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阅读季·新课改】素养立意下的语文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以2022年浙江省部分地市中考试题为例

文摘   2024-08-05 09:07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暑期阅读季】

邀您一起鉴赏期刊精选美文!



素养立意下的语文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

——以2022年浙江省部分地市中考试题为例


朱奕晴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摘   要:素养立意下的语文情境化命题,重在考查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调用各种知识、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心智水平。归纳梳理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可知:情境化命题日趋成熟,主要体现在多样化、融合化、项目化等方面。研究情境化试题的命题策略,提升情境化试题品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问题探究、思维发展、综合实践等能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关键词:情境化试题;核心素养;命题策略;中考语文



正文展示




2024 SUMMER

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和表现离不开情境,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是课程实施的需要,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并将命题情境分为“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和“跨学科情境”,强调了素养立意下情境化命题的方向与要求。近年来,情境化命题已成为浙江省各地市语文中考试卷的自觉追求。本文以2022年浙江省部分地市的中考试题为例,探析情境化试题的基本特征和命制策略,思考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以多样化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根据目的、类型、特点不同,有多种维度的划分。新课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分别勾勒了三种情境(见表1):

表1  新课标与高中新课标对情境的划分

从上表可以发现,不同学段的情境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基本指向一致。“日常生活情境”与“社会生活情境”都关注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重在运用语言文字实践,强调交际功能。义务教育段的“文学体验情境”是高中段“个人体验情境”的一个分支,都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自己的意义。“跨学科学习情境”可以是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关的文章、地图、研究报告、图表等,侧重多学科融合,而高中段的“学科认知情境”更强调学科的本体知识,是对学科认知的进一步深化。

从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卷的情境试题比例来看,与个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比例最高。如温州卷“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的方式邀请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弘扬传统节俭美德;湖州卷紧扣“共同富裕”时代主题,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嘉兴舟山卷以“青春·抗疫”为主题策划宣传板报,激励青年成长等。这些情境都贴近学生生活,综合考查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语言实践运用等能力。

文学体验等学科类认知情境也是测评的重点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者、实践者。如衢州卷的儿童组诗阅读,提供三种阅读策略,设计多种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构建一类文本的阅读路径;古诗文阅读《幽梦影》从语言鉴赏、品评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文学欣赏,感受文言意味,在文化语境中指导学生感受文言之美。又如温州卷的散文《在桃花峪看黄河》,设置了“预习笔记”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梳理摘抄关键词的方式把握文意,理解作者深层次的情感。这些学科类情境从学科本位出发,关注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以切近学生学习的方式启发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跨学科类学习情境可以综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素养。如台州卷的“野菜美食节”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制展板,识野菜”活动将荠菜的外形、药性等科普类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材料;湖州卷助力“双碳”行动,以“碳中和”“碳排放”等社科类材料作为活动内容,关注学生在主题宣传活动中的研究方式、内容和步骤;杭州卷的“全民营养周”主题活动,不仅需要学生读懂食品标签中的数据含义,还要结合“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任务为架构的板块情境,有的还以主题式的大情境结构试题,通过卷首语导引,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将考查内容、能力素养与情境有机结合。如丽水卷以畅游“瓯江山水诗路”为线索,在“山水诗源”中制作主题短片,在“人文诗脉”中研讨文学创作,在“天地诗心”中品赏名士诗文,在“清莹诗境”中采风名山古迹,在“延伸诗路”中赓续诗路传承诗情。这些情境与大主题一以贯之,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滋养学生家国自豪感,在具体的情境要素中筛选、梳理、整合相关语文知识,合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当然,在追求丰富、新颖、趣味的情境时,也要注意情境的表述要简洁明确,情境的内容要贴合学生,不要包含冗杂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造成答题干扰。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称和美感,情境形式花哨,占据较多试卷空间,影响学生答题心理。

二、以融合化情境任务促进学生

思维发展

张卓玉先生认为“无应用情境就无知识测试。不论是客观性测试还是主观性测试,考点必须‘生长'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土壤'之中”[1]。因此,情境应该成为解决问题任务的重要变量,与考查目标、任务和答案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换言之,问题由情境产生,在达成目标之间存在一定障碍,需要借助情境背景、信息等支持性工具和相关学科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时,问题与情境是深度融合的。下面结合例题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有效融合。

(一)营造问题场域

问题场域,指的是在特定场景下产生问题,学生需根据相关情境调用各种知识、能力以解决具体问题。常见的如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化身为角色人物或进入角色对话,以勾勒思维过程,展现思考结果。以湖州卷的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为例。

【例1】某农村文化大礼堂,墙上贴着两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逐鸡豚。”下面是某同学和村长的一段对话,请你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村长:同学好!接下去的两句诗你知道吗?

