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嘹亮遍驰骋(林小静)

文摘   2024-10-16 19:51   山西  

10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山西境内只有正太、同蒲及京张铁路延伸到大同的三条铁路。然而今天,已经四通八达布满铁路干线、高速铁路及能源运输大动脉。汽笛嘹亮,纵横驰骋。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分布着一条条动能强劲的钢铁大动脉。它们从黄河之畔,到云中大地;从巍巍太行,到茫茫吕梁;从省城太原,到11个地市,或平行、或连接、或交会,然后一起伸向远方,在三晋大地上勾勒出一副生动的铁龙奔腾图,在山西发展中担负着重任。


1907年正太铁路太原站


山西境内最早的铁路,当属1907年通车至太原的正太铁路(现石太铁路)。它虽然只是一条窄轨铁路,却结束了山西不通火车的历史,促进了山西与外界的联系。可以想象,代表着工业文明的蒸汽机车沿着这条铁路驶入山西时,人们眼中所流露出的好奇与惊喜。正太铁路开通的第七年,山西境内出现了第二条铁路,就是1914年京张铁路延长至大同。这段铁路虽地处山西北部一隅,但也有着重要意义。

1933年5月,贯穿山西南北的同蒲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它以太原为分界点,向南,延伸至风陵渡口,称为南同蒲铁路;向北,延伸至大同,称为北同蒲铁路。1935年,南同蒲铁路相继修建完毕,开通运营,而北同蒲铁路由于沿途地势险峻,修建速度相对缓慢,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9月13日大同沦陷,修建至距离大同仅有6公里的北同蒲铁路,不得不停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铁路回到人民手中,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山西铁路工人和民众积极恢复被战争破坏的三条铁路,使其逐段通车。1949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成立的第5天,铁道部决定将南同蒲铁路修到晋陕交界的黄河岸畔风陵渡,并要求年底前修复通车。为此,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于10月8日联合发出通知:为迅速修复南北同蒲铁路,保证军运,发展经济,克服修复工作中的材料困难,号召各地军民献交器材。同时,太原铁路管理局也向全局职工及家属发出“开展义务养路”和“献交器材修复南北同蒲铁路”的号召。


下:筑路工人


上:铁路施工




10月9日,南同蒲工程大队开始抢修施工。11月1日,灵石到临汾间的线路修复通车。通车典礼在太原站举行,时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裴丽生亲临通车仪式现场讲话并剪彩。他号召:为把同蒲铁路往南修到风陵渡,往北修到大同而奋斗!

11月10日,工程大队向着风陵渡方向开始修建。施工期间,为了保证材料及时运到现场,参加铁路修复的人员勒紧裤腰带,有的甚至将自己仅有的一点口粮留给在工地上运料的牛、马等牲口,以维持这些牲口运送材料的体力。同时,晋南14个县的农民兄弟也加入运送枕木的行列中,为此先后出动了大马车4500辆,民工2700名,并协助铺轨。沿途各地群众更是积极献交铁路器材,仅永济、虞乡等六个县就献交了10米长的钢轨1.4万根,旧钢轨6800多根,保障了12月25日南同蒲铁路的全线通车。第二年的7月21日,北同蒲铁路也全线修复完毕。


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原老火车站


1956年元月1日,按照铁道部命令,南同蒲线开始进行拨宽,至2月1日,南同蒲线结束了窄轨历史,它与北同蒲、石太等铁路相连接,融入更大的铁路网,由此带来的货物牵引量将提高了一倍,更多的建设物资和工农业产品,也将会通过这条铁路迅速运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对提早完成国家五年计划运输任务,起着重要的意义。

2月1日10时30分,拨宽为准轨铁路的南同蒲线通车典礼在太原站正式举行,当山西省省长裴丽生剪彩时,站台上的拱门两边,人山人海,驻山西省的部队和手持鲜花的省市机关的代表、拨宽工程职工代表、农民代表及铁路职工代表一齐鼓起热烈的掌声,会场被欢乐的海洋包围着。

有报纸这样报道:正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到来之际,南同蒲铁路由窄轨拨宽为准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沿线人民早就盼望的大火车,现在实现了,大火车将给他们运输更多的工农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

