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大招要来了?

文摘   2024-08-30 07:31   广东  

        

 



上海楼市、深圳楼市成交量已经反弹,6月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跌幅首次收窄,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怎么买房,大家扫描我的企微,我会在内部直播的时候告诉大家!

本周一,财政部公布了今年1-7月的财政数据。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

和大家聊聊吧,主要是两件事。

第一,今年前7个月,无论卖地还是税收,依旧是一言难尽

第二,从一些信号来看,接下来财政刺激要加码了

先做个预警,数据有点多,不想看论述过程的,可以直接看后面的结论。

来,看正文。    

01

每当说起政策刺激,大家很容易想到“降息降准”、大水漫灌。

总的来说,都是货币政策,看的是央妈的脸色。可很少有人关注ZF端财政政策的发力。

其实,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条线。

货币政策是解决市面上该有多少钱,以及钱的使用成本问题,通过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层层转导,间接影响经济。

而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政府支出来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效果往往来的更加直接。

事实上,站在现在的节骨眼儿,财政端的发力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放再多的水,往往也是无济于事,钱只能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类似于凯恩斯理论的“流动性陷阱”,宽松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时候,就需要ZF爸爸站出来发力,把钱花出去,投入到市场,激活就业、消费和投资。

那么ZF爸爸要发力,钱从哪儿来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花钱得先有钱,所以财政收入是关键

今年的财政收入如何呢?看两本账就知道了。

第一本账:一般公共预算。贡献财政收入的大头,来源主要是税收    

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主要来源靠卖地。这个一般专款专用,花在城建、环保等领域。

简单粗暴的理解,一个是关于税收的,一个是关于卖地的

具体数据如何?咱们一项一项来看。

先聊聊卖地。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7月全国卖地收入累计1.78万亿

去年同期是2.28万亿,也就是说,今年前7个月的卖地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3%,减少金额达到5000亿

5000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接近深圳市福田区一年的GDP总额。

这么大的收入损失之下,有些城市连给公务员发工资都困难了,还谈什么发力刺激经济。

那么,卖地收入啥时候能有所好转呢?我们从今年的月度数据看一下趋势。    

今年1-3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降低6.7%

今年1-4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降低10.4%

今年1-5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降低14.0%

今年1-6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降低18.3%

今年1-7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降低22.3%

很明显,降幅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卖地难度在逐月增大,暂时还没看到好转的趋势。

全国40个大中城市里,只有珠海、福州、厦门等9个城市的住宅用地成交金额是上涨的,其他31个城市都在减少,土拍热度可见一斑。    

   

表:1-7月全国4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情况

虽然上海等少数城市的土拍依然火热,但也是地方城市拿出压箱底的好地来托市的结果。

其实,地不好卖这件事也不难理解,楼市目前还没有明显好转,开发商不见兔子不撒鹰,买地自然是谨慎的。

什么时候新房销售出现实质性回暖了,土地市场才有可能全面企稳回升。

而在我看来,这一切的前提,是二手房先企稳,只有二手房的量价稳住了,房东们信心扭转了,不再砸盘,信心才能传导到新房。

绝大部分人买房都会做按揭,如何正确使用按揭,可以看文章《这样买房,多赚200万

02    

卖地收入少了5000亿,税收表现又如何呢,可以补上这个缺口吗?

咱们继续看数据。

今年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万亿,同比去年下降了2.6%

只看这个下降幅度,只有2.6%,貌似还好,但如果拆开看细项的话,很难乐观起来。

我们的四大税种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个都是明显下降,唯一增长的消费税,主要靠的是烟酒消费,咱也不好评价。

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4.1万亿元)同比下降5.2%;

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3万亿元)同比下降5.4%;

第三大税种国内消费税(约1万亿元)同比增长5.5%。

第四大税种个人所得税(0.85万亿元)同比下降5.5%。

先说说增值税,平时业务多,开发票比较多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很多发票的抬头都是增值税,足以证明增值税征收的广泛。    

可以说,增值税涉及到我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生产端和流通环节,是最能代表经济冷暖的税种。

所以说,增值税的下滑,说明当前的经济活动还是疲弱。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交税基数是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二者的下滑,体现的是企业和个人收入还是承压。

这三个重要税种都达到5%以上幅度的下滑,只能说明,大环境还没有走出寒冷。

那么,在三大税种齐降5%以上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本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然只下降了2.6%,又是为何呢?

