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胖环境无处不在。前几日我去爸妈家聚餐,眼瞅着佳肴即将上桌,姐姐递来一个蛋卷,让我先填填肚子,本来就需要减肥的她还开心地向我安利,说这蛋卷美味无比。我稀里糊涂地吃了一个。饭后在客厅小憩,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与家人闲聊。我不经意间目光扫到茶几上的蛋卷盒,本来已吃饱的我不由自主地伸手拿了两个吃......
很多家庭有储备零食的习惯,且常常是坚果、薯片、饼干、酥饼、巧克力、小甜点和雪糕等高脂肪和/或高糖、高热量的零食。如果再放在伸手可及之处,那就很容易时不时吃上一点儿。虽然每次吃得不多,但次数频繁,不知不觉让你发胖——这正是致胖环境的可怕之处,温水煮青蛙,你还没觉得怎么样就吃胖了。
职场也有致胖环境。有些公司允许员工吃零食,甚至还在茶水间免费提供点心、零食和饮料等。不少人喜欢在办公室里的抽屉里放一些零食,压力大的时候吃一点儿,放松心情;闲暇时同事之间还可以交换零食,交流感情。本来就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了,再时不时摄入一些多余的能量,焉能不胖!
社交活动也“致胖”。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的聚餐和出于工作需要的应酬就不说了,互相鼓励吃吃喝喝肯定会吃过量的。连日常交往中,你给我买一杯奶茶,我请你喝一杯咖啡,他出差回来带点当地特色小吃....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大家的能量摄入。
社交软件上的美食推荐和种草铺天盖地,图片精美,视频吃相诱人,不断地刺激着你的视觉和味蕾,引发食欲。让你也想下单或者去吃一吃,哪怕本来没有进食计划。更别说平台大搞促销活动柜,又好吃又便宜,多买更便宜,一直在鼓动消费者多吃一些,再多吃一些。
说实话,识别致胖环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致胖环境中全身而“瘦”。首先要提高认识,警惕致胖环境对自己体重的影响。毕竟不是所有身处致胖环境中的人都发胖了,还是有办法对抗致胖环境的。
一方面要力所能及地改变致胖环境。比如,家里不要储备高脂肪、高糖、高能量的零食,更不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如果有吃零食的习惯,可以买一些新鲜水果、酸奶、牛奶、鲜玉米等健康的零食。不要在办公桌等位置摆放零食,建议公司减少茶水间高热量、高脂肪零食和含糖饮料的供应,增加一些相对健康的选择,如水果、酸奶、无糖咖啡、无糖或0卡饮料等。学会看食品标签,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超加工食品对体重的危害,在社交活动中不要分享此类食品,大家共同减少此类食品消费。
另一方面要靠自律性来对抗致胖环境。比如,参加聚会点菜时选一些清淡的菜肴,让自己有合适的食物可吃;学会礼貌地拒绝他人的劝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过度进食;少动筷子多动嘴,在聚餐时多服务别人,多交谈。如果你要逛超市,一定先吃饱了再去,饥肠辘辘去逛超市的食品区,你会觉得什么都是美味的,什么都想买,很难控制自己对卡路里的渴望,会买更多高热量的食物。社交软件一般都是通过算法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你不看美食视频,不关注美食博主,你的社交软件就会被“净化”,减少美食对你的诱惑。
对抗致胖环境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地、规律地运动。运动会消耗你摄入的能量,让你更适应致胖环境。同时,“辛辛苦苦”地运动也会让你警惕不要吃多余的食物,否则就白白运动了。这样一来,管理体重或减肥就不再是痛苦的挣扎,而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
总而言之,很多人变胖不是吃胖的,而是被致胖环境“喂”胖的。肥胖或减肥看起来是个人的私事,但如果对肥胖者所处的致胖环境视而不见的话,那就很难成功减重,要么无力对抗这些外部条件的制约减重失败,要么减重之后因这些外部条件而反弹。从改造或对抗致胖环境入手,是遏制肥胖问题的有效手段。当然,改造或对抗致胖环境也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更多关于肥胖和减肥知识:
5个表格回答:肥胖症的诊断、分级和分型标准是什么?减重饮食和减重药物有哪些?
一文示范,1200kcal四格减脂餐七天食谱(带图)
充分认识肥胖的复杂性,坚持个性化减重原则
收藏‖减肥相关的11个新版指南,包括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 )》
《肥胖原理与减重方法综述》原版PPT课件70页(营养特训班)
报名加入工作坊请点击上图或链接:【营养师工作坊】不只是教学培训,还是共建共享
衡膳营养
专注于营养师学习、实践和综合发展,举办各类营养课程、营养科普、学术会议、交流活动、营养自媒体和企业合作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开放性营养社群。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营养成为营养师(考取营养师证书),或提高营养技能,从事营养师相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