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修饰介导的非典型泛素化途径抑制了Nrf1/NFE2L1的活化

文摘   2024-09-14 10:45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摘要

蛋白酶体对细胞存活至关重要,蛋白酶体抑制通过激活的内质网相关转录因子核因子红细胞 2 样 1蛋白(Nrf1/NFE2L1) 诱导蛋白酶体基因转录。Nrf1的激活通过DDI2的蛋白水解裂解和NGLY1的 N-糖去除。我们之前表明,SKP1-CUL1-F-box(SCF)FBS2/FBXO6(一种识别 N-糖的 E3 泛素连接酶)介导的 Nrf1 泛素化会损害其激活,尽管分子机制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里,我们表明SCFFBS2与RING-inter-RING(RBR)型E3连接酶ARIH1合作,通过人细胞中的氧酯键泛素化Nrf1。Endo-β-N-乙酰葡糖胺酶(ENGASE)从 N-聚糖中产生天冬酰胺连接的 N-乙酰氨基葡萄糖(N-GlcNAc)残基,Nrf1上的N-GlcNAc残基作为SCFFBS2-ARIH1介导的泛素化的受体位点。我们在糖肽上重构了N-GlcNAc和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多泛素化,发现RBR特异性E2酶UBE2L3是Nrf1上非典型泛素链组装所必需的。非典型泛素链抑制DDI2介导的激活。目前的结果确定了一种抑制Nrf1激活的非常规泛素化途径。



背景介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主要的细胞蛋白水解途径。底物蛋白被聚泛素链标记,这些链靶向它们被26S蛋白酶体降解。泛素化由三种酶的级联反应介导:Ub激活酶(E1)、Ub结合酶(E2)和Ub连接酶(E3),它们决定了底物选择性。Ub系统具有高度动态性,包括许多催化Ub链去除的去泛素化酶(DUB)。泛素化通常涉及在 Ub 和靶蛋白赖氨酸(K)侧链的 ε-氨基之间形成异肽键。共价连接的 Ub 可以在其自身的 K 残基(K6、K11、K27、K29、K33、K48 和 K63)或 N 末端甲硫氨酸的 α-氨基上进一步泛素化,形成聚泛素链。这些链作为多种功能的信号,包括蛋白酶体降解、选择性自噬、内吞作用、DNA 损伤反应和细胞内信号事件。除了经典泛素化外,Ub 链还可以与蛋白质中的丝氨酸(S)、苏氨酸(T)和半胱氨酸(C)残基偶联。此外,已经报道了包括脂多糖、ADP-核糖、糖原和磷脂酰乙醇胺在内的非蛋白质底物的泛素化。因此,非经典泛素化事件可能比目前认识到的更广泛。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基因表达由核因子红细胞 2 样 1蛋白(NFE2L1,也称为 Nrf1)诱导。新合成的Nrf1靶向内质网(ER),在那里它被高度 N-糖基化。在非应激条件下,Nrf1 被 HRD1 组成型泛素化,通过含缬氨酸的蛋白(VCP)(一种AAA-ATP酶复合物)逆向转运到胞质中,由肽:N-聚糖酶(NGLY1)去糖基化,并被蛋白酶体降解。然而,在蛋白酶体活性受损的条件下,Nrf1逃避降解并被转运到细胞核,在那里它诱导编码蛋白酶体亚基的基因表达,以恢复蛋白酶体在反应中的活性,这种反应通常称为反弹反应。两种胞质酶 DDI2和NGLY1是Nrf1诱导的蛋白酶体亚基表达所必需的。DDI2 蛋白水解切割Nrf1,去除N端约100 个氨基酸,是 Nrf1激活和蛋白酶体亚基基因上调所必需的。NGLY1从靶蛋白中去除 N-糖基,导致糖基化天冬酰胺(N)残基转化为天冬氨酸(D),Nrf1的这种序列编辑被认为对其激活至关重要。

