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今晚想聊一份上市公司的三季报,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有收获,值得分享。这次稍微特殊一些,先不告诉大家是哪家企业,咱们通过各条线索来逐渐揭晓谜底。2024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6亿元,同比下降2.0%,环比增长13.0%,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14.6%。2024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9和22.7亿,同比下降17.0%和23.1%,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29.7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20.9%。2024年单三季度,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扣非净利率分别是42.8%/21.9%/21.7%,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是28.4%,同比略有提升。2)是一家医药企业,所谓特定商业化项目就是指疫情相关收入,医药赛道受影响最直接;3)是一家同时在港/美股上市的企业,Non-IFRS是指非国际准则,要剔除股权激励、汇兑损益和折旧摊销等非现金收支,聚焦于核心业务。初步判断:这是一家在A股和港/美股两地同时上市的医药龙头企业。这个业绩表现算好吗?说实话表面数据一般,营收下降且净利润下降更多,但如果剔除额外收入影响和剔除非现金收支,会发现主业营收同比增长,核心净利润和净利率环比改善。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在每期报告里都会有相关段落,不妨就把半年报拿出来做个对比。Q3: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客户超过800家,维持现有超过6000家庞大活跃客户群;
H1:2024年上半年,在维持现有超过6000家庞大活跃客户基础上,公司新增客户超过500家。Q3: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长35.2%;
H1: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人民币431.0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33.2%;Q3: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12.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23.1%;
H1: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到人民币65.9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11.9%;Q3:美国客户收入176.2亿元,剔除特定项目同比增长7.6%;欧洲客户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4.8%;中国客户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3.9%。
H1:美国客户收入107.1亿元,剔除特定项目同比下降1.2%;欧洲客户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5.3%;中国客户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2.8%。两者相比较,就发现第三季度可圈可点:1)新增客户300家,超上半年季度表现;2)在手订单继续增长,增幅扩大;3)来自全球前20大药企收入大增,同比增长率翻倍;4)欧美客户收入和项目都大幅增长,国内客户倒是有所下降。这里就能再添加2条线索:做全球生意,海外客户和订单都越来越多。再次判断:这是一家在A股和港/美股两地上市,且海外客户众多的全球性医药龙头。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格式化报告,除了表格还是表格,这家能在三季报里长篇大论就不容易,值得表扬。同时,无论是客户数量、订单增长、核心客户、欧美地区增幅,三季度都比上半年表现要好,哪怕不说基本面优秀,至少能看到在边际改善。这张图简洁明了,同样在半年报里也有这么一张,我贴出来看看。得到结论:1)化学业务绝对额最大,并且同比降幅收窄,更值得注意是,单三季度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高达26.4%,明显提速;2)高端治疗降幅也在收窄,但仍然下降17%,核心原因是受美国拟议法案影响;3)国内新药降幅越来越大,和上文提到国内客户不景气遥相呼应。讲到这里,没法再卖关子了,也相信很多读者早就能猜出来,这家公司叫药明康德。为什么不在开篇就公布名字呢?这家公司争议很大,有投资者介意管理层曾经减持,有投资者极度担忧中美关系,基本都是“一票否决”制。我非常尊重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但不希望读者们错过季报分析内容,因此还请原谅这份略带私心的“用心良苦”。其实仔细想想,如果遮去名字,很多事情倒能看得更纯粹。全球性医药龙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经调整净利润环比改善,新增客户(尤其是全球前20名药企)和订单都在加速增长,欧美地区表现良好,国内创新药客户需求下滑。这些大概就是药明三季报带给市场的信息。比如年初时候就有多次回购注销动作,再比如这次三季报是昨晚披露,业绩会是今早召开,8点中文会议,9点英文会议,很卖力。两个维持:维持全年收入指引383-405亿(去年是403亿),维持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与去年相当水平(去年是26.9%),2025年净利率还没有指引,但有说预计会比较稳定。两个变动:上调自由现金流指引由40-50亿上调至60-70亿,下降资本开支指引有50亿下调至40亿,主要是海外工厂的建设周期变化。短期看,这份三季报是超预期的,尤其订单高增带来了信心。今天市场很给面子,虽然是高开低走,但A股和港股都是收涨,尤其是上证指数下跌1个点,资金情绪并不算好。长期看,投资者担忧依然是地缘政治,但事实上欧美客户项目不减反增。正如凯莱英管理层在年初时所说,海外客户会关注地缘政治,但行动上基本没啥变化,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从全球角度,对于中国CXO企业的替代,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反倒是国内客户受经济环境影响,对新药研发呈现观望态势。至于估值,从曾经百倍PE到年初只剩10倍,这种跨度实在没法评价。我觉得核心依然是成长性,有增长就有估值扩张的可能性,失去增速就只能沦为平庸。差不多就说这些。最近三季报披露非常多,药明这份内容比较充实,就拿出来聊聊,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