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汪曾祺 | 水蛇腰

文摘   2025-01-31 00:00   江苏  

水 蛇 腰

汪曾祺

崔兰是个水蛇腰。腰细,长,软。走起路来扭扭的。很多人爱看她走路。路上行人,尤其是那些男教员。看过来,看过去,眼睛很馋。

崔兰并不知道有人看她。她只是自自然然地走。

崔兰还小,才读小学五年级。

虽然发育得比较快,对于许多事还只有点朦朦的感觉,并不大懂。

她不知道卖弄风情,逗引男人。

崔兰结婚早。未免过早一点。高小毕业就结婚了。

在这所六年级制的小学里,也许她是结婚最早的一个。

嫁的是朱家。朱家的少爷。

朱家是很阔的人家,开面粉厂。

这个地方把面粉叫做“洋面”,这个面粉厂叫“洋面厂”。

崔兰嫁的是洋面厂的小老板。

崔兰怎么会嫁到朱家去的呢?

崔兰的父亲是洋面厂的账房先生,崔兰常给她父亲到洋面厂去送饭(崔兰的母亲死得早,家里许多事得她管),朱家的少爷一眼看上了崔兰,托人说媒,非崔兰不娶。

崔兰的父亲自然没有意见,崔兰只说了两句话:“我还小哩。……他们家太阔了!”

事情就定了。

 

结婚三朝,正是阴历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的日子。

这个地方每年七月十五“出会”。

近晌午时把城隍老爷的“大驾”从庙里请出来,在主要街道上“巡”一“巡”,到“行宫”里休息,下午再“回銮”。

这是一年里最隆重而热闹的日子。

大锣大鼓,丝竹齐奏。

踩高跷,舞狮子,舞龙,舞“大头和尚”(月明和尚度柳翠)。

高跷有“火烧向大人”(向大人即清末征太平天国的名将向荣)。

柳枝腔“小上坟”,贾大老爷用一个夜壶喝酒……茶担子,花担子,倾城出动,鞭花訇鸣。

各种果品,各种鲜花,填街咽巷,吟叫百端……。

朱家的少爷带着新娘子去“看会”,手拉手。从挡军楼(洋面厂的所在)一直走到中市口(全城最繁华处)。

新婚夫妻,在大街上,那样亲热,在那么多人面前手搀手地走,很多“老古板”看不惯。

他们的衣装打扮也是这城里的没有见过的。

朱家少爷穿了一件月白香云纱长衫,上面却罩了一个掐了玫瑰红韭菜叶边的黑缎子小马甲。马甲掐边,还是玫瑰红的,男不男,女不女!

崔兰穿的是一件大红嵌金线乔其纱旗袍,脚下是一双麂皮软底便鞋,很显脚形——崔兰的脚很好看。

长丝袜。新烫的头发(特为到上海烫的),鬓边插一朵小小的珍珠偏凤。脸上涂了夏士莲香粉蜜,旁氏口红,描眉画眼,风姿绰约,光彩照人。

朱家少爷和崔兰坐在王万丰(这是中市口一家大酱园)楼上靠栏杆一张小方桌前的藤椅(这是特为给上宾留的特座)上看会,喝茶,嗑瓜子。

楼下的往来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

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荤的也有素的。有的人说出了声(小声),有的只是自己在心里想。

——崔兰这双丝袜得多少钱?

——反正你我买不起!

——她的旗袍开气未免太高了,又坐在栏杆旁边,从下面看什么都看见了!

——她穿了裤子没有?

——她晚上上床,一定很会扭,扭得很好看。

——你怎会知道?

——想当然耳,想当然耳!

——闭上你们这些男人的臭嘴!

一夜之间,崔兰从一个毛丫头变成了一个少奶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为此很不平。

一句话在很多人的嘴里和心里盘桓:

“这可真是糠箩跳米箩了!”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高邮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入社公告
【汪迷部落】创刊号——《汪迷部落文学社年刊·2023》目录发布
【汪迷部落】汪迷部落文学社成功召开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
【汪迷部落】汪迷部落文学社成功召开第二次年度工作会议
【汪迷部落】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揭晓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汪迷讲坛第22讲: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主讲人:翟文铖)
【汪迷部落】活动预告| 汪迷读书会第十七期:金实秋《菰蒲深处说汪老》阅读交流
【汪迷部落】汪曾祺:酸甜苦辣咸,皆可入味
【汪迷部落】汪曾祺|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汪迷部落】汪曾祺|理发师
【汪迷部落】汪曾祺笔下的成都
【汪迷部落】汪曾祺 | 韩小辫
【汪迷部落】汪曾祺|踢毽子
【汪迷部落】张永和 | 汪曾祺以鱼佐酒趣说梨园掌故
【汪迷部落】汪曾祺|纪姚安的议论
【汪迷部落】汪曾祺|怀旧
【汪迷部落】汪曾祺|读沈从文的《萧萧》
【汪迷部落】汪曾祺|傻子
【汪迷部落】汪曾祺|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汪迷部落】汪曾祺|造屋为人
【汪迷部落】汪曾祺饮食文思中的非遗美食
【汪迷部落】汪曾祺|冬季时节吃炒米
【汪迷部落】汪曾祺|咸菜和文化
【汪迷部落】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汪迷部落】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
【汪迷部落】汪曾祺 | 保姆大莲姐姐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