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导读
就在黄河转弯处的三角地带,曾经有一个古老的芮国,但周初的芮虞两国都不在晋南……
考古发现芮国
梁带村是陕西韩城东北7公里外昝村镇一个千余人的小村子,坐落在黄河西岸的台塬上。2004年8月,村民们常在半夜时分感觉地面有震动,于是有人便出去查看,结果发现田地里有陌生的人影在晃动。这些人一见村民出来,立刻逃之夭夭。而在他们逃走的地方,却留下不少挖下的深洞。
当地文物部门确认,这是盗洞。韩城市文物纠察队立刻会同当地派出所展开缉捕行动,至次年5月,共抓获来自河南、陕西的11个盗墓团伙计47人。
2005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渭南和韩城市相关部门在进行试掘之后,正式对这一块地方进行勘探发掘。至2007年底,先后完成四次发掘,发现1300余座墓葬。墓地可分为北区、南区和西区,其中北区和南区都有带墓道、随葬青铜器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北区大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属于西周晚期,部分青铜器铭文还带有 “毕公”等字样,有关学者据此认为这一区域可能是毕公家族的墓区。
26号墓出土的玉握饰
26号墓出土的青铜鼎
27号墓发掘截面图
南区大型墓葬是考古人员重点发掘的对象,其中, 27号、26号、19号和28号等多座带墓道的大墓,都出土了大批带有“芮公”“芮太子”字样的青铜器。发掘者由此确认这块墓地属于芮国墓地,时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这似乎是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左传》《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中,商周时期的芮国地处山西芮城和陕西大荔两地,而这两个地方都没有芮国遗物出土,反倒是文献上没有关于芮国片言只语记载的韩城梁带村,却挖出了大量的芮国遗迹遗存。
26号墓位于27号墓西南侧,是一座“甲”字形大墓,随葬有大量的玉器和20多件青铜器,其中包括571件玉饰、5件鼎和4件簋。鼎、簋、甗、壶都刻有“仲姜作为桓公尊鼎”一类铭文。571件玉饰从墓主人颈部一直延续到膝盖处,计有四组颈饰玉佩饰、三组腕饰和两组握饰。这些玉器是目前陕西发现的等级最高的成组玉佩饰。
26号墓随葬品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级也很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27号墓,说明墓主是个高级贵族,但墓中不见随葬武器。在春秋时期,这样的墓主人只能是个女性。
铭文中的“姜”是周代齐、申、吕、许等诸侯国的国姓,“仲”是老二。翻译过来意思是,姜姓国的二公主给芮桓公做了此青铜鼎。因为包括青铜鼎在内的这些器物,“仲姜”不是为了自用,而是为一国之君芮桓公所作的祭器,所以称为尊鼎、尊簋、尊壶等。姜姓国的二公主为什么会给芮桓公做这些祭器?当然是因为这个姜姓国的二公主是芮桓公的夫人了。由此可以大致推定,墓主人就是芮桓公的夫人“仲姜”。
27号墓是梁带村1300余座墓葬中最大的一座,有两条墓道,随葬品更为丰富,其中包括7件青铜鼎和6件青铜簋,这意味着27号墓主人生前地位要高于26号。从随葬的青铜器及物品判断,该墓下葬时间大约处于春秋早期偏早阶段,比26号墓要稍微早几十年。这同“仲姜”给芮桓公所作祭器正好对应上,因为“仲姜”给芮桓公作祭器表明,彼时芮桓公已经死亡。
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27号墓随葬的青铜簋上还刻有“芮公作为旅簋”这样的铭文。考虑到26号墓处在27号墓的右下侧,考古人员认定,27号墓主人就是芮桓公。
芮姜墓出土的芮太子鬲、龙纹盉
据《左传》记载,鲁桓公三年,亦即公元前709年,芮姜,也就是这位名为“仲姜”的芮桓公夫人嫁给了芮国国君,所以又称芮姜。因为儿子芮伯万宠幸了太多的妻妾,怠于国政,她一怒之下就把儿子从王位上赶下来,并驱逐出芮国。
