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海龙/ 人生大幸莫过于此

文摘   2024-09-14 08:39   云南  


作者简介

汤海龙,成都十四中高68级学生,1969年1月下乡仁寿县富家区花房公社当知青,1971年12月返城在四川链条厂当工人,退休前在成都教育报刊社工作,现为石室中学退休教师。


汤海龙/ 人生大幸莫过于此:教师节有感(记者节再感)

回望此生,我最大的荣幸是两次选择了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且能谋生”不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

第一次,是从工人选择成为体育教师,契机来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当然,其过程绝非轻而易举,是对自己信念和决心的考验,是对自己意志和身心的磨练……

有志者事竟成——1981年8月,经试教合格后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后兼体育班田径教练),其过程的戏剧性在于:我先是持英语文凭(1978年我参加了高考外语专业)试教合格,本应执教高中英语,但临上岗前我灵机一动、机缘巧合地回到初衷,终于使自己梦想成真。

其实,1977年高考我虽然考上了体育学院(全市首批文科成绩上线获加试体育资格的12人之一),却因超龄6岁而未被录取,但在田径教练员的岗位上,全凭自学自练、勤学苦练,我依然培养出优秀人材。

在1985年9月首届大成都(20个区县)少年田径综合素质运动会上,我带领的四个学生分获三项冠军(女子短跑、女子投掷、男子跳跃)一项亚军(男子中长跑),于是我成为全市最风光的教练:一位未经体育学院学习的体育老师竟能获得如此佳绩,自豪感油然而生(见合影)。

(学生殷谢飞,由我训练、输送进四川省自行车队并两获全国冠军,退役后成为省自行车队总教练,其队员进入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获优异成绩,他因此荣获国家“功勋教练员”称号)

体育教师是我钟爱的职业,但辛勤执教10年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伤病。因此,我又一次决定选择职业:1992年9月,我应聘《四川航空画报》主编一职成功,离开学校去到四川航空公司,编辑出《四川航空画报》创刊号。但我获知“年超40岁不能进该公司”的规定后,便辞去主编职务,炒了公司鱿鱼。

(以下是《四川航空画报》创刊号中的本人作品)

1994年2月,成都市教育委员会创办《成都教育报》,经原中学同事推荐和试用后,我从学校调入《成都教育报》社,从体育教师转行成为记者、编辑。

当然,如此“跨界”的职业转换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是我长年坚持写作和摄影的兴趣爱好成就了我(执教体育期间便偶有文图见诸国内报刊)。

在报社期间,我不仅努力工作还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发挥自己既能写又善摄的特长,在报社不仅发稿量最多,采访零失误,还成为全社唯一有文章和照片被省教委《教育导报》和国家教委《中国教育报》转载的记者。

(被采访者:歌唱家廖昌永;《同桌的你》原唱老狼;旅英小提琴家薛伟;国家男足队长马明宇)

虽然此生我两度职业转换,但30多年依然是在“教育”这块田地中辛勤耕耘,所以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怎能不有感而发。

人生两次择业我的感悟是:只要有了“金钢钻”,不愁找不到“瓷器活”。

我是“民国”生人,加之“出身不好”(父亲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军军官)又经历了“文革”和“阶级斗争”的年代,人生旅途中自然有过痛彻心扉的不幸遭遇……但总算有这两次转行的“幸运”弥补,能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实乃值得庆幸,回味悠长。

曲折人生、丰富阅历是岁月的积淀,待到回望时,已至年老期,但并不意味着“心”也老了。

好心态才有好身体。如今我身体健康,在有生之年,我依然会继续做一名禁毒志愿者,再为社会和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已向所居社区负责人表示,愿意组建“摄影班”并义务为其上课。

这正是:

人间重晚晴,

扬鞭自奋蹄,

赠人几许玫,

我在余香里

——何乐而不为呢!

2024.9.10


征 稿 启 事

《不老的老三届》公众号从即日起,将投稿作者和文章内容从“老三届”扩大到“我们这一代”。

“老三届”指的是1969年知青下乡时中学初高中各三届的同学,而“我们这一代”,范围更广,它涵盖了“老三届”和后面的几届中学生。

“我们这一代”,都是“文革”的受害者,我们下过乡、当过工人、扛过枪……,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命运。

欢迎“我们这一代”人为《不老的老三届》踊跃赐稿!



投稿须知


本公众号发表作品一律署作者真实姓名,投稿时请使用作者真实姓名,并附上作者简介。


本公众号欢迎作者本人的原创稿、首发稿。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本公众号原则上不转载,特殊稿件除外。


已在《美篇》上发表的文章不能直接用来投稿,请将《美篇》文章中的文字和图片分别复制下来再投稿。



不会使用邮箱投稿的朋友,也可采用加微信朋友 sun 896812647 后,用手机写作发出 ,  有疑问均可在微信中询问。


请投稿者留下自己的联系信息,电话、微信号或QQ均可。











海龙 识于: 

2024.9.10.教师节


不老的老三届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这一代”泛指一九四九年前后到五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我们既是文革参与者又是受害者。 “我们这一代”人的体验、观察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