我们最近报道了SKP1-CUL1-F-box(SCF)E3 Ub连接酶复合物在NGLY1敲除(KO)细胞和 Ngly1-KO 小鼠中泛素化 Nrf1。F-box 蛋白作为底物受体,FBXO6(也称为 F-box 蛋白识别糖链 2 [FBS2])识别糖蛋白的N -高甘露糖聚糖。Ngly1-KO 小鼠胚胎致死,而 FBS2 的额外缺失可逆转这种情况。事实上,FBS2在NGLY1-KO细胞中表达会导致生长停滞和细胞死亡。因此,在没有NGLY1的情况下,FBS2活性具有不利影响。此外,编码另一种胞质糖基化酶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ENGASE)的基因的额外缺失部分挽救了 Ngly1-KO小鼠的胚胎致死性,表明 ENGASE 和 FBS2 都是 NGLY1 缺陷的遗传修饰因子。尽管Nrf1被SCFFBS2高度泛素化在Ngly1-KO小鼠和NGLY1-KO细胞,但SCFFBS2泛素化的 Nrf1既不被蛋白酶体降解,也不被DDI2 裂解。表明SCFFBS2介导的泛素化与传统的HRD1介导的泛素化不同。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表征了SCFFBS2对Nrf1的非常规泛素化。首先,SCF与ARIH1(一种RBR型E3连接酶)一起工作,通过氧酯键而不是异肽键泛素化 Nrf1。我们发现泛素化受体是 N-糖附近的S和T残基,以及ENGASE去糖基化产生的N-连接 N-乙酰氨基葡萄糖 (N-GlcNAc)残基的6号位羟基。此外,SCFFBS2-ARIH1利用RBR特异性E2酶UBE2L3通过 K6、K11、K33 和 K48 Ub 连接生成复杂的异型泛素链,从而阻止Nrf1激活。目前的结果表明,非常规泛素化在 Nrf1 失活中起作用,并为NGLY1缺陷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见解。



结果

1

SCFFBS2 通过氧酯键泛素化 Nrf1

FBS2 是一种凝集素型 F-box 蛋白,可识别 N-连接的高甘露糖聚糖,SCFFBS2 通过识别 N-聚糖有效地泛素化 Nrf1。然而,通常的泛素化位点K 残基在 N-糖基化位点簇周围未发现(图1A)。为了鉴定 Nrf1 的泛素化位点,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Nrf1突变体,其中所有K残基都被精氨酸(R)(26KR)取代,然后在通常不表达FBS2的HeLa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WT) Nrf1-血凝素(HA)或26KR Nrf1-HA与FLAG-FBS2或其凝集素缺陷突变体的组合。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存在下,在FLAG-FBS2过表达细胞中检测到WT和26KR Nrf1-HA 的缓慢移动拖尾(图S1A)。这些弥散条带不受去糖基化酶肽:N-糖基化酶F(PNGase F) 处理的影响,并与抗 Ub 抗体反应,证实 WT 和 26KR Nrf1-HA 在 FBS2 存在下均泛素化(图S1B)。在WT(NGLY1+)细胞中,WT Nrf1在没有Btz处理的情况下降解(图S1C),在使用Btz时由DDI2处理(图1B,泳道2)并转移到细胞核(图S1C)。有趣的是,26KR Nrf1突变体即使在没有Btz处理时也保持稳定,由DDI2处理(图1B,泳道3-4)并转移到细胞核(图S1C)。这一结果表明,K残基的泛素化是Nrf1有效降解所必需的,但 S 和 T 的补偿性泛素化允许 DDI2逆行易位和加工并转运到细胞核。相反,在FBS2过表达的NGLY1-KO细胞中,Nrf1既不被DDI2处理(图1B,泳道6-8)也不转运到细胞核(图S1C)。WT与26KR Nrf1产生了相似的泛素化(图1B,泳道1-8),表明Nrf1可能通过S/T残基上的氧酯键被SCFFBS2泛素化。