同学:村长好!我知道啊,不就是“ ① ,②”嘛。但是您知道吗,墙上贴的诗句中错了一个字,“逐”应该改为“”。

村长:(“逐”还是不错的嘛。家里来客人了,主人追着院子里的鸡和小猪仔,好客得很。按你们学生娃的说法,这是化静态为动态,画面感很强。这不好吗?)

同学:(您真有学问。但是原诗中的这个字,不仅仅写出主人好客, 。再说,经典是要敬畏的。您说是吗?)

题目以“某农村文化大礼堂张贴的诗句”为问题讨论的场域,内置于第一部分“走在‘共富'路上”的主题情境中,请学生代入“某同学”的身份与村长讨论,补充对话。学生需在对话的提示与引导下,回答相关问题,包含诗句默写、正字和对关键字词的赏析,考查了记忆、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这种角色代入式的问题场域,一般包含背景、人物、有待完成的任务和一些相关联的信息,需要学生根据特定要求,结合相关信息,分步骤完成任务。为了更好呈现思维过程,这一类试题多分解为具体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如例1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中,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凸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风貌,体现了语文命题的育人价值。

此类试题在命制时,一方面要注意角色人物与背景任务的融合度,防止出现“小语”“小文”在卷中反复出现却可有可无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话式问题情境慎用填空题,由于填空一般指向性较强,若限制不足,就可能影响学生理解,造成偏差,无法达成考查的目标。

(二)暗含学习路径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将问题解决的过程表述为“问题的提出”和“选择解决方法、解决能力”,他认为“每一种形式的问题表述中,又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生需经历完整的探究,体现思维的过程性。要倡导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意味着在题型设计、评价标准等方面,都要充分展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方法,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考查其知识结构化、综合化的思维品质。

考查思维过程的语文命题,需引导学生围绕探究任务在文本材料中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学生阅读、解题的过程也暗含了学习的过程,以衢州卷的古诗文阅读为例。

【例2】选文是张潮《幽梦影》的二三则(原文略)。

1.仿照示例,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和品评。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

[示例]艺花可以邀蝶:艺,意思是种植,但又不止于种植,还包含插花、赏花等意思,让人联想到花引蝶、蝶恋花等养花带来的乐趣。

2.仿照张潮写七件事的句式,续写一件事。

提示:你可以从李白、柳宗元、苏轼、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3.文中朋友的评点各见性情,请你从曹秋岳、崔莲峰、陆云士、庞天池中选一位品评。

4.古人读书追求雅趣,阅读此文时适宜做下列哪件事?请说明理由。

A.品茶  B.听雨  C.焚香  D.(自定)

这一组试题基于文言阅读情境,从言辞、句式、结构、形象、文化等角度考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文言、欣赏文学,形成了一条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路径,在“文”“言”统一中,实现对文章、文学、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如第1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突破了文白互译、断句标点等知识性的识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汉字背后的意味;第2、3题的续写和品评,既需要理解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也需要咀嚼品味文言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包含了回忆、提取、推断、评价等层级能力;第4题将阅读环境与阅读内容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结合阅读体验,想象阅读情境,实现阅读与现实的勾连。

该题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在文学体验情境中学会阅读文言,学会学习。文言不应只停留在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概念化的理解上,语言的感知品味应该建立一定的学习路径,也可以在古今关联中获得审美熏陶,感受传统文化,实现“古为今用”的价值。这些试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以“示例”的形式呈现,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特征,这对教学导向也有重要意义。