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元月1日,横跨黄河,连通山西风陵渡和陕西潼关,沟通晋、秦、豫三省的黄河铁路便桥竣工通车,同蒲和陇海两条铁路线正式贯通。这不但结束了人们坐着木船往返晋陕两地的历史,更增加了山西与西北、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促进了经济建设。

也是这一年,随着全国各地对山西能源的需求及铁路运量的增加,国家和铁道部、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对铁路进行改造。其中,制约货物运输的北同蒲段家岭隧道就是改造重点工程之一。

段家岭是山西省的南北分水岭,群山环抱,高耸云端,坡度陡峭,沟壑不绝,北同蒲铁路经由此岭时,只能盘山而过。由于先天条件不足,运输能力一直很低,即便是两台机车牵引,一列车的运量也只能达到900到1300吨,旅客列车到了这里,更是得摘掉几个车厢,分两次通过。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决定对北同蒲线进行复线改造,放弃宁武到轩岗段家岭间的旧路,将原来盘山而过的线路,改由段家岭隧道代替。有了这座隧道,北同蒲线上的重重险岭将化为坦途,运输效率也会比既有的线路翻一番。

段家岭隧道全长3348米,是我国当时正在修建的第二长隧道,仅次于川黔铁路上的凉风垭大隧道。修建之中,困难重重。

“再困难的隧道,我们也要打通它!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担负此项工程修建的,是曾经打通秦岭天险的太原铁路管理局隧道工程处的职工。他们从踏进工地的那一刻起,便立下誓言,要与岩石搏斗,要向困难进军。并写下了“段家岭,顶着天,崖似刀峭石似剑,野羊到此绕道走,苍鹰过山也畏难。段家岭,红旗展,英雄改建同蒲线。汗珠洒处石头烂,打通隧道过难关”和 “工人筑路在山腰,山顶红旗迎风飘。头戴钢盔腰系绳,镢头抡起丈八高。劈开高山打穿洞,山间修起幸福路”的诗句。

为了早一天打通这座隧道,上千名职工全部放弃加班费,受伤也不下火线,连女职工也成立了“穆桂英班”。许多重病号更是拦也拦不住,从病床上拔下输液的针头便直奔隧道施工现场。他们这样的干劲,一直坚持到隧道打通之日。


上世纪七十年代太原站竣工时的照片


山西铁路发展在人们的这种冲天干劲中,进入1960年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家在三线建设期间,又在山西修建了三条铁路,分别是京原铁路、太焦铁路、太岚铁路。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让神州大地处处欣欣向荣。但很快,一场“工业饥渴症”便困扰全国,电厂发电无煤,工厂生产无电,工人陆续失业。究其原因,离不开能源需求量大、交通运输跟不上的瓶颈。

山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如果运出去,可以缓解各地的能源危机。但山西铁路运力有限,各条铁路日夜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还是无法满足各地对煤炭的需求。当时,《中国青年报》有位叫孙亚明的记者,发表了一篇极具轰动性的长篇通讯《中国铁路的悲歌》。

《中国铁路的悲歌》开篇便语出惊人:中国铁路在改革的大潮中颤动。

继而又抛出问题:改革大潮隆隆,开放激流滚滚。货运量在猛增,客运量在猛增。中国铁路何以应对这种全方位开放的局面?

文章对山西煤炭这样写道:1984年,3000万吨煤炭压在山西。如果运出,可多创产值50亿元,为国家增收利税125亿元。  

对因煤炭运不出去造成的损失,文章是这样写的:1987年,江、浙、沪电厂缺煤。拉闸限电,当地减少产值100亿元。

国家对山西铁路运输越来越关注,在铁路建设投资方面也越来越倾斜,铁道部更是给山西铁路“吃偏饭”,对石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使这条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让牵引力更大的电力机车开进山西。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山西北部大同枢纽所辐射的所有铁路进行改造。先是把丰沙大单线改成双线,接着又对这条铁路进行双线电气化改造,让牵引力更强劲的电力机车也在这条线上跑起来。同时将北同蒲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破土动工。还有朔州以北的单线铁路,凡是不能满足运输需要的,全都增建双线;云冈支线由于上下行线路平面交叉,影响列车通过能力,煤炭部和铁道部立刻联合拨款,在交叉地段修建立交桥。其他需要扩建的站区,铁道部也马上投资;线路需要延长的,施工队即刻开进……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太原站广场