图1

为了测试Nrf1可以通过氧酯键泛素化的可能性,用 NaOH 或羟胺 (NH2OH)(一种氧酯特异性亲核试剂)处理细胞裂解物。这些处理消除了连接到过表达WT和26KR Nrf1上的多泛素链,表明它们是通过氧酯键连接的(图1C和S1D)。相比之下,在这些处理后,总细胞裂解物中的大多数Ub链仍保留在底物上(图1D)。此外,表达另一种Nrf1突变体4NK的细胞(其中潜在 N-糖基化位点的四个 N 残基被 K 残基取代)中的一些Ub链,,对这些处理具有抗性,可能是由于K残基介导的泛素化(图S1E)。在表达FBS2的内源性Nrf1-KO细胞中也检测到Ub链,并且这些链通过NaOH或NH2OH处理去除(图1D)。这些结果表明,SCFFBS2 识别聚集在Nrf1中心区域的 N-糖,并通过氧酯键泛素化非K位点。

2

ENGASE活性是SCFFBS2对Nrf1的泛素化所必需的

SCFFBS2对Nrf1的泛素化在NGLY1-KO细胞中比在WT细胞中更有效(图1B)。ENGASE 是另一种去糖基化酶,也存在于胞质中,可以修剪 N-糖基以在 N-糖蛋白上生成 N-GlcNAc(图2A)。这表明在NGLY1-KO细胞敲除ENGASE可能通过维持完整的N-聚糖来进一步增强Nrf1的 FBS2 依赖性泛素化。为了确定SCFFBS2是否在NGLY1:ENGASE 双敲除(dKO)细胞中更有效地泛素化 Nrf1,我们使用NGLY1:ENGASE-dKO HeLa细胞,并在存在或不存在Btz的情况下与 FBS2 或其突变体联合过表达 NGLY1 和/或 ENGASE。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没有在 NGLY1:ENGASE-dKO HeLa细胞中检测到FBS2依赖性泛素化(图2B,1-4泳道)。WT ENGASE的表达恢复了泛素化,但活性缺陷的ENGASE E273A突变体没有(图2C ,5-8泳道)。因此,ENGASE活性似乎是 SCFFBS2 有效泛素化Nrf1所必需的。在FBS2 存在的情况下,DDI2对Nrf1 有效处理(图1B,泳道5-8和图2B,泳道5-6)和核易位(图S1C)都需要NGLY1,但ENGASE的敲除去除了这种需求(图2B,泳道1-2,图S2A和S2B),这表明 ENGASE 和 SCFFBS2依赖性泛素化发挥作用,阻止 DDI2 处理 Nrf1 和核易位。支持这一想法的是,在NGLY1:ENGASE-dKO HeLa细胞中共表达ENGASE和FBS2会导致泛素化蛋白的积累(图S2C,泳道5)并阻止 Nrf1加工(图S2D)。

NGLY1-KO通常是致死的,但在不表达内源性FBS2的HeLa细胞中是可行的。相比之下,尽管我们能够建立NGLY1:FBS2-dKO,但我们无法在表达内源性FBS2的HCT116细胞中产生NGLY1-KO以及NGLY1:ENGASE-dKO细胞系(图2D)。在NGLY1:ENGASE-dKO HCT116细胞中,ENGASE长时间过表达导致细胞死亡,而ENGASE的瞬时表达(逆转录病毒感染后48小时)导致泛素化Nrf1的积累,其Ub链可通过NH2OH处理去除(图 2D)。这些观察结果与模型一致,在该模型中,ENGASE和FBS2依赖性泛素化对细胞有害,并且需要NGLY1来对抗ENGASE和FBS2活性。

图2

为了确认FBS2识别Nrf1上的N-糖,从WT、NGLY1-KO和NGLY1:ENGASE-dKO 细胞中免疫沉淀FBS2。Nrf1与WT FBS2共免疫沉淀,但不与其凝集素突变体共免疫沉淀(图 2E)。在WT和NGLY1-KO细胞免疫沉淀的Nrf1上观察到多泛素化,但在NGLY1:ENGASE-dKO细胞中未观察到。这些结果共同表明,SCF识别Nrf1上的N-糖,而Nrf1泛素化需要额外的ENGASE活性。

