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首次。
2024年三季报显示,长春高新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3.88亿,同比微降2.75%,看似还可以,毕竟在消费周期下,像金龙鱼、中国中免等的业绩也不理想。
但是,利润端却差得远了,长春高新实现净利润27.89亿,同比大幅下滑22.8%,显示了不增收更不增利的局面。
而如果拉长周期看,长春高新的这种业绩表现,确实极其罕见。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连续5年的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2.19%、39.25%、10.09%、4.27%和-22.8%,利润增速持续下滑,并且在2024年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唯一同时负增长,5年来首次,这也宣布了长春高新高成长属性的消失,迎来了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
作为医药大白马,长春高新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当然,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医药集采,因为恒瑞医药、甘李药业、健帆生物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带来了业绩的大幅波动。
这个因素确实存在,早在2022年,广东相关集采信息显示,长春高新的子公司金赛药业拟中选生长激素粉针集采,价格降幅高达52%左右,降价还是很明显的,这也增强了对业绩的拖累预期。
那么,果真是集采影响的么?
数据不会说谎,我们还是从数据说起。
就拿长春高新的盈利指标毛利率来看,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集采的影响是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产品价格下降带动的必然是毛利率的下滑,尤其是价格降幅比较大的情况下。
但是,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近五年长春高新的毛利率几乎没变,2021年是87%左右,2024年三季度依然高达86%附近,如果真的是集采大幅降价,那毛利率应该大幅下滑才对,不会这么平稳。
同时,公司的营收近几年也都维持稳定增长,集采降价的影响并未体现出来。
这是因为,近几年进入集采降价的订单,只占了公司营收的很小一部分,不足以影响大局面。
至少目前阶段看,这个影响因素,并不是公司利润端变动的关键。
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的呢?
抛开集采,长春高新业绩出现这种局面,核心因素有3个;
第一,大单品依赖。
长春高新超过90%的营收来自医药行业,其核心就是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
金赛药业是国内生长激素寡头,适应症为儿童身材矮小等,掌握了国内80%的生长激素市场份额,绝对的寡头。
从产品类型看,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分为三大剂型:粉针、水针和长效水针。其中水针营收占比最大在60%左右,长效水针约占30%,粉针约占11%。
这其中,水针之所以占比最高,是因为其活性更高,抗体发生率更低,在家就能自行注射。
而这两年长效水针异军突起,占比提升最明显,主要是因为其使用频率更低,更便捷,金赛药业的“金赛增”就是长效水针产品。
所以,长春高新其实还是走的大单品策略,生长激素已经成为其超100亿元的大单品,远超片仔癀、珀莱雅、羚锐制药等大单品公司,仅次于智飞生物代表的HPV疫苗。
当然,这种大单品策略有利也有弊,如果没有像片仔癀一样够深的护城河,一旦行业出现变动,影响就很大。
第二,竞争加剧。
随着生长激素行业竞争的加剧,长春高新的大单品策略成为了压力。
目前国内至少有6家企业的生长激素上市,其中安科生物、诺和诺德的产品已经开始加速渗透,特宝生物、维昇药、济川药业等也在加速上市进程,而全球更是至少有近20家医药公司在开发长效生长激素。
所以,竞争的加剧,让依赖大单品的长春高新压力倍增,其子公司金赛药业的成长激素唯一优势,荡然无存,这才是业绩变脸的核心关键。
这就类似于目前HPV行业,并没有受到集采的影响,但是智飞生物、沃森生物、万泰生物等竞争加剧下,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业绩大大被拖累。
从长春高新的数据上也能清晰的看到这个逻辑。
数据显示,公司近些年在毛利率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净利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21年的36.27%下滑到了2024年三季度的28.13%,大大拖累利润,导致增收更不增利。
而净利率持续下滑的原因,就是费用端的扩张,公司期间费用率从2021年的41%增长到了2024年三季度的51%,也就是说公司现在大手笔进行销售推广,依然没有带来营收端的增长,反而还侵蚀了利润。
当然,这也就体现了我们上面刚讲的,行业竞争的加剧。并且这种局面才刚开始,还没到HPV价格战的局面,后面可想而知。
第三,水痘疫苗同样激烈。
长春高新还有一个子公司,就是百克生物,核心产品就是水痘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并且在水痘疫苗做到了市占率第一。
但是这一领域,同样竞争激烈,和HPV一样的局面,百克生物的业绩同样低迷。
那么,长春高新还有预期么?
面对当前的困境,长春高新进行了两个动作;
一个是拓展适应症,就在11月初,金赛药业的长效生长激素新适应症获批上市。
但是,拓展适应症,依然是依托于生长激素,竞争对手也能做,并不改变目前的局面。
一个是拓展管线。
公司以生长激素为基石,开始拓展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II)等领域。从研发费用上也能看出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4.1亿,同比大增20.84%。
但是,如果深入一点,你会发现,在研发上公司也底气不足了。尽管研发投入在增长,但是研发投入的资本化率却在大幅提升,2023年高达30%左右,而像恒瑞医药等几乎全部费用化了。
这就导致公司近些年积累了近20亿元的无形资产,要知道无形资产是要进行摊销的,一旦研发红利迟迟释放不出来,摊销压力会进一步拖累业绩。
所以,在新管线的拓展上,或许留给长春高新的时间不多了,毕竟生长激素真正的价格战还未到来。
创新药很苦,却是难而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