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当尿毒症遇上冠心病,促凝还是抗凝,该如何破局?

健康   2024-10-12 17:25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编者按: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尿毒症期常有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瘀斑或紫斑、鼻出血、龈血、消化道出血、手术及外伤创面大量失血等,亦可发生心包积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病理因素有关,临床处理较为困难。本病例患者处于尿毒症与冠心病的双重困境,使治疗过程充满挑战。通过对该患者临床治疗决策地回顾与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尿毒症合并冠心病等复杂病症时,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个体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力求在各种治疗矛盾中找到那精细的平衡点,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2岁。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17年,动静脉内瘘术后,乏力、厌食1个月”于2022年7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查体时发现血清肌酐升高,此后一直采用中成药(具体不详)等治疗,但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均缓慢升高,于2022年5月11日门诊检查发现血清肌酐上升至709 μmol/L,尿素氮28 mmol/L,故予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拟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于2022年6月后自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为进一步检查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45年,目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日)等药物,病情平稳;同时伴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等病史,目前血压、血糖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45/68 mmHg,桶状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3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侧腕部动静脉内瘘可触及震颤,听诊血管杂音响亮。

入院后检查


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146x109/L;尿常规:尿蛋白定性0.5 g/L,红细胞(-),尿比重1.009;血生化:血清肌酐995 μmol/L,尿素氮30 mmol/L,白蛋白29.3 g/L,血钾4.5 mmol/L,血钙2.46 mmol/L,二氧化碳21 mmol/L;肝功能正常;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1.6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29%,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0.86,凝血酶时间(TT)18.4 s,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37.9 s;血浆凝血因子活性:Ⅺ 121.4%,Ⅴ 160.4%,Ⅻ 191.8%,Ⅹ 70.7%,Ⅱ 75.1%,Ⅸ 120.3%,Ⅷ 194.6%。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继续维持原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同时置胃管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

2022年7月21日医师在查房时发现患者双侧胫前皮肤出现多发瘀斑,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1 g/L,血小板142x109/L;凝血功能:PT 12. 8s,PTA 104%,INR 0.98,TT 18.7s,APTT 44.2s,尿便潜血阴性,血清肌酐981 μmol/L,血尿素氮26.6 mmol/L。考虑患者尿毒症进展,故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监测血红蛋白的变化,并立即行颈内静脉置管开始进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

2022年7月26日患者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反复出血,复查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182x109/L;凝血功能正常,外用明胶海绵止血,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2022年8月8日,胃管回抽胃液呈暗红色,胃液及便潜血均阳性,血红蛋白57 g/L,血小板209x109/L,给予禁食以及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凝血酶胃管注入,间断输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022年8月12日便潜血转阴,8月16日逐步开放饮食,血红蛋白升至100 g/L,血小板176x109/L,但未恢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治疗。

2022年9月1日患者的左下肢出现皮下包块,超声提示皮下血肿,约3.5 cmx1.7 cmx3.1 cm。复查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161x109/L。此后患者多次出现皮下、黏膜、消化道出血,但经对症止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均维持稳定。2022年9月14日患者右手动静脉内瘘处杂音减弱,超声提示内瘘血栓形成,范围1.1 cm x 0.4 cm。给予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 IU,1次/日皮下注射。

2022年9月17日,右下肢皮下多处新发血肿,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207x109/L,停用达肝素钠,2022年9月20日,出现背部皮下肿块,范围不断扩大,次日17∶00最大时约30 cm x 31 cm x 4.5 cm,伴有血压下降,血压最低80/40 mm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9次/分,四肢皮肤湿冷,查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221x109/L,TT>240 s,APTT>180 s,TEG提示ADP通路的血小板抑制率为95.6%;给予维生素K、注射用血凝酶,输注红细胞8U、新鲜冰冻血浆6 U,2022年9月22日患者血压逐渐平稳,2022年9月24日局部出血停止,血红蛋白上升至107 g/L。此间曾检查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

2022年10月19日患者无新发出血、血栓,复查TEG,透析前ADP通路血小板抑制率75.9%,透析后降为50.6%。2022年10月23日患者的鼻腔、口腔、消化道、皮下少量出血交替出现,但没有不适症状。2022年10月29日复查血生化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心肌酶和TnI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2.42 mg/L,肌红蛋白282 mg/L,心电图V4、V5导联出现可疑Q波,V3~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立。患者无明显不适,超声心动图可见新发室壁运动障碍,波及左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室间隔中段-心尖段,左室EF由原来的60%下降至45%。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因伴发出血,未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加强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营养,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等治疗。