我们之前表明,SCFFBS2对Nrf1的泛素化诱导NGLY1-KO细胞死亡,可能是由于蛋白酶体功能障碍。与此结果一致,FBS2的过表达增加了WT和NGLY1-KO细胞对Btz处理的敏感0性,如 LD50 值降低所示(图 2F、S2E 和 S2F)。FBS2过表达不影响Nrf1-KO和NGLY1:ENGASE-dKO细胞对Btz处理的敏感性,表明FBS2通过需要Nrf1和ENGASE的机制增加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图 2F和S2F)。这些结果表明,SCFFBS2泛素化Nrf1,从而阻止其通过ENGASE依赖性过程上调蛋白酶体基因表达。即使拮抗SCFFBS2依赖性失活的 NGLY1 处于活性状态,也可能发生Nrf1 的SCFFBS2依赖性失活(图 2F,WT)。

3

SCF 和 ARIH1 协同泛素化 N-GlcNAc 和 S/T 残基

ENGASE作用在N-聚糖最内层N,N′-二乙酰壳二糖部分的糖苷键上,在糖蛋白上产生 N-GlcNAc。由于FBS2介导的 Nrf1 泛素化几乎不发生在NGLY1:ENGASE-dKO和ENGASE-KO细胞(图 2B)中,它们不能产生N-GlcNAc残基,我们假设SCFFBS2可能泛素化Nrf1上的 N-GlcNAc 残基。

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我们使用化学合成的糖肽和重组蛋白进行了体外泛素化测定(图S3 和S4A)。我们首先合成了GP1作为模型底物,一种羧基四甲基罗丹明(TAMRA)连接的糖肽,对应于 Nrf1的421-431个氨基酸序列,其中两个潜在的N-糖基化N 残基被GlcNAc和 Man3GlcNAc2修饰(Man3GlcNAc2是FBS2识别的已知 N-糖结构)(图3A)。与我们的预期相反,GP1 的泛素化未发生在 ATP 存在下含有 E1、E2、SCFFBS2和Ub的反应中,或包括促进泛素化活性的 neddylation 系统在内的反应中(图 3B,泳道 1 和 2)。接下来,我们测试了RBR型E3 ARIH1对泛素化反应的影响,因为ARIH1与SCFFBS2相互作用,但不与 SCFFBS2mut相互作用(图S4B)。已知ARIH1与 neddylate化的cullin-RING E3连接酶 (CRL)结合,并介导 CRL底物上第一个Ub的添加。SCFFBS2的CUL1亚基在NGLY1-KO HeLa细胞中高度 neddylation(图 S4B)。当 ARIH1 及其 E2 酶 UBE2L3添加到反应中时GP1会发生泛素化(图 3B,泳道 3-5)。当使用含有FBS2 YW/AA凝集素突变体的SCF或不存在ATP、E1、E3或Ub时,GP1不会发生泛素化(图 3C)。令人惊讶的是,在没有常规E2酶提供给SCFFBS2的情况下,GP1的泛素化被促进,多聚泛素链略短,但信号更强(图 3C,比较泳道 1 和 4;另见图 S4C)。GP1上的这些Ub链被NH2OH处理消除,证实这些链是通过氧酯键连接的(图 S4D)。

图3

GP1 含有三个假定的Ub受体位点、一个N-GlcNAc 和两个 T 残基。为了确定 Ub 在糖肽中的附着位置,我们合成了其他糖肽并进行了泛素化试验(图 3D)。含有两个 N-GlcNAc 而没有 Man3GlcNAc2 的 GP3 未被泛素化,这与 FBS2 识别 N-糖是泛素化所必需的想法一致。此外,添加过量的寡糖Man3GlcNAc2(而不是GlcNAc2 或 GlcNAc3)可有效抑制SCFFBS2-ARIH1 对 GP1 的泛素化(图 S4E)。这些结果证实,N-Man3GlcNAc2 是 SCF-ARIH1 对糖肽泛素化所必需的。在缺乏 N-GlcNAc、GP2 和 GP4 的糖肽中观察到泛素化,这表明至少在体外,SCFFBS2-ARIH1 也泛素化Man3GlcNAc2附近的T残基。具有 N-GlcNAc 但缺乏 T 残基的 GP5 也被 SCF-ARIH1 泛素化。GP5 显示出比 GP1、GP2 和 GP4 强度更低的多泛素信号,这可能是由于假定的 Ub 受体位点数量的差异;GP5 有一个 N-GlcNAc,GP2 和 GP4 有两个 T 残基,而 GP1 含有两者作为受体位点。为了确定Ub与糖肽结合的比例,我们利用SCFFBS2-ARIH1和K0 Ub对GP1、GP2和GP5进行泛素化,并分析了Ub结合糖肽条带的强度(图S4F)。当GP5的荧光强度设为1时,K0-Ub结合的GP1和GP2的比例分别为2.7–4.1和1.5–2.6,这与Ub受体位点的数量相一致(即GP1:3,GP2:2),表明N-GlcNAc和T残基均被SCFFBS2-ARIH1在体外以相似的效率泛素化。

