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后通稿出来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其实核心就3个字:去库存。这3个字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就在9年前,就在2015年,我们就提出了这3个字。
一切的一切,又开始变得熟悉起来。有过九年前的经验了,那么,我们在这新一周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
01
会应声而涨吗?
春江水暧鸭先知,John Lam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对中国地产持看空态度,不过鉴于政府的提振举措,我们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看法首次变得更加积极。
据Lam预测,住房需求和供应将在明年某个时候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21个主要城市拥有规模项目组合的开发商股票可能反弹。
John Lam何许人也?他就是三年前,将恒大评级罕见下调至卖出,一时间震惊整个西方市场的人,那时候他还被很多人嘲笑。11个月后,恒大违约,沦为楼市深度调整的典型。如今,就在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楼市尚未触底、行业死气沉沉之时,Lam再次逆向而行,预计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复苏。
难怪此前,由罗朗设计和中海地产倾力打造的上海中海·顺昌玖里项目,首开当日以196.5亿元的惊人业绩,创造了全国楼盘首开销售记录,超过了2023年全国单盘销冠,一举成为“全国销冠”,引发全行业关注!我们不得不佩服境外资金与国内这些有钱人提前预测政策走向能力!确实是种本事!
现在回看2015年的3月30日,我们发了一个直接扭转局面的政策,公积金首套房最低首付2成,公积金二套最低3成,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二套只要4成的首付。
随后是二手房增值税的5改2,在之后就是一系列的刺激政策。
结果就是楼市止跌回暖,库存快速出清,房价上涨。
深圳2015年5月房价环比涨幅高达8%。
一年后,也就是16年6月,房价就从最开始的3万不到突破到6万,而这只用了15个月。
随后2016年初,老大哥北京以当年3.9万的房价短短15个月后就涨到了6.8万,一骑绝尘无人能追;上海的房价由3.2万涨到4.7万只用了7个月。
紧跟着两位老大哥开始暴涨的几个骨干小弟城市包括天津、武汉、福州等一批二线中心城市。从2015年到2016年,一场以去库存为名,拉动房地产繁荣的序幕展开。
随后一直轮涨到了三四线城市,而当时的三四线城市玩的是货币化棚改。
一直到2018年,一二三四线城市才完成了一轮普涨。
而这次呢,如果我们懂得仔细回忆,路径会不会基本差不多?
因为涨价才是大规模去库存的唯一方法,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是那么多年来的共识,只要老百姓看不到涨价,就不可能入场。
这一次的低迷,不也是如此吗?
而这一次如果去库存也是楼市的主要逻辑,那么搞不好下半年房地产就会出现另一番光景了。
2015年也是如此,从喊出要去库存,再到陆续松绑政策出炉。
这一次呢,4月30日晚北京深夜就表态,放开五环外限购。这可是北京,北京向来不做第一个出台松绑政策的,却紧接着在会议之后就表态。按照历史的规律,接下来应该就是深圳和上海了,实际上坊间已经有深圳的传闻。
看来,涨价已有一定共识。在此情此景之下,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思考呢?
02
优质房产是重要资产
首先,我们一定要思考清楚一个问题:
房子的泡沫,和货币的泡沫哪个更大?(这里的房子指不能烂尾且地段好、有学区、有品质三者有其二的房子)
房价有泡沫毋庸置疑,但是决定房价能否上涨的根本因素是:它的泡沫膨胀速度能否超过货币的泡沫膨胀速度。
房子提供的是空间价值,供人居住,并且跟读书教育、户口社保挂钩;货币,是一张纸上面印的一个数字,大家觉得这两者谁的泡沫更大?
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货币是必须不断地发行,而且必须超发,这是全球化的特征,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决定的。
因此请记住一条:货币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那么,未来什么才是财富呢?
答案是:资产!(即:一切稀缺的生产资料)。而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占有像矿产、石油、土地等稀缺生产资料的,唯有“房子”。所谓财富,就是你占有了稀缺的生产资料,并以此为筹码与社会做交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例如你持有了几套房子,稳定收取房租、或是持有了厉害公司的股权,每年收分红。
事实上,符合条件的房子其实是财富的载体。因为房子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可以跟科技水平对冲的商品,可以跟货币超发互相制衡的商品,属于价值载体,即:投资品。
而很多人都把房产看成了普通商品,按着商品的思路去预判,总是从供求关系上去看房价趋势,肯定会有失偏颇。
把这个逻辑想通了,你还会想着把资产变成货币吗?