芮伯万无奈之下,灰溜溜逃到邻近的魏国去居住。魏国的地盘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一带。因为魏国和芮国一样都是姬姓,是周天子这个大宗下的小宗,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芮伯万作为一国之君落难,魏国自然不能不理,不但接纳了他,还给他在今芮城县西20里的郑村建了一座城让他居住,就是文献记载的芮伯城。
芮国国君被废,还被驱逐出境,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得的政治事件。周王虽然还是中央政府的一把手,但已不复昔日的威风,在诸侯眼里也就是个名义上的天子。或许是顾虑到这一点,周王就没吭声,也可能是还没来得及发声,邻近的秦国就不干了。前709年,也就是芮伯万被逐事件后一年,秦国就打出维护封建礼教秩序的旗帜,派兵攻打芮国。
秦国此时的君主是秦宪公。他打出这样的旗帜,表面看似乎堂而皇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无非是想趁机扩大地盘而已。秦宪公很精明,选择时机也恰到好处:芮姜氏一个妇道人家,收拾你还不是小菜一碟?然而,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芮国居然打胜了。至于战争的过程,史料阙如,《左传·桓公》也仅仅用9个字记录此事:“四年秋,秦攻芮,败焉,小芮也。”
一般认为,芮姜氏来自齐国,也正因为有齐国如此大国的出身背景,她才见多识广,有恃无恐。不管怎么说,秦宪公经此一战,再不敢随意乱动了。毕竟当时的秦国还不是很强大,与晋、楚、齐等大国相比,只能勉强算个二流的诸侯国。
但秦宪公并不服,毕竟是一个妇道人家调兵遣将打败了自己,那老脸往哪儿搁?秦宪公于是就想方设法取得周王室支持,又联合南虢国(今河南三门峡一带),三家出兵,包围了芮伯万逃难的魏国,逼魏国国君交出芮伯万。
秦宪公这一招挺损:芮姜啊,你把儿子君位废掉,又将他驱逐出境,还打得我狼狈不堪,那我就以恢复礼制的名义帮你儿子复位,让你儿子再和你干仗。不过,周王也不傻,心想我堂堂周王室岂能被你一个小小秦国所利用,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于是就将芮伯万带回东都洛邑。《竹书纪年》对此记载:“(桓王)十二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周桓王十二年是公元前708年,乃秦国攻打芮国失败后的第二年。
这芮伯万说起来也是多灾多难,被人家掳掠到洛邑仅一年,就又被戎人给盯上了。《竹书纪年》说:“(桓王)十三年冬……戎人逆芮伯万于郊”。“郊”通“郏”,即郏鄏的意思,是洛阳西北一古山名,这里指洛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戎人”又从洛邑将芮伯万接走了。
“戎人”又是何许人?为什么就能将曾是一国之君的芮伯万轻松带走?一般认为,“戎人”指的就是秦国。因为秦国地理位置在西北地区,与戎人杂处,在中原人眼里就是不讲礼仪规则的戎狄一类。更重要的是,秦国和彼时的晋国是敌对的两个阵营,而《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魏国史官所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因此晋国史官骂秦人为戎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后,芮伯万就一直在秦国的控制之下。秦宪公去世以后,秦国发生政变,大臣废黜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武公,名不详),改立秦出子继位,内乱开始爆发。而此时的芮国却蒸蒸日上,处在相对强盛的时期,不但同虢国修复了关系,而且与其他邻邦一起站到周王室一边,共同讨伐妄图以庶子身份代替嫡子身份的晋国曲沃系,《左传·桓公九年》记载:“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鲁)桓公九年是公元前703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内外交困的局面,秦国采取了弥合外怨的策略,于前702年将芮伯万送还了芮国。
19号墓出土的窃曲纹簋
28号墓出土的青铜鼎
考古再现芮伯墓地