为了鉴定 Ub 偶联的 N-GlcNAc 的羟基,我们合成了额外的含有 N-GlcNAc 的糖肽,这些糖肽在第 6 位或第 4 位具有脱氧羟基(GP6 和 GP7;图 S3A-S3C)。如图 3E 所示,糖肽与 6-脱氧 N-GlcNAc 的泛素化被消除,而糖肽与4-脱氧GlcNAc的泛素化不受影响,表明 SCFFBS2-ARIH1 主要泛素化N-GlcNAc上的6位羟基。位置6羟基相对不受空间位阻,与 GlcNAc 中的其他醇相比具有较高的亲核性,表明它是泛素化的合适靶标。这些结果表明,SCFFBS2与ARIH1-UBE2L3 合作,将 Ub与T 残基的羟基和 N-GlcNAc 的 6 位偶联。

4

带有 UBE2L3 的 SCFFBS2-ARIH1通过 K6、K11、K33 和 K48 促进异型 Ub 链的形成

SCFFBS2-ARIH1-UBE2L3 对 Nrf1 的非传统泛素化可能是由于 Nrf1 的 N-糖基化位点附近缺乏 K 残基。为了检查 SCFFBS2的经典泛素化,我们通过用 K 替换 GP1 的 N-GlcNAc 合成了 GP8,发现 K-连接的泛素化比通过氧酯键的泛素化效率高得多(图 4A)。SCFFBS2 的 K 连接泛素化发生在没有 Nedd8 系统的情况下,但通过添加 ARIH1 和 UBE2L3(泳道 1-3)而增强。NHOH 处理未消除连接到 GP8 的聚泛素链,证实 SCFFBS2泛素化 GP8 中的 K(图 S5A)。在没有常规 E2 酶的情况下,GP8 的泛素化导致更短Ub 链和荧光强度增加(图4A,泳道3 和4),GP1也获得相似的结果(图3C,泳道1和4)。这表明形成的Ub链类型取决于 UBE2D1的存在与否,但不取决于受体分子。

图4

接下来,我们检查了从用 HA-FBS2 过表达 Nrf1-FLAG 的 NGLY1-KO 细胞裂解物中纯化的 Nrf1 上的 Ub 链。使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 的绝对定量方法、Ub 平行反应监测 (Ub-AQUA/PRM) 对 Ub 键类型进行定量。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FBS2 过表达连接到Nrf1的Ub链主要是K48连接的。Ub链由经典K48组成,其次是非典型K6(23%)、 K33(6%)、K11(5%)和K29(3%)(图 4B)。为了确认 细胞中SCF 的 Nrf1 泛素化需要 ARIH1,我们生成了NGLY1:FBS2-dKO HCT116细胞,其中FLAG-FBS2表达是用多西环素诱导的,因为持续的FBS2表达对 NGLY1-KO 细胞有毒。在这些细胞中,Nrf1 泛素化在 FBS2 表达时被诱导,并被 ARIH1 耗竭抑制,表明 ARIH1 与 SCFFBS2 的合作对于细胞中的 Nrf1 泛素化至关重要(图 4C)。

