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 | 张少达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研究助理 | 杨陈渝虎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12月9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碳市场成交量大幅提升,碳价站稳百元关口。11 月国内碳价运行较稳,已超过两个月运行在 100 元/吨以上,相较 4 月份短暂的“破百”,随着碳市场即将扩容,政策逐渐收紧,以及结转规则优化,碳价已在 100 元/吨以上站稳了脚跟。
钢铁 MRV 意见征集开启,扩容稳步推进。12 月 5 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全国碳市场扩容稳步进行中。
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影响多元化。在企业层面,成本压力与盈利机遇并存,在行业层面,绿色转型和供给优化是趋势,在国际层面,钢铁企业出口竞争力有望提升。展望未来,虽然企业面临履约压力和碳关税等挑战,但在碳市场稳步推进,政策支持的驱动下,我国钢铁行业有望加速绿色转型,巩固在全球钢铁产业中的地位。
正文
一、第三轮履约开启,市场活跃度攀升
碳市场成交量大幅提升,碳价站稳 100 元/吨关口。11 月国内碳价运行较稳,运行于 100.5-106.0元/吨区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已超过两个月稳定运行在 100 元/吨以上,相较 4 月份短暂的“破百”,随着碳市场即将扩容的预期升温和政策逐渐收紧,以及结转规则的出台和优化,本次碳价已在 100 元/吨以上站稳了脚跟。
月度数据来看,11 月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 766.8 万吨,环比增长87.0%,成交额 8.0 亿元,环比增长 89.8%,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 5316.9 万吨,环比增长 481.4%,成交额 87.5 亿元,环比增长 486.3%,总成交量 6083.7 万吨,环比增长 359.3%,总成交额 59.3 亿元,环比增长 357.8%,11 月碳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截至 11 月,2024 年度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实现 1.13 亿吨,成交额107.3 亿元,2021-2024 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5.55 亿吨,累计成交额356.5 亿元。
自愿市场方面,根据中创碳投数据,11 月CCER 共成交 319.1 万吨,成交量较上月增加 45.4%,上海碳成交量最多,广东、天津碳市场成交量居第二、三位,北京、四川试点市场也有成交。
二、钢铁 MRV 意见稿征集,纳入碳市场在即
钢铁行业MRV指南意见征集开启。2024年12月5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16日。
意见征求稿重点内容梳理:
1)适用范围:适用于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钢铁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
2)工作程序和内容: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内容包括报告主体、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编制与实施、企业层级排放核算要求及排放量计算、工序层级排放核算要求及排放量计算、生产数据核算要求、定期报告和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
3)核算边界:企业核算边界,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工序核算边界,主要包括焦化工序、烧结工序、球团工序、炼铁工序、转炉炼钢工序(不包括精炼、连铸/浇铸、精整)、电炉炼钢工序(不包括精炼、连铸/浇铸、精整)、精炼工序、连铸工序、钢压延加工工序、石灰工序、掺烧自产二次能源热量年均占比超过 10% 的化石燃料发电设施等。
4)排放源:企业层级排放源包括:消耗化石燃料排放、过程排放、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工序层级排放源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工序的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净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掺烧自产二次能源热量年均占比超过 10% 的化石燃料发电设施的排放源包括消耗外购化石燃料和自产二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他排放源包括上述工序和设施之外的消耗化石燃料排放,及企业层级核算边界内的过程排放和固碳产品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
5)排放量计算:企业层级计算采用物料平衡法,即不考虑生产系统内具体的反应过程,通过计算所有输入的碳和输出的碳计算企业层级的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对于焦化、烧结、球团、炼铁、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工序,各工序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2)计算。
三、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影响几何?
我国是全球钢铁生产大国,钢铁行业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 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 18.9 亿吨,直接碳排放总量约为 36.1 亿吨,占全球人类活动碳排放总量的 8.8%。其中,中国钢铁行业生产 10.2 亿吨粗钢,占全球总产量 54%。钢铁行业作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部门之一,仅次于电力行业,每年的排放量约为 18 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15%。2024 年底钢铁行业将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影响。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一方面,是履约成本,有排放缺口的企业需要在碳市场中交易、购买碳排放权以实现每年的履约,例如对于一个产能为 1000 万吨/年的钢厂来说,假设其缺口率为 2-3%,按碳价 100 元/吨估算,其履约成本将增加约 2000-3000 万元/年。另一方面,是技术改造成本,为降低碳排放,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这需要高额的初始投资。
丰富企业的盈利模式。首先,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获益,减排能力强、配额有盈余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获益,转化为利润来源。其次,随着低碳需求增长,企业通过开发低碳钢材的绿色产品存在溢价,可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定价,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其次,全国碳市场扩容后,为其他碳金融产品的出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企业未来可以利用碳金融工具(碳期货、碳质押贷款),盘活碳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融资,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促进行业整合与集中度提高。全国碳市场的实施将加速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高排放、低效率的企业可能难以承担高额履约成本而停工、停产,甚至退出市场,行业的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自 2016 年以来,国家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并连续多年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截至 2024 年,我国淘汰过剩钢铁产能 3 亿吨,钢铁企业数量减少 20% 左右,实现了从产能总量上的深度调整和供给侧优化。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预计将继续影响供给侧,促进行业整合以及淘汰落后产能。
加速绿色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将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低碳产品的生产比例。钢铁行业的生产主要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其中长流程以高炉-转炉为核心,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较高,二氧化碳排放平均近 2 吨 CO2/吨钢产品,而短流程工艺则以电弧炉为核心,主要使用废钢进行冶炼,因此碳排放相对较低,二氧化碳排放平均约 0.5 吨CO2/吨钢产品。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促进企业调整工艺流程,以电弧炉为代表的短流程在碳市场中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其在未来的占比也将会不断提升。
提升我国出口钢铁产品的竞争力。随着 CBAM 等国际碳政策的实施,钢铁产品的碳排放透明度和合规性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全国碳市场将使我国钢铁产品的碳排放数据更加规范和透明,能够满足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追踪要求,从而提升竞争力。另外,全国碳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平台,使企业能够熟悉国际规则和运作逻辑,帮助钢铁企业在全球碳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逐步与国际接轨,出口产品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分析师:张少达
期货投资咨询资格号:Z007566
研究助理:杨陈渝虎
期货从业信息:F0335237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