梁带村墓地还有19号和28号两座是“甲”字形大墓。19号墓在仲姜墓之西,单墓道,随葬青铜器三鼎四簋等。墓内还出土了大量的玉饰品,但也没有发现兵器。总体观察,19号墓的随葬品明显少于桓公墓和仲姜墓,年代也略晚于仲姜墓。发掘者据此推测,19号墓墓主人是芮桓公的次夫人。
26号、27号和19号墓属于一个组,而28号墓处于其东南约30米处,附近还出土了独立的车马坑,说明28号墓属于另外的组。28号墓随葬品丰富多彩,青铜礼器组合为五鼎、四簋、四鬲、两壶等,兵器有戈、矛等,此外还有成套的乐器编钟、编磬等。虽然没有发现文字资料,但其随葬品却是除了27号桓公墓以外配置最高——显然是一个国君级大墓。
但奇怪的是,这样一座大型墓葬内,除了外棺顶部出土了三件玉戈外,墓主人身上居然没有佩戴任何玉器。要知道,终周一朝,可是讲究“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在梁带村墓地发掘的中、小型墓内,约有半数都随葬有一件或多件组玉器。但 28号墓主人作为国君级别的大人物,在埋葬时竟不佩戴珠玉,显然是有特殊缘由的。这令人不能不想到芮伯万的特殊遭遇。
芮伯万自前709年被母亲仲姜逐出母国,至前702年被秦人纳还,前后8年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估计原本属于他的佩饰之物,在长期艰辛奔波中散失殆尽。即便归国,无非也是以一个曾经被流放的前国君身份出现,所以他在晚年过着朴实节俭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另外,28号墓中随葬的众多青铜重器上都没有铸刻铭文,纹饰也显得较为粗糙草率。这也同他尴尬的身份有关,或者是他生前悔悟,有意不尚浮华;或者是时任君王忌惮,故意为之。总而言之,28号墓的形制、规格及其特殊埋葬方式,都将墓主人指向了芮伯万。
芮伯万之后,芮国还延续了一段时间。《史记·秦本纪》记载,在秦德公和秦成公元年时,“梁伯、芮伯来朝。”秦德公元年是前677年,秦成公元年是前663年。但仅过了23年,也就是在前640年时,“秦灭梁、芮”。至此,芮国在周王朝前后经历400年后,灰飞烟灭。
史籍里的这些记载,在2016年发现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得到确证。刘家洼遗址位于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墓地处在关中、晋南、豫西和北方联系的洛河通道之上,是洛邑成周、镐京宗周和晋国交通的枢纽,乃秦晋春秋争锋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刘家洼遗址包括城址区、夯土基址区、一般居址区、高等级墓地和中小型墓地等。刘家洼墓地是整个刘家洼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分为高等级墓葬区和一般墓葬区两大部分。高等级墓葬区发掘出1~3号三座大幕,均为中字形大墓,3号形制略小一点。三座大墓虽然都遭受了盗掘,但仍出土了不少青铜器,这为墓地性质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刘家洼3号墓出土的芮公鼎
1号墓由于被盗严重,没有发现带铭文的青铜器,但墓葬形制最大,残存各类随葬品200余件,包括编钟、编磬、铜簋、铜兵器等,时代为春秋早期,考古人员判断墓主人为芮国国君。
2号墓葬规模仅次于1号,虽然也被盗了,但还遗留下一套列鼎,同时发现有芮公铜器,年代与1号墓相近,也是春秋早期,考古人员因此推定,墓主人极有可能也是一代芮国国君。
刘家洼3号墓出土的芮公用器物
3号墓小于2号墓,不带墓道,说明3号墓主人生前地位低于2号墓。墓内出土两件芮公鼎,未出兵器,暗示墓主人是个女性。3号墓与2号墓相距仅4米,说明二者生前关系极为密切。综合上述特点,发掘者推断3号墓主人是2号墓主人的夫人。
这也就是说,刘家洼墓地同梁带村墓地一样,经历了两代芮国国君。考古人员又对两处墓地所出铜、金、玉等器的形制与纹饰,进行了比较鉴定,结论是刘家洼墓地大致处在春秋早期偏晚至春秋中期早段,稍晚于梁带村南区墓地,换句话说,二者是前后相继的。这同《史记·秦本纪》记载的前640年“秦灭梁、芮”是大体对应的。