依次为:运行在山西铁路的蒸汽机车、运行在山西铁路上的内燃机车、1996年太古岚电气化铁路开通、蔡家崖号列车从太原站驶出、即将从太原南站驶出的复兴号与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


放眼全国,没有哪个省份的铁路,能得到国家和铁道部如此的重视和“偏爱”。但即便这样,山西铁路运能依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1983年,国家决定从山西大同往河北秦皇岛修建一条能源运输大动脉,这就是有着我国重载第一路之美誉的大秦铁路。1988年、1992年,在7万多名筑路人员的努力下,在百余名牺牲者倒下的地方,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相继开通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可以与国外重载铁路相媲美的现代化铁路。通过这条铁路运出去的煤炭,有力地保障着全国6大电网、5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电厂和10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的运输任务,经济区辐射对内是全国26个省市区、15个国家和地区。

大秦铁路开通后,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蹚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重载运输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创下“世界铁路干线年运量第一、世界铁路增运幅度第一、世界铁路运输效率第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第一”的骄人成绩,有力地保障了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同时在冰雪灾害、迎峰度夏等关键时刻,挺起负重的脊梁,一次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

大秦铁路全线开通之际,山西南部的侯月铁路也投入运营。南侯月、北大秦,像两匹骏马,似两条铁龙,并驾齐驱,昼夜不息,共同承担起晋煤外运的任务。2014年12月30日,山西又增加一条新的钢铁大动脉,这就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运输通道——瓦日铁路。这是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它与大秦铁路、侯月铁路等共同承担起晋煤外运任务,为保证全国能源需求贡献力量,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蔡家崖号列车从太原站驶出


在助力山西经济发展和能源运输的同时,山西铁路还勇担社会责任。2009年4月1日,随着石太客运专线正式开行旅客列车,和谐号高速动车组驶入山西,结束了山西不通高铁列车的历史。三晋人们前往石家庄、北京等地出差、求学、访友立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开通,生活在三晋大地上的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大量外地游客更是通过大西高铁走进山西,促进了山西文旅事业的发展。2018年6月21日,连接省城太原与革命老区兴县的蔡家崖号列车开行,让老区人民圆了乘坐火车走出大山的梦想。2021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越过田野、村庄、高山、河流,开进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习仲勋等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吕梁,曾经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热土上,自此迎来了乘坐复兴号出行的美好生活。同时,随着复兴号开进吕梁山,山西11个地级市实现了动车开行全覆盖,三晋大地全面进入动车时代,形成以省会太原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45个市县区的两小时交通圈,更有直抵北京和天津、石家庄、西安、郑州、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的三小时经济圈,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从上到下依次为:春节期间乘坐慢火车的旅客、太原至忻州城际列车上的旅客、乘坐慢火车出山的旅客、吕梁护工乘坐火车出行


近年来,伴随着京张高铁和郑太高铁的开通,更加密集的铁路网在山西大地铺开,山西百姓基本跨入了说走就走的高铁出行时代,人在旅途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郑太

铁路开通


长期以来,山西铁路还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开行公益性慢火车,将铁路沿线位于大山深处、偏乡僻壤的村庄一一连接起来,让生活在山区乡村的百姓一年四季都可以乘坐火车风雨无阻地安全出行。这些公益性慢火车,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行动和乡村振兴。


一列高速动车组列车行驶在大西高铁上


如今的三晋大地上,四通八达的石太、同蒲、侯西、太焦等铁路干线,大西高铁、郑太高铁等高速铁路,乃至大秦、侯月、瓦日等能源运输大动脉上,一列列火车正汽笛嘹亮,纵横驰骋,为描绘山西高质量发展画卷贡献铁路力量。PICS


延伸阅读

《映像》2024年第10期目录+卷首寄语

记忆|百年正太,山西铁路星星之火(林小静)

山西铁路修建“窄轨”之谜(郭润生)

特稿|山西铁路百年沧桑史(田树茂   郭润生)

《映像》杂志社


主管 主办: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

编辑出版:《映像》杂志社

微信号 : yingxiang-zhongguo

邮箱:sxyx0351@126.com

执行主编:蒋殊

微信小编:王芳

订阅联系人:吴蓓蓓

联系电话:18035177263


点击可购买《映像》纸质版

点击可购买《映像》电子书


映像PICS
中国梦想 文化阐释 山西故事 艺术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