优质楼盘房价之所以在涨,并不是只是因为买的人多,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占有资产的人不肯轻易脱手,只要一个人不是非常缺钱,一般都不会卖掉自己的房子。
有人会反问:一线城市房价那么高,为什么大家不能选择租房呢?而是一定要求买房吗?
根据经济规律,如果未来的年轻人都选择租房,那么租金必然上涨,当租金上涨到一定程度,如果房价不涨,人们会发现每月的还贷金额跟租金差不多了,倒不如直接买房,这样还能有属于自己的资产。
另一方面,房产的持有者发现每月租金收入如此的高,就更加不愿卖房了,而把房产紧紧拽在手里,于是还会加剧房价的上涨。
因此,租金与房价其实存在着微妙的动态平衡。但无论如何,最吃亏的都是无房的人。
无房的人总是在以各种方式去养活这些有房的人。这可是垣古不变的规律:在古代,很多人做生意赚钱之后就去购买土地,然后租给穷人去耕种,自己成为地主,等收了租再去买更多的土地,租给更多的人去耕种,可以世世代代享受下去……
仔细想一想,现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广大工薪阶层,跟古代要去租田地去耕种的农民有什么区别?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可以坐享其成,而没有生产资料的人,负责含辛茹苦的养活他们。
当然这里也有区别:古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但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科技”。现在最牛的不是占有土地的人,而是拥有核心科技的人,比如芯片、系统等等。
美国人玩的就是这一套,美国对知识产品的保护做的相当到位,而且创新环境很好,科技是可以致富的,你只要有了创新或者专利很快就能做一家公司,获取相当客观的财富。
但是对中国的百姓来说,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房子才是每个普通人可以去企及的资产。
从国家层面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维持现有的房价,然后尽可能的让大家把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科技研发中,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发言权。
然而现实是,当我们把人才继续吸引到一线城市的时候,住房需求必然会增加,于是房价很难不涨。
但是跟过去普涨年代区别就是当前房产进入精细化分化时代。也是二八定律,如果买错房就是想抗跌变坑爹,真是欲哭无泪了。
03
如何抗跌不坑爹呢?
过去十年地产周期,就像一面镜子,审视着人与社会,也重构着家的定义与购房逻辑——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房子“安全性”和“幸福感”的重要。2016年以来,涨的最疯狂的是近郊远郊的新房,在普涨年代,因为起先的基数低,涨多了也不明显,但三年疫情之后,很多进入二字头的区域又重回万元以下,买房者损失惨重。因此,买房之前,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划分,因为随着人口增量的停止,房子也在分化,对福州来讲,在不会烂尾的统一前提下房子将分化成三种:
A类房子:市中心区并带有学区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金融资产;
B类房子:市新中心发展区和有地铁经过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资产;
C类房子:市远郊区和小县城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属于商品;
抗跌不坑爹的房子一定是A类和B类且不能烂尾的房子。
而很多人都把房产看成了普通商品,按着商品的思路去预判,总是从供求关系上去看房价趋势,肯定会有失偏颇。C类房子仅仅是商品,因为没有流通性,只有居住属性。而A、B两类房子是投资品,是资产,除了居住功能之外,还有投资的属性。因此,我们要瞄准这一类的房子。也就是说此三者得前二,可安天下也。而对普通人来说,买房安全性最重要,千万不要买到烂尾楼,二是幸福感很重要,不要象过去一样超出能力范围追求高杠杆买房。
从今天起,建议你买房前认真看看上述两点,对照着执行!时移世易,千万不要以为在会议之后普涨就要来临,哪怕来了,也要确保到潮水褪去之后,你不是那个裸泳的人!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交流。
作者微信:
隋心
毕业于福州大学,资深撰稿人。传媒行业十年策划、运营经验,致力塑造品牌力量,与创业者共成长。
END
往期回顾
01
后台回复“智慧1+1”,看《40岁逃离北上广,回闽换道超车二年冲刺千万营收》
02
后台回复“合伙人”,看《老板人脉资源变现,成人达己的最佳机会》(冠邦天使会全球合伙人招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