但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前所述,梁带村墓地可分为北区、南区和西区,其中北区大墓也像南区芮国大墓那样,不但带有墓道、随葬青铜器,而且部分青铜器铭文还镌刻有“毕公”字样,北区这些高等级贵族墓葬因而被认为是毕公家族的墓区。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似乎不太合乎常理。毕竟是芮国君侯墓地,周边怎么能够允许外人染指呢?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芮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周王朝的一个畿内封邑,亦即采邑,就是周天子在王畿内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在周代,周王是不发工资的,因为货币还没有强大到具备中介和流通的功能,周王赏给臣下的主要就是土地和人口,你的吃喝拉撒,全靠你的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口。因为官员级别不同,所以周天子所封的采邑也相应地分成了若干等级,级别较高的堪比诸侯国规模,级别较低的只有一个村落大小。采邑主除了掌握采邑的土地、政事、民事,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像芮国和毕公的封国就属于采邑中最高一级,其享有的权利也几乎等同于畿外诸侯,所以史书也称之为畿内诸侯。
根据专家的研究,韩城梁带村极有可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畿内贵族的采邑,多个贵族家族在此都拥有田宅,世代居住,死后就葬入梁带村墓地。这种情况在西周畿内并不罕见,像周原、宝鸡市区等就都发现有类似的情况。
早期芮国不在晋南
文献所见,芮国最早出现在商末时期。《史记·周本纪》记载,商纣暴虐淫荡、滥杀无辜,天下恨之入骨,而周文王的威望却愈来愈高,甚至就连诸侯之间出现一些纠纷都会跑到周国找文王来评判说理。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事是,当时居地距离周国不远的芮、虞两国人因争夺田地起了纠纷,《毛诗传笺·大雅·緜》称之“相与争田,久而不平”,双方争执不下,便去找周文王评理。结果进入周国后,发现周人种田时都把田界让着对方,还有谦让长者的优良风气。芮、虞两国人看到这种情景,都有些惭愧,就说:“我们所争,正是人家所让,还去找文王干什么,只会自取其辱啊!”于是双方互相让步,携手而归。“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大雅·绵》为此吟道:“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意思是,虞芮两国不再相争,他们被文王感化而改变了本性。当然,这话说得有点大了,不可尽信之。
商末的芮国,《说文》说是姜姓,乃神农氏后裔:“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裔有齐、甫、申、吕、纪、许、向、芮等国。但商末的姜姓芮国在进入西周以后再也没有出现,代之而起的是姬姓芮国。
据清代黄本骥《痴学·读经笔得上》记载,周成王时,将卿士芮伯良封于芮邑,建立了畿内芮国。因为周王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有相当一部分诸侯都是沿袭了原来被灭国的土地、国名,如齐、鲁、唐等,所以芮伯良所建芮国也极有可能是袭用了原来芮国的国名和土地。
商末周初的芮国一般认为在晋南的芮城县,后来迁徙至陕东的大荔县。所谓“芮”,古代是指河湾内的大片土地。黄河流经山西西南部时,因渭河从西向东注入,黄河也由此折东,形成一个大弯,芮城就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方。《管子校注·地数》又云:“芮,短也。”从芮国以地理状态命名的含义上看,它最初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在陕东、晋西南的河水短凹处的盆地内。如《史记·秦本纪·正义》就说“(陕)州界有芮国城,盖是殷末虞芮争田之芮国是也。”而“虞在河东大阳县”。陕州就是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大阳是今晋南平陆,二者皆与芮城相邻。
