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绝不等于更好、更安全。最新日本营养补充剂中毒事件解读。

百科   时事   2024-03-26 20:24   日本  

1

日本知名药企小林制药公司因旗下的一款名为『紅麹コレステヘルプ』(简单而言,这款产品品名的含义是红曲+胆固醇+帮助,也就是宣称服用之后会对高血脂问题有所裨益)的功能性食品疑似引发严重健康损害而宣布自主回收。该产品宣称具有降低『不好的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胆固醇LDL)的功能,然而讽刺的是,一些长期服用该产品的忠实顾客,午夜梦回、突然醒来之际,才发现不仅没有解决他们任何高血脂问题,反而莫名坠入了完全意想不到的全新健康梦魇之中:

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13人(年龄40至70岁之间)在摄入该产品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症状,6人因此不得不住院治疗,其中几人情况急转直下,到了需要上人工透析的地步。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有1人在连续3年虔诚服用该营养补充剂之后死亡,这位不幸的患者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通过网购获取该产品,每天服用3粒。小林制药目前正在调查死亡与产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计划于今天和死者的家人会面。

2

关键字,是『紅麹』。

紅麹,是一种因鲜艳红色而古来知名的食材。在东亚地区,历来被广泛用于多种食品中,譬如中国的绍兴酒以及日本冲绳的『豆腐よう』等等。看到这里,我猜极其敏感的蕨经读者会马上get到要点:

是的没错,紅麹这样东西,以及围绕紅麹展开的饮食文化,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它正是家喻户晓的『红曲』。小林制药,也正是看中这一点,在其制作精美的网站上大肆宣传着这一点,充分引用了『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等中华传统医学顶刊↓

↑红曲作为食材的历史很悠久,1000多年前的中国古籍中就有关于红曲煮肉和红曲酒的记载,说明当时红曲就已经广为传播。而再往前,早在公元前后的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这本药学书籍中就提到了红曲。中国早就知道红曲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温润内脏等健康功效,因此很是重视。同时,它还被用于肉类加工和酒类酿造,乃至调味料、食品防腐剂和天然着色剂。在中国的浙江省和福建省,红曲至今仍被用于孕期保健食品。

↑自古以来,中国的医药学被称为『本草』学。《本草纲目》,这部明代李时珍经过27年心血完成的作品,于1578年问世,是中国本草学的巅峰之作,享有盛誉。在这本书里,红曲的功效被详细记载:它不仅主要用于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还能恢复体力、加速伤口愈合。特别是对女性的瘀血问题和产后恢复,红曲也显示出了不俗的效果。这说明人们认为它有着多方面的益处。书中还详细描述了红曲的制作流程,李时珍写道:『将蒸好的白米与红曲菌混合培养后,米就会变成鲜艳的红色。这样制成的红曲不仅能促进肠胃健康,还有助于食品保鲜,防止变质,即使用于鱼类食品中,亦不会令鱼肉变色。』

为了进一步强化健康宣传效果,小林制药不惜吹捧起一款用红曲为主要原料的中国名酒来——『提起中国的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酒和绍兴酒这样的黄酒,这类酒是用米等谷物发酵制成的,有点像日本的地方特色酒,清酒。而在福建省,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酒——沉缸酒,这种酒是用红曲菌来酿造的。它那独一无二的红色,加上浓郁的香气和甜美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而且,还有人说,每天适量饮用沉缸酒,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不难看出,沉缸酒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在中国获得了全国最佳酒这一荣誉称号,而且还不止一次三度夺冠,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佳酿。』

近年来,红曲作为健康食品的原材料在日本起了蓬头、备受瞩目,原因是初步研究显示它含有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成分。小林制药通过其独特的发酵方法成功大量培养了红曲菌,将红曲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和食品原料,供应给了多达52家食品制造商,其中包括日本酒以及用大米作为原料的零食厂家。

3

然而在东亚之外的西方国家,红曲的健康神话之旅从来就没有顺利过。这是因为,红曲菌中存在一种叫做桔霉素(Citrinin)的有毒物质,是一种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本质属于一种霉菌毒素,这一毒素大家族里还有更加大名鼎鼎的,譬如黄曲霉毒素。桔霉素具有肾毒性,长期暴露有潜力导致肾功能损害,以及最终的肾功能衰竭(瑞士联邦食品安全兽医局BLV规定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不可超过0.2微克,否则将对肾脏和胎儿具有毒性)。除了肾毒性之外,桔霉素还具有肝毒性。头痛的是,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桔霉素等次级霉菌毒素,并且这些毒素即使后期经过加热也不会消失,想要控制它确保不会产生,是个难题。在欧洲,由于红曲类补充剂的健康风险疑虑,欧盟(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特别为食品中的桔霉素含量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在法国,服用之前必须先咨询医生,而在瑞士,索性将任何含有红曲的食品一律禁止销售。