为了检查 ARIH1-UBE2L3 是否参与 SCFFBS2 对Nrf1的非典型泛素化,我们比较了使用GP8 的三个反应之间的 Ub 键类型:E1/UBE2D1/SCFFBS2、包括E1/UBE2D1/SCFFBS2/Nedd8 sys/ARIH1/UBE2L3 的完整反应,以及在没有UBE2D1的情况下的完整反应。由于 His 标记的重组酶在这些反应中也高度泛素化,如图 3C 中考马斯亮蓝 (CBB) 染色图像的泳道 6 所示,因此使用钴树脂从体外反应混合物中去除酶,并从与 SCFFBS2YW/AA的反应中减去与 SCFFBS2反应获得的值,以消除重组蛋白泛素化的背景(图 S5B)。在含有 UBE2D1 的反应中,连接到 GP8 的 Ub 键的组成与有或没有 ARIH1-UBE2L3 的反应相似,但与没有 UBE2D1 的反应不同(图 S5C)。在 UBE2D1 存在的情况下,K48 (36%–38%) 、K63 (26%–29%) 和 K11 (21%–23%) 是最丰富的键类型,其次是 K6 (12%)。在没有 UBE2D1 的情况下,附着在 GP8 上的 Ub 量增加,并且 Ub 键类型发生显著改变。K63 键减少到 8%,非典型 K6 和 K33 键增加到 33% 和 9%。当使用 63R Ub 抑制 K63 连接的 Ub 链的形成时,在 UBE2D1 存在下,连接到 GP1 的 Ub 链更短(图 S5D,比较泳道 5 和 6),但与在不存在 UBE2D1 的情况下使用 WT Ub 反应中的链长相似(比较泳道2 和5),证实 K63 连接的 Ub 链由 UBE2D1 连接。如图 4B 所示,通过 SCFFBS2-ARIH1 连接到 Nrf1 的 Ub 链除了经典 K48 连接链外,还包括非经典K6 、K11和K33连接链,但不包括K63连接链。综上所述,这些分析表明,通过 SCFFBS2 识别,ARIH1及其特异性 E2(UBE2L3)参与 Nrf1 上非典型 Ub 链的延伸。

使用不同的 Ub 突变体证明 SCFFBS2-ARIH1在没有UBE2D1的情况下在GP1上形成的 Ub 链包含多种 Ub 连接。在使用Ub与单个K在 K6 、 K11 和 K48 的反应中检查 GP1 的多泛素化,所有这些反应都显示泛素化显着降低(图 S5E)。然而,Ub 中单个 K 到 R 的突变对多泛素链的形成影响不大(图 S5F)。接下来,我们在 Ub 中引入了额外的 K/R 突变,并使用这些突变体检查了多泛素化。聚泛素链仍然使用 Ub 突变体形成,其中 K6、K11 和 K48 被 R 残基取代,而使用带有额外 K33R 的突变体完全抑制聚泛素链形成(图 S5G)。我们还使用各种 Ub 突变体检查了缺乏 T 残基且含有 N-GlcNAc 作为单个 Ub 受体的 GP5 的多泛素化(图 4D 和 4E)。SCFFBS2-ARIH1-UBE2L3介导的 GP5 泛素化结果与使用 GP1 的结果相似(图 S5E 和 S5G),表明 Ub 中的 K6、K11、K33 和 K48 残基需要在单个 GlcNAc 残基上组装复杂的 Ub 链。

5

1

开学第一课

开学,汉语解释有开设学校、启作学者、学期开始三个释义。

通过SCFFBS2-ARIH1连接到Nrf1的近端 Ub 链对 DUB 具有抗性

为了分析 SCFFBS2依赖性 Nrf1 泛素化对周转的影响,我们首先在 ER 中积累 Nrf1,然后让反应在过表达 WT 或突变 FBS2 的细胞中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 (CHX) 存在下继续反应。在本实验中,用可逆 VCP 抑制剂 NMS-873 预处理细胞 1 小时,然后将其洗去以恢复 VCP 功能并用 CHX 追逐 3 小时(图 5A)。Nrf1 的降解速率在 WT 和 NGLY1:ENGASE-dKO HeLa 细胞中不受 FBS2 表达的影响,而在 NGLY1-KO 细胞中降解速率显著延长。在相同条件下,已知被蛋白酶体降解的短寿命蛋白质的降解没有受到显着影响(图 S6A)。在过表达 FBS2 的 NGLY1-KO 细胞中,即使在追逐 3 小时后也能观察到与 Nrf1 偶联的多泛素链,并且这种泛素化的 Nrf1 保留在胞质中,没有被 DDI2 切割(图 5A、S6B 和 S6C)。