但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先生认为,山西平陆之虞是春秋时期的虞国,而非西周初期的虞国。周初之虞、芮两国都在今陕西陇县岐山西北,两国毗邻。陇县在汉代为汧县,《汉书·地理志》记载:“吴山在西。古虞、吴通”,又云“芮水出西北,东入泾。”有学者进一步考证,“芮水出西北,东入泾”之芮就是芮国之芮,地点在与陇县相邻的今甘肃华亭县,或在华亭与陇县之间。
齐思和等的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因为这一观点不但有文献根据,而且考古学也提供了一定的佐证。韩城梁带村芮桓公墓曾出土一件青铜提梁卣,其形制、纹饰均是西周早期青铜卣的风格,完全不同于该墓中以鼎、簋等为主体的春秋早期青铜器,尤其是其腹部的长冠大凤鸟纹,在其他地区的青铜器上似乎从来没有发现过。但是它与1998年在陇县出土的一件青铜方座簋的腹部纹饰却完全一样。而且芮桓公墓提梁卣的提梁两端上兽首双角呈现的手掌形,也与陇县方座簋耳上兽首的角雷同,同时这种手掌形也不见于其他青铜器。
一般来说,器物上的特定纹饰代表着一个族群或一个家族的精神信仰。两处遗址相隔近千里之遥,却出土了两件在纹饰上完全一样的青铜器,说明二者有传承关系。换句话说,韩城梁带村芮国芮桓公一族的祖先极有可能来自陕西宝鸡陇县一带。
有学者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说,陇县正是周成王最初封给芮伯良的芮邑所在地。芮国在此发展一段时间后,在西周末年或春秋早期迁徙到晋南芮城,随后迁徙到陕东大荔,再后迁徙到韩城梁带村一带,到最后几十年又迁徙到咫尺之遥的澄城县刘家洼一带。
《左传·昭公九年》记载,“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骀即邰,在今宝鸡扶风周原姜原村一带;岐,即今宝鸡岐山;毕,在今宝鸡市周原凤凰山一带。由此看来,将周初的芮国定位到宝鸡陇县也比较合乎情理。
但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晋南芮城和陕东大荔没有发掘出相关遗址遗迹呢?一般认为同这两处地理位置有关。
黄河由禹门口涌出晋陕大峡谷,宽度由不足百米猛一下扩展到数公里,两岸随着水流的冲刷,不断垮塌。据黄河水文部门记录数据,仅清光绪以来100多年,黄河河床就向韩城方向扩充了有100多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梁带村南侧的冲沟中也发现了一些古墓葬,但已被河水冲毁,墓葬文物大多不见了踪影。
寻找芮国
薛铭博在《文物研究》2022年第3期刊发《芮国铜器与芮国世系探微》一文指出,通过考古与文献记载对证,姬姓芮国从西周初年封建到灭亡为止,目前只发现了13代国君,历时近400年,芮国在周王朝中的地位前后经历了较大的起伏——西周初期是显赫尊贵的公国;西周中期衰落,默默无闻;西周晚期地位回升,芮公重回权力中心;春秋初期至中期沦为二流小国,中期后段更沦为秦国附庸,最后为秦国吞灭。
从出土铜器铭文来看,西周早期与中期偏早的两位芮伯地位可能最高,留下的事迹也最多。第一代芮伯身经武王、成王和康王三朝,在康王早期已位居太保之后,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与晋南地区的非姬姓霸国有来往。
《尚书·周书》记载,有一次,南方巢国国君远道前来朝拜周天子,芮伯接见,还特意写了《旅巢命》一文,就是关于远道而来的巢的启事。
周成王生病后,自觉不久于人世,就在甲子那天梳头洗脸,戴上王冠,披上朝服,然后靠着玉几,召见了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官的首长及办事官员,留下了顾命之言。
在后来的康王即位大典上,太保召公率领西方的诸侯进入应门左侧,毕公率领东方的诸侯进入应门的右侧。在赞礼的官员传呼进献命圭和贡物后,诸侯集体上前参拜。之后就是太保召公和芮伯同时走向前,先是互相作揖,然后同向康王再拜叩头:“恭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国殷的命运,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够安定西方。刚归天的成王赏罚完全合宜,能够成就文、武的功业,因此把幸福留给了我们后人。现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强王朝的六军,不要败坏我们高祖的大命。”