答案就是非税收入的大幅增长,有点讽刺有点心酸…

全球降息潮下,中产阶层如何实现资产增值保值,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3

我们前面说了,前7个月卖地收入同比减少了5000亿,非常伤。

可是,作为对比,今年1-7月的非税收入2.4万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增加金额达到2600亿

也就是说,非税收入以一己之力弥补了50%的卖地缺口。

只不过,你我都知道,依靠非税收入对冲土地财政的缺口,一定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非税收入主要包括罚没收入、彩票收入、国有资产处置等等,这些类别的增长只能是权宜之计,很难长期持续。

说到底,土地财政短期还是无法取代,今年以来,水电燃气涨价、倒查税30年、异地执法,地方城市绞尽脑汁创收,各种神操作接踵而来。

都说房地产“一鲸落万物生”,实际的情况却是“一鲸落万物衰”。土地财政的坍塌代价过于沉痛,最终雪花还是会落到每一个人头上。

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土地一时半会还是卖不动,税收也因为经济整体寒冷承压,那接下来财政拿什么发力?

在我看来,摆在眼前就剩一条路了:发债。    

说白了,没钱可以借钱,也就是加杠杆。

现在,居民杠杆率已经来到63%,继续加确实难了,但财政完全有空间。

财政加完杠杆,钱投入市场,再反哺到居民收入,就实现了居民降杠杆。这样一来相当于杠杆发生了转移,经济就有望进入新一轮周期。

具体怎么加杠杆?

中央可以发国债,地方城市可以发行地方债,共同托举经济。    

从进度上来看,上半年中央国债的发行进度超出以往,而地方债却是妥妥的拉了后腿。

原因就在于,过去地方债压力太大了,杠杆有点加不动了,既要化债,又要发债,“既要还要”之下,财政发力自然受到掣肘。

可从最近的一些信号来看,化债已经不再是核心考虑因素,地方发债应该要提速了。

         

同时,接下来9月的人大常委会上,中央大概率也会增发特别国债,在年初1万亿超长期国债的基础上再度加码,刺激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发完债,政府拿到钱,会花到哪儿去?对我们又会有什么影响?

前阵子,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提出一个建议:中央财政拿出来几千亿,发放5000-1万亿的消费券,刺激消费。    

有人测算过,去年4月份上海发放的消费券,每1块钱的消费补贴,能带来4块钱社会零售增量。

消费刺激起来了,生产就会增加,就业也会被拉动,收入水平上来,再进一步拉动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的方方面面。

除了消费之外,针对楼市的刺激,比如收储存量房力度应该也会加码。    

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这轮经济周期低迷的核心因素还是房地产,楼市起不来,资产价格不企稳,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只怕还是回不来。这种情况下再刺激消费,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美元即将降息,时间窗口可贵,财政的子弹也可贵,能否花在刀刃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全球降息潮下,中产阶层如何实现资产增值保值,可以看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4    

最后,简单说几句。

一、周期

过去20年,我们的经济轨迹可以概括为:房地产支撑债务,债务创造货币,货币带动消费。

随着去杠杆时代的到来,地产、债务、消费跟着一起陷入了螺旋下行。

其实,经济周期本质上就是债务周期。

告别了高速发展期,要想刺激经济,是离不开债务的驱动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债务加在居民还是ZF身上而已。

新一轮杠杆再出发之日,大概率就是冰雪消融之时

还是那句话,万物皆周期,没有到达不了的春天

居民杠杆是影响楼市复苏的关键因素,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等关键数据,对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上海楼市、深圳楼市成交量已经反弹,6月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价格跌幅首次收窄,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怎么买房,大家扫描我的企微,我会在内部直播的时候告诉大家!

推荐阅读:《这样买房,多赚200万》

推荐阅读:《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    

混知房产
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