图5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 Nrf1 上的 Ub 链是否可以被 DUB 去除。将 Btz 处理细胞的细胞裂解物在有或没有 DUB 抑制剂的情况下孵育 2 小时(图 5C)。与 DUB 抑制剂一起孵育可维持总 Ub 信号,而在没有抑制剂的情况下孵育时信号显著降低(Ub 印迹中的 1-3 泳道),表明细胞裂解物中的内源性 DUB 使大多数多泛素化蛋白质去泛素化。然而,尽管通过 SCFFBS2-ARIH1结合到Nrf1的较长多泛素链减少了,但较短的Ub链在孵育过程中对 DUB 的作用有一定的抵抗力(Nrf1 印迹中的 2 和 3 泳道)。与此一致,在用 E1 抑制剂 MLN7243 处理的细胞中,由于内源性DUB的去泛素化,总泛素化蛋白的丰度急剧降低,而不受PNGase F处理影响的连接到Nrf1 的较短多泛素链完全对去泛素化有抵抗力(图 S6D 和 S6E)。此外,连接到糖肽的近端 Ub 链也对 USP2(USP2cc)的催化核心有抵抗力,但 Ub 受体位点(GP1;GlcNAc/T、GP8;K/T)不影响 DUB 抗性(图 S6F)。这些结果表明,由 SCFFBS2-ARIH1 结合的 Nrf1 上的近端 Ub 链在体外和细胞中都对 DUB 的作用有抵抗力。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一些泛素化的 Nrf1 仍然与 SCFFBS2-ARIH1 相关(图 5D),这表明 SCFFBS2 复合物的稳定结合会影响 DUB 对 Ub 链的可及性。



讨论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表征了 SCFFBS2-ARIH1 E3复合物对Nrf1的非经典、非典型泛素化。需要 SCFFBS2来识别并结合核心Man3GlcNAc2 结构,并且需要 ARIH1 通过非典型氧酯键与S 和 T 残基以及ENGASE活性产生的 N-GlcNAc 残基的 6-羟基偶联 Ub(图 6)。尽管 SCFFBS2-ARIH1 E3 复合物可以通过经典异肽键与 K 残基结合 Ub 到底物上,但 Nrf1 的 N-糖基化位点附近缺乏 K 残基可能通过氧酯键引导泛素化。与这一观察结果一致,最近报道 ARIH1 具有两种泛素化活性:异肽和氧酯泛素化。值得注意的是,其他 RBR 型 E3 连接酶 HOIL 和 RNF216 可以泛素化麦芽糖,表明一些 RBR 型 E3,包括 ARIH1,可能具有将 Ub 连接到糖上的能力。此外,由 K6、K11、K33 和 K48 键形成的高度异型 Ub 链抑制 DDI2 对 Nrf1 的切割和激活。虽然 DDI2 是一种 Ub 依赖性蛋白酶,但 DDI2 可能需要完全去泛素化才能裂解 Nrf1。或者,SCFFBS2-ARIH1 对 Nrf1 中心部分的泛素化可能会影响 DDI2 对Nrf1 的可及性。

图6

两种 RBR E3 ARIH1 和 ARIH2 通过 neddylated cullin 结合并激活广泛的 CRL。ARIH1 催化底物的初始单泛素化,并与 SCF 特异性 E2 酶一起促进 SCF 介导的多泛素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ARIH1-UBE2L3相互作用是导致Nrf1最初泛素化和多聚泛素链形成的原因。在体外泛素化试验中,SCFFBS2-ARIH1 根据 UBE2D1 的存在与否形成不同的多聚泛素链。