然而面对这次健康危机,小林制药对产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检测到桔霉素。事实上,小林制药在这方面很可能并没有撒谎,因为历史上小林制药的确一直专注于寻觅不会产生桔霉素的红曲菌。假如对战后之初日本反复发生过的因桔霉素等污染寿司米导致的严重肝中毒等健康事故有所了解,就能理解这家公司的执念。

后来,小林制药还真找到了——虽然红曲菌有多种类型,但目前只有一款叫做Monascus pilosus的,不会产生桔霉素。为此,2020年10月,小林制药与奈良先进科学技术大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Monascus pilosus的全基因组解析,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结果,证明了这种红曲菌在基因组水平上不会产生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桔霉素。

这就说明,有可能产品中混入了其他未曾预料到的有毒成分。这一点,小林制药自己也承认。

我们说在科学思辨上,有这么一句关键很重要:Absence of Evidence isn't Evidence of Absence,这是我个人很崇敬的大师·萨根说过的一句话。简而言之就是(暂时)没有证据,不等于证据不存在。

小林制药的红曲保健品到目前为止展现的肾毒性程度以及患者人数,提示即便不存在桔霉素,背后也很可能存在其他类型霉菌毒素污染,否则目前的事故无法解释,虽然究竟是怎么回事,只能静候调查结果。

那么,作为普通人,从这一事件的目前状态,可以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我想是这样的:

1. 膳食营养补充剂的一大短板是成分极其复杂、难以长期精确管理。本次事件中,小林制药不是没有用心筛选过菌种试图避开可能有害的物质,但不等于能够避开一切风险物质的污染。

2. 在日本,所谓功能性表示食品(機能性表示食品)品种琳琅满目,一直十分畅销,在国内的代购人气也是无比巨大。why?因为不仅宣称健康功效,而且还似乎能给到证据,有『機能性表示食品』这一标签的背书。然而真相复杂得多,因为规则很美好:这类食品或者膳食补充剂的制造商在销售之际,必须提供既往研究论文等作为证据,以说明该食品具有特定的健康益处。然而现实很骨感:这些选择和评估实际上几乎全由制造商自行决定,再怎么搞,在一个制度严谨的国家,药还是药、膳食补充剂还是食品,无论吹得多么天花乱坠,食品永远不可能真正华丽转身成为一款神奇的药品。因此在日本社会,具有循证医学的医学界人士向来对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存在诟病、常常批判。我认为,在没有循证医学之充分验证的前提下,将食物与健康效果或者与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认知关联、同时给到标签进行背书的制度本身,是很有问题的,早就应该严肃审视了。

3. 所谓红曲有益血脂健康等初步研究,是不能当补药来吃的。想过没有?不仅这类研究本身的规模、品质与可信度有限,而且即便真有神奇有效物质存在,想要对人体真正形成益处所需要的摄入量,就算你钱多砸得起,也可能早已确保你在另一头中毒了。因为你吃下去的,是一大坨各种物质,那一大坨各种物质里,有黄金,也会有屎。

4. 以红曲为原料,意味着采购、物流、仓储到生产等复杂流程不可避免。或许本来原理上是OK的,基因组决定了不会在发酵过程中形成桔霉素,然而,如果一些工段小林制药难以有效控制、百密一疏了呢?我个人尤其怀疑该厂家有可能红曲原料是在其他国家生产进口的,也就是在前端出了问题,混入了未能检测到的其他霉菌毒素。这一点再次提示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因为环节复杂而构成的健康风险。

5. 为什么日常中国食品里也有不少红曲作为原材料却似乎没问题?很简单,第一,一般食品就算混有污染,浓集程度也远不如高浓度的膳食补充剂。第二,一般日常食物的场景下,就算发病,原因也更难以追究。

综上,常年追随这个公众号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公众号十年如一次,无数次反复建议: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任何其他国家,没事不要随便去碰任何膳食营养保健品。真需要的个案,譬如一些情况下的叶酸、叶黄素、VD等等,也应该充分咨询靠谱的医生之后决定。好好吃、好好动、好好睡、好好活,没有比这12个字更好的膳食补充剂、营养补品了。乱吃乱补,不仅没有益处,几年、十几年后突然闪送你一款肝肾衰竭,你或许到死都不知道是谁对你下了手。天然,绝不等于更好、更安全。

而对于日本,过去多年里我写过太多了,包括小柴胡汤死亡事件、姜黄的迷信、鲨鱼软骨素的崇拜等等,一路写来,已经疲累。在医学健康方面,日本是一个严谨缜密与胡乱吹嘘神奇地双重并立的国家,找到确切的信源与渠道至关重要,盲信的后果轻则伤财、重则伤身,本次事件里的受害者们,已经无声给到了最好的警告。

蕨经
医学、天文、艺术。靠谱到令人发指、幽默到寒冷刺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