这些记载显示了芮伯在朝政中,身居卿位,仅排在太保昭公奭之后,可见其地位之高。这个芮伯应该就是芮国的始封君芮伯良。从武王克商到成王逝世、康王即位大约 20 余年的时间,应该说是芮国最为辉煌的时期。
之后,芮伯及其后人就从古籍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直到周厉王时期,芮伯才重新出现在文献中。不过在这期间,一些青铜器铭文得以出土,从而为芮国早期世系的判定提供了依据。
芮伯良在周王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能直接影响了第二代芮伯。根据芮公叔盘的记载,第二代芮伯为其父建有祈宫,周王也亲临祈宫,赏赐芮伯。山西绛县横水的西周中期偏早阶段的“倗国”墓地中,出土了几件带有“芮伯”字样的青铜器,如:“内(芮)白(伯)作倗姬宝媵簋四”,大意是说芮伯为其夫人倗姬做了4件青铜簋。这说明第二代芮伯受其父的影响,在朝中同样拥有较为重要的权势和地位。
西周中后期还发现有几件芮国铜器,但铭文字数很少,没有完整的叙事记载,都是“芮伯启作釐公尊彝”一类,考古人员只能根据这些青铜器所铸造的时间,大致确定,在第二代芮伯之后至周厉王时期还有四代芮伯。
这段时期,芮伯的铜器很少见,仅有的几例铭文也是语焉不清,说明这几代芮伯在周王朝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芮国处在衰落期。
周厉王时,文献上出现的芮伯叫芮良夫。周厉王由于重用荣夷公实行“专利”政策,剥夺、取消了宗法贵族占有山林川泽的特权,把山林川泽之利统统收归西周王室所专有,因此严重伤害了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国语·周语》记载,大贵族的代表人物大夫芮良夫面见周厉王,愤怒地说:“王室将要衰微了吗?荣夷公教唆您独占利益而不知大难将至。利这东西,是百物生成,为天地所共同拥有。一旦有人想独占,那是后患无穷啊!天地万物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怎么可以独占呢?他这样做,会触怒很多人,而他又不知去如何预防可能降临的大难。”
厉王无动于衷,芮良夫就更激动了:“荣夷公把这些教导给王您,能够长久吗?做人君的应该倡导生产,公平地分配给全国上下,使人人都得以享受到最大的利益。即便如此,还得天天担心,唯恐百姓有怨怒呢,所以《周颂》才说:‘后稷德行与天地相配,使我民众安居乐业,无不达到极点’;《大雅》也说:‘文王广施恩泽,才成就周的天下’,这不是普施财力而警惕灾难吗?正因为如此,先祖们才能够成就周朝天下而到今天。”
芮良夫苦口婆心地良言相劝:“王啊,您现在要独占利益,这怎么可以呢?匹夫独占利益尚且称为强盗,王要是也这样做,归附人的就少了。荣夷公若被任用,周国必然要衰败。”
周厉王油盐不进,一副孤注一掷、不管不顾的样子,芮良夫见此,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然后回去写诗聊发愤懑之情。
《毛诗传笺·桑柔》说:“芮伯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该诗“芮伯刺厉王也”:
就史籍而言,芮良夫是西周天子(王)所见最后一位芮伯,此后又没有了芮国的任何消息。
西周从武王到厉王,共经历了九代十王大约200年的时间,但目前发现的芮国国君在这期间只有七代,大概率上说,应该还有遗漏现象。
在周宣王至公元前640年芮国灭亡这后200年时间里,迄今为止,已找出六代芮国国君的青铜器及墓葬,总体来说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缺环的可能性。
前两代是根据青铜器铭文所确定,大致处在周宣王至周幽王时期。后面四代分别就是前述梁带村和刘家洼芮国墓地的各两代。PICS
延伸阅读
《映像》杂志社
主管 主办: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
编辑出版:《映像》杂志社
微信号 : yingxiang-zhongguo
邮箱:sxyx0351@126.com
执行主编:蒋殊
微信小编:王芳
订阅联系人:吴蓓蓓
联系电话:1803517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