由SCFFBS2-ARIH1-UBE2L3形成的多泛素链非常复杂,近端链对去泛素化酶的作用具有抗性。UBE2L3与其他RBR E3s如PRKN合作。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PRKN-UBE2L3 形成 Ub 链,附着在由 PINK1 磷酸化的 Ub 上,其中 K6、K11 和 K48 连接是最丰富的连接类型,其次是 K33 和 K63。这些结果与我们对 Nrf1 泛素化的观察结果一致,并表明 RBR-UBE2L3 形成复杂的异型 Ub 链。事实上,PRKN 对线粒体外膜蛋白(如 Mfn1 和 Mfn2)的泛素化模式(由碳氰化物 m-氯苯基联苯甲酮 [CCCP] 处理诱导)与 Nrf1 泛素化模式相似。然而,USP30 可以有效地从被 PRKN 泛素化的外膜蛋白中去除 Ub 链,从而拮抗线粒体自噬。这表明单独的异型链无助于维持稳定性,泛素化 Nrf1 的稳定性可能涉及其他因素。本研究中鉴定的泛素化位点位于 FBS2 识别所需的 N-聚糖附近,这表明 DUB 可能难以接近位于大体积 N-聚糖附近的聚泛素链。或者,由于 FBS2 和 N-糖之间的高亲和力,泛素化 Nrf1 与 SCFFBS2-ARIH1 的稳定结合(图 5D)可能会影响 DUB 对 Ub 链的可及性。SCFFBS2 与 N-糖的稳定结合可以允许底物持续泛素化,即使在 DUB 去除一些 Ub 链后也是如此。尽管ENGASE活性会产生 N-GlcNAc 残基,而这些残基会被SCFFBS2-ARIH1泛素化,但S和T残基也可作为泛素化位点。由于S和T残基位于 N-糖基化位点 (N-X-S/T),因此它们始终存在于 N-糖附近。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潜在的泛素化位点 (S/T) 已经存在于 N-糖基化位点,那么为什么 SCFFBS2-ARIH1 依赖性泛素化需要 ENGASE?一种可能的解释是,ENGASE 需要去除在空间上阻碍 SCFFBS2-ARIH1 进入泛素化位点(对于 Nrf1 而言为 S/T 或 N-GlcNAc 残基)的庞大 N-糖(图 6)。另一种可能性是,Nrf1 上的 N-糖可能会干扰 ARIH1 与 neddylated SCFFBS2 的结合,而 ENGASE 可能需要部分修剪这些干扰 N-糖。尽管 SCFFBS2-ARIH1 可以泛素化含有两个Man3GlcNAc2的GP4肽,但在体外,ERAD底物上的内源性N-糖(Man7-9GlcNAc2),也预测存在于 Nrf1 上,显然比Man3GlcNAc2大得多。

NGLY1 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称为 NGLY1 缺陷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小鼠中,Ngly1-KO 在 C57BL/6 中是致命的。敲除 Engase或Fbs2抑制这种致死性,尽管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这项研究表明,ENGASE 形成 Ub 受体位点并可能消除 N-糖的空间位阻,从而允许SCFFBS2-ARIH1有效泛素化Nrf1(图 S6G)。Engase的缺失仅部分抑制 Ngly1-KO 的致死率,而 Fbs2 的缺失则导致完全抑制。这表明 FBS2 可能与 NGLY1 竞争改变许多不同泛素化底物的命运,而 ENGASE 可能只需要泛素化包括 Nrf1 在内的较小子集。总之,目前的结果表明稳定泛素化的 N-糖蛋白的积累是NGLY1缺陷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

非常规氧酯泛素化不仅在NGLY1-KO等特定条件下发生,而且在正常条件下也会发生(图2B,第10道),这表明FBS2可能作为Nrf1的一般负调节因子。除了Nrf1的负调节作用外,糖蛋白特异性SCFFBS2的内在功能仍不清楚。N-糖蛋白可以通过ERAD途径或其他途径转移到细胞质中,包括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胞器损伤激活的途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FBXO2/FBS1 通过识别链球菌表面碳水化合物结构中的 GlcNAc 参与异体吞噬。SCFFBS2-ARIH1 形成类似于 PRKN 的非典型 Ub 链,FBS2 参与异体吞噬和其他生物防御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献万事屋
本公众号通过文献阅读共享的方式,致力于传播有价值的学术知识,解读有深度的最新科研论文,把握肿瘤表观遗传与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