(三)指向现实运用

“个体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个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持动态的适应,而不是以某种认知表征来准确地匹配客观事物的过程。”[3]在个体的认知经验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因此,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就会有所不同。如若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不能迁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就属于静态惰性的学习,语文素养自然无法得到发展。指向现实运用试题往往与变化的环境保持适应,体现动态化特征,以宁波卷的语言运用类试题为例。

【例3】根据下面的招募海报和报名邮件,请你代王老师给赵博志同学写一段回复,告诉他结果并说明理由。结果可以是“录用”,可以是“不录用”,也可以是“待定”。

要求:交代清晰,表达得体,字数80字左右。

该题情境真实,如果学生有类似的学习经历,答题时可以更加从容。情境中的“岗位要求”“工作时间”等是任务完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可变因素。学生需从图片提供的招募信息和赵博志同学的报名邮件中提取信息,有效整合,结合实际情况以王老师的口吻进行回复。试题兼具综合性、开放性特征,“录用”“不录用”“待定”三种回复均可,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立场,关注表达运用和自主建构能力,体现了综合任务问题解决的意识。

指向现实运用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好奇心。问题情境往往信息复杂、成分多元、条件开放、路径多样,需通过问题表征,进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因此,深度融合的问题情境设计,应引导学生在复杂变化的信息资源中辨别、梳理、归纳主要信息,利用各种资源、工具、方法等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动态调整以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三、以项目化的情境样态指向学生

综合实践

项目化学习以核心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任务为依托,在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项目化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组织方式,在真实情境中设计问题任务,整合测试材料,测试素养水平。项目化需包含驱动任务、实践探究、评价反思、项目产品等要素,学生在经历活动探究、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与生活、社会的内在联系,以解决具体问题,体现了“做中学”“做中考”的理念追求。以2022年温州卷为例。

【例4】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级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请你参与。

1.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图略),请你参与讨论。

2.编辑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一,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80字左右)

3.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4.外联组准备邀请家长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根据要求,借助资料,代表班级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5.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发表你的看法。

本组试题以班级筹备“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为主题情境,设计了“设计海报”“制作展板”“确定标语”“邀请嘉宾”“评估效果”等一系列活动,各任务之间真实独立又有合理的逻辑关系,使情境、语料、题组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整个情境任务将知识积累、方法策略、实践路径等融为一体,学生需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结合“资料夹”的相关材料和展区主题,在信息梳理、辨析、整合与运用中逐步完成,以达成筹备展览会的目的。而第5题则帮助同学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活动实践进行总结,从而形成元认知。从文本阅读到问题解决,从完成任务到反思过程,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也发挥评价的“学习指导”功能。

以项目化的情境样态命题,需打破原先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命题的壁垒,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核心,由具体的项目和任务来承载,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与经验,调动多种类型的能力综合性地解决具体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提炼问题,也需要将提取的知识进行调整和转化,以适应新的情境。这样的情境任务,自然是鲜活而复杂的,如果抛开情境,学生就无法答题,问题是不成立的,也无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通过对情境化命题考查价值、思维、策略的描画,更立体地理解情境命题,有助于情境命题走向深入融合,有效考查学生在真实变化的情境中解决多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情境的本质认识,也有助于改进教学,在真实学习中建构知识、发展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养立意,教考一体: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命题改革[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02.html,2022-04-21/2022-09-01.

[2]罗日叶.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0.

[3]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60-64.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周·初中)2023年第6期。]



阅读评点





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是课程实施的需要,也是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托。本文围绕语文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进行三方面的阐述:一是以多样化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以融合化情境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以项目化的情境样态指向学生的综合实践。

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情境化命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明晰的命题策略。同时,本文若有以下思考可能更好:一是明确情境化命题的学理依据,二是明晰情境化试题的构成要素。

——无锡市胡埭中学  陈  炎


编辑 | 赵晓文   吉萍

审核 | 张莉莉

终审 | 葛宇虹

“中语参教师成长学苑”

微信号 | zycjsczxy533


邀您共读美文!可在下面留言讨论~

中语参教师成长学苑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旗下官方网站,致力于语文教师“教”与“研”的能力提升。汇精品文章,展精妙观点;览课例成果,阅教师风采。【为新秀指方向,为名师搭平台,为大家共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