2022年10月30日复查TnI达峰值9.25 μg/L,之后逐渐下降,2022年11 月12日恢复正常。


二、病例分析


本病例为尿毒症患者,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长期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入院后行无肝素血液滤过治疗,反复出现皮下、黏膜、消化道出血,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5周后,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针对血栓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但皮下出血量又明显增加,停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6周后又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出血和血栓的风险均非常突出,采用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即出血,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停用抗栓治疗又发生血栓事件,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给临床治疗决策带来很大挑战。

尿毒症患者常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多表现为口鼻黏膜出血、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血管穿刺部位出血等,一般损伤后出血多见,很少有自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常为非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例尿毒症患者反复皮下出血均为自发性,无损伤因素的参与,而且当皮下出血发生在背部疏松部位范围难以局限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尿毒症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水平一般均正常或升高,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功能异常[1]。本例患者多次复查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均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只有2022年9月20日因大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损耗出现TT、APTT延长,出血停止后很快恢复正常,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病程中也检查了自身抗体、免疫系列指标,排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出血。

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光镜和电镜观察下可见血小板体积减小,血小板颗粒含量减少。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荧光强度来反映血小板的活性,发现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对ADP(激活P2Y受体介导的相邻血小板的黏附)、凝血酶受体相关肽(激活血小板上的凝血酶受体PAR-1)和交联胶原相关肽(激活糖蛋白Ⅵ介导的血小板和胶原黏附)的反应均下降。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原因还不完全明确,除了血小板自身的改变外,尿毒症毒素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致病作用,多种毒素如胍基琥珀酸、苯酚、中分子物质、一氧化氮等的聚集均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一般认为透析治疗可以改善尿毒症血小板功能和出血风险,但也只能部分缓解,无法完全纠正,而且透析治疗还有可能短暂地减少血小板计数和恶化血小板功能[2,3]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方法包括出血时间、光学比浊法集合度测定(曾作为金标准)、阻抗法集合度测定等,但因具有损伤性、重复性差、耗时、样本量大等原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临床上采用TEG检测血小板图,能及时地反映血小板功能状态。TEG利用全血直接检测,主要工作原理是血标本中央的金属针受到血块切应力作用,随之一起旋转,因而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经电脑处理后,便形成TEG曲线。采用TEG血小板图可以计算出血小板抑制率,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4,5]。在此患者诊治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TEG血小板图能很好地反映尿毒症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异常。患者一年前血清肌酐在389 μmol/L左右时无明显出血倾向,因为其他原因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TEG检测ADP通路血小板抑制率为25.6%,也就是说血小板功能保存了74.4%。而在本次入院存在出血倾向,且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个月后其ADP通路血小板抑制率为95.6%,提示血小板功能几乎完全被抑制。经治疗患者的出血基本缓解后复查TEG,血液滤过前ADP通路抑制率为75.9%,血小板功能部分恢复,血液滤过后为50. 6% , 说明血液滤过治疗清除毒素后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本例患者是典型的尿毒症合并出凝血功能异常,病程中发生多次,多部位,严重程度不等的出血。尿毒症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原因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压积降低、尿毒症毒素引起的出、凝血异常、合并出血风险高的疾病及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但目前认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发生出血并发症最应关注的原因[6]。尿毒症患者血小板数目一般正常或轻微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不能使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在临床高度怀疑血小板功能异常时,建议使用TEG或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来作出判断。从本例患者可以看到高龄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血小板功能异常,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或使用肝素治疗易发生出血事件,出血改善后不及时恢复抗栓治疗,又会发生血栓性事件。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尿毒症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时应按个体化动态调整,可以采用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作为参考指导用药,避免过度用药或用药不及时导致出血或血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Huang MJ, Wei RB, Wang Y, et al. Blood coagulation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7;7(5):e014294. Published 2017 Jun 1.
[2] Sobol AB, Kaminska M, Walczynska M, Walkowiak B. Effect of uremia and hemodialysis on platelet apoptosis.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2013;19(3):320-323.
[3] Escolar G, Díaz-Ricart M, Cases A. Uremic platelet dysfunction: past and present. Curr Hematol Rep. 2005;4(5):359-367.
[4] Carll T. Viscoelastic Testing Methods. Adv Clin Chem. 2023;117:1-52.
[5] Whiting D, DiNardo JA. TEG and ROTEM: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Am J Hematol. 2014;89(2):228-232.
[6] Hörl WH. Thrombozytopathie und Blutungskomplikationen bei Urämie [Thrombocytopathy and blood complications in uremia]. Wien Klin Wochenschr. 2006;118(5-6):134-15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肾医线》编辑部)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