校的生产队,我的一学生家规很严。有次,因家庭矛盾有点小吵小闹,单支书一到,问清缘由,批评错方,立即化解矛盾。
学校冬天长乌菜。有人一铲一大块,学校立即报告单书记。问明情况,召开队长、会计会议,要求各队回去查清,各家都有自留地,自己种菜自家吃,是谁这样不自觉。后来,逼得铲菜者写“保证书”,实为检查书。从此没有来学校偷菜的。张德峻校长的态度,摘一两棵不为“偷”。有一次,两个宝应青年人,已撬开农中的西仓库(存粮头两万斤,没有公社批准,不许动用此粮),获得头二十斤稻种,张德峻、单玉发到现场处理。宝应人说:“有两天已无饭吃,只吃烀南瓜、烧芋头。实在难熬,才来偷粮!”单支书说:“念你两初犯,允许你们带回稻种,下不为例,好好在家劳动,总会有饭瓜菜吃。”两个宝应人再三保证,决不做这下着事,张校长同意放人带稻种回宝应老家!
单支书支持农中,换工大干“双夏”。黄金铺地,老少弯腰,麦子要割,芝麻得收。临泽农中种麦、稻田70余亩,其它是菜地、瓜地。踩车时,农高中的男师生齐上阵,四人一班。踩车水位距田块落差不大,不需要《打起锣鼓唱起来》《冷了来龙车水不来》,再说,学校也没锣鼓家伙。挑把、掼把是常干的农活,只是插秧都是女社员和女学生。“小伙小伙不要凶,你想她来,她看不中;苦起三间茅草屋,大姐保你姑娘想通。”“栽秧田里无老少,再苦生活也不叫;烂手烂脚过夏天,农妇都是大好佬!”“手把青秧在水田,低头便是水中天;耐得炎凉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们男师生,力大的挑秧把,我只管放塑料线,那是“六行条栽法”,种的农垦58号,大约早过时了。张德峻、胡正芳、单玉发支书,每天下田检查栽秧进度,人手不够再调女社员,生产队为她们记分,中午一顿饭菜由学校供应,这就忙了炊事员,也是用牛手的于如锦。
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师生都放假,只留蒋蕴山老师、汪柯老师与我,在春节这天要上小型水利工程,有学生家长送来十六块年烧饼,于如锦仍留校,每人四块。工地上彩旗飘扬,单书记等人与我们一道,挖几锹土,挑几回土,单支书宣布收工,下午放假,让我们各自回家。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高邮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入社公告
【汪迷部落】创刊号——《汪迷部落文学社年刊·2023》目录发布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汪迷讲坛第22讲: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主讲人:翟文铖)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 汪迷读书会第十七期:金实秋《菰蒲深处说汪老》阅读交流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