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儿童阅读指导师高级研修班的必读书目之一。
这本书把儿童文学分为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其中爱的母题又分为“母爱型”母题和“父爱型”母题。
刘绪源 复旦大学出版社
在第八期高级研修班中,学员们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尝试将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上。
其中,辛子老师选择了经典童话《青蛙王子》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为大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辛子老师
高级儿童阅读指导师
非常感谢刘绪源老师能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几天正好在乡下重温《格林童话》全集,发现和这本书结合起来看,能更好地理解老师对于儿童文学的三大分类。
《格林童话》里第一篇童话叫《青蛙王子》,它的开头便是:
“很久很久以前,在祷告、祈愿还能应验的那个年代里……”
这种典型的古早童话式的开头。
我在给女儿自编自导童话时,也喜欢用这样的开头。当然,我这样的习惯也不是凭空就有的,读了刘老师的解读,才发现古早童话都有这样的特征。
紧接着它写到了国王有许多漂亮的女儿,其中小女儿最漂亮。读到这,我能判断出它肯定就属于“母爱”型作品了,民间母亲在即兴讲这些故事时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漂亮的,“漂亮”这个东西重要吗?
我想没有比女人更清楚“漂亮”这个东两是多么现实了,所以她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漂高并且能觅得良人,于是把希望藏在这些童话里。
“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太阳,每次将阳光洒在她脸上时,也会为这个女孩的美貌感到吃惊不已。”
童话还喜欢用夸张的方式来讲述,别说儿童了,成年人读到这里都忍俊不禁。
这个小女儿因为无聊,走到离皇宫不远的一口古井旁。
“古井”这个地点也很生活化,我带女儿回到乡下,发现家家户户都有一口老井,有的在院子里,有些则在门口,还有些在离家不远的菜地旁。因为都吃上了自来水,所以这些老井都被盖上了大石块,平时路过,大人们也会反复告诫孩子们井是危险的,里面深不见底,掉下去,就会没命。
而一位爱讲故事的母亲以井为背景,那么就使井变得不仅仅只有危险和神秘了,还有好奇和宝藏。
我想这也是“母爱型”作品的特征之一,母亲们喜欢就地取材。
小女孩在古井旁玩耍,手里的金球掉进了井里,她的哭声惊动了井里的青蛙,青蛙答应帮她找回金球,但要求小女孩必须把它当朋友,同食共寝。小女孩答应后,青蛙奋力帮她找回了金球。
故事到这里就圆满了吗?不,只有做了母亲的女人才知道这些小孩多么难哄睡,所以故事一定不会这么快乐地结束。果不其然,小女孩食言了,一溜烟就跑了,背弃了诺言。
可见,“母爱“型作品不以说教为目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没有恪守美德,她反而保留了孩子尚未“成人”的随性和自私,从而继续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小青蛙不甘心啊,找到了皇宫里,当着国王的面,让他女儿亲口承认了在古井旁发生的一切。
国王此时就是“父爱型”作品里的典型代表了,他要树立威严,更要维护公正。他要求女儿必须履行和青蛙之间的诺言。
而青蛙在讲述这些要求时,语言也特别有趣,语末里还有语气词“呢”,这实在是太像一位母亲的口吻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这只青蛙展现得活灵活现:
餐桌上的青蛙得意扬扬,对公主说了句:“把你那黄金制的餐碟推过来点儿,我可要跟你一起进餐呢!”
酒足饭饱后,青蛙终于又开口了:“我已经吃饱了。现在,我觉得累了,过来抱我,把我带到你的卧室里去吧,备好你那些丝绸锦缎织的被褥,我们可得一起睡呢!”
因为有国王的命令,小女儿只能照做,吃饭可以勉强吃,但是睡觉就不行了啊,众所周知,孩童在早期都只和她的母亲睡觉,现在让小女孩和一只青蛙睡觉,天大的笑话,想必孩子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
我在给我女儿复述这段时,她真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小女儿看到青蛙那恶心的长相就眉头紧锁,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想必早就一脚踢飞青蛙了,但青蛙还有点聪明,你不让我上床,我就去告诉你父亲!好啊,小女儿火冒三丈,想着这只丑青蛙还敢威胁我,一下把青蛙甩到墙上。
故事到这又来了转变,青蛙甩到墙上,落下来却变成了一个帅气的王子,太神奇了,毫无逻辑和依据,这大概是“母爱型”作品的又一特征。
读到这里,我开始结合《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这本书思考,为何母亲要安排王子的出现呢?
做了母亲才知道,特别是生了女儿才知道,除了希望女儿独立勇敢,更希望她能在这世间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
大多数人不可能遗世独立,都需要结伴而行,而爱人和家庭是传统社会里最稳固的模式,即使到了现在,我也希望女儿能遇到一位“王子”,当然,我们现代型母亲没有那么深的执念“王子”是稀缺品,而英俊帅气的“王子”更是寥寥无几,知道了生活真相,又对生活保持希望和热爱这一点也是现代型童话的特点。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童话好像读到这里就结束了,青蛙王子和小女儿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可是这个故事后面还写到了王子忠实的仆人——亨利。这个仆人有多忠实呢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亨利得知主人被女巫变成了一只青蛙时,简直悲痛欲绝,他甚至马上去找了铁匠,让铁匠在自己胸口上打了三圈厚重的铁箍,以防止里面狂跳着的心脏,因为悲恸而爆裂开来。
这段描写很生动形象,但是为什么要写仆人亨利的忠心呢?
其实这里就是逻辑的体现,从侧面来证明这个王子人品是不错的,不然仆人也不会这么悲恸。
故事的结尾写到主人现在安然无恙,亨利感到太过开心,心跳有力,不知不觉,就把三圈铁箍给震开了。
这个结尾比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趣多了。
整篇童话里是没有出现母亲这个角色的,但是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个童话的背后有一位母亲,她无条件地爱着这个小女儿,也爱着世间的儿童。
这位母亲给她们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讲一些符合孩子天性又充满趣味的故事,讲一些包含着母亲对女儿充满期望和祝福的故事。
如果天气还很炎热,不如看看古早童话吧,那里有我们遗忘的泉水和爱。
点 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研究员姚远老师
辛子老师的解读真的很有意思!
从开头的第一句,就能看出故事的“母爱”的视角——“祈祷与魔法”成为了故事世界中的“自然规律”,意味着主角可以更多地遵循自己的愿望,而非现实的无奈。
因此,这个故事对于母亲(讲述者)和孩子(听者)双方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母亲会意识到,在没有魔法的现实世界里,“母爱”需要代行魔法、祈祷和奇迹的功能,在合适的时刻(例如书中公主遵循个人感受反抗国王命令,把青蛙扔出去的时候)给予孩子补偿,让故事圆满。
而孩子在现实中被扼止或忽视的感受,也会在这个故事从妈妈嘴里说出时,得到补偿。
扎实落地的阅读解析
真正实现读写一体化
专业系统
“儿童阅读指导师”课程
8周成就卓越的自己
熟悉
各种儿童文学体裁及代表作品
掌握
基本的阅读策略与方法
具备
独立承担
儿童阅读课程教学与指导任务的能力
【扫码咨询】
变身偶像级教师、专家级家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儿童阅读指导师
让阅读多一点深度
更多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专业儿童阅读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