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阿坝秋游随笔

文摘   2024-10-27 08:01   四川  


作者简介

王勇,出生于1956年2月9日。祖籍山西静乐,1974年毕业于马尔康中学,1974~1976年于梓潼两弹城附近山泉乡当知青,1976年在中国二重工作。成都大学中文系毕业。1978年在共青团成都市委工作,1985年8月任共青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成都青年》杂志主编。



王勇/ 阿坝秋游随笔


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米亚罗、达古冰川、红原若尔盖草原,早已名扬四海,她们都在阿坝州境内,因此,阿坝州自然就被称之为成都的后花园。


 


九寨沟的早晨



九寨沟的早晨


九寨五彩池




黄龙



若尔盖草原


冬天的四姑娘,像是远古时代


冬天的四姑娘山


理小路

自从汶马高速贯通之后,进山遛达似乎成了郊游。十月中旬,四位从小在州内长大的同学,起意去山里转转,一是故地重游,二是看看今年开通的网红之路一一理小路。

这条由理县通往小金县的新辟之路,取了个很小资的名字,必须点个赞。不知是谁,又给她戴了一顶神秘的桂冠—-川西独库公路。由此而来,

距成都三小时路程的理小路,火的不能再火,红的不能再红。逢假必堵,是理小路的常态。节假日就不要与年轻人凑热闹了,我们决定星期天进去。




红叶伸手告诉你:深秋来了


瀑布虽小,但她的靠山太大。

过了都江堰,山里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十月中旬,岷江两岸还未层林尽染,但偶尔几枝红叶,算是秋天的符号。理小路,串联了毕棚沟、结斯冰川、四姑娘山等知名景点,四周群山环抱。雪山、森林、河谷、瀑布、溪流、草甸、藏寨,构成一幅清新流动的画面。



景色之浪漫,但雨季却充满危机


山峰别具一格


小资的最爱

开车从海拔2000~3600米,公路弯弯曲曲,起伏错落,不论新手或老手,都能品味到自驾的乐趣。路边、河滩、峡谷高处,到处都有着装时尚的年轻人,搭起帐蓬,便携式桌椅摆开,雪山下,秋风落叶处,品茗、喝咖啡。这种都市小资方式,在藏区应该是近年来兴起的,还是别有一番风味。酥油茶变成了拿铁、摩卡,90后,00后正在悄悄改变大爷大妈的旅行方式。当然,景区里仍然少不了舞纱巾的大妈。



与太古里比如何?

理小路沿途风光,属于轻奢婉约,缺少稻城亚丁那样的震撼,特意带上的相机和高画质镜头,自然没有了用武之地,手中的智能手机,轻松搞定。尽管照片层次不够丰富,本来就是进山遛达,没指望拍什么大片。



结斯冰川,上到3800米,巳算近距离接触了,但与西藏和新疆的冰川相比,就是小儿科。


红军于1935年在小金会师雕像。

沿弯弯曲曲的理小路走走停停,傍晚时分,便到了小金。手机上搜一搜民宿,选了一家城边高处河景小院住下,河对岸就是红军小金会师的纪念塑像。主人是当地汉族,质朴热情。标间140,宽敞干净。进山惦记的就是农家的野生菌、老腊肉和香甜的山里莲花白。品尝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山珍,人均40元,便宜可口。




同学在小金微距拍的矢车菊花,借来一用。矢车菊花多产于帕米尔高原,世界上最高等级的蓝宝石,就是克什米尔蓝宝石,她被称为矢车菊蓝。这种蓝,是艳蓝中泛紫。克什米尔蓝宝石百年前已绝产,目前拍卖会上一克(5克拉)的克什米尔无烧蓝宝石,基本在千万以上。



晨光下的民宿小院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达维河波光𥻘𥻘。早餐后,我们开车去140多公里的州府马尔康市,不断穿越新建的隧道。熟悉的线路没有惊艳。路过卓克基土司官寨,因去过多次,再没有兴致。驻足顷刻,便驶往州府马尔康。



当今的马尔康,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小都市,市内高楼林立,有人戏称夹皮沟里的曼哈顿。大家商量去距马尔康60多公里的卓斯甲,即4A级风景区金川县观音桥。

卓斯甲是故名,五十年代是一个县城,后划归金川。观音桥有一个红卫森工局,据说万达王建林的父亲,五六十年代就在红卫森工局当局长。

当然,卓斯甲还有两位故人,一位是我原单位同事的父亲马煜,原60军180师骑兵团独臂团长,五十年代在此任过县委书记,颇具传奇。此举一例:180师在朝鲜第五次战役中被俘的士兵,1953年释放回国后经历了不幸的遭遇,马团长惜兵如子,尽管自身坎坷,仍然挤出工资给被俘士兵家属寄钱。

另一位就是这次同行的同学,她父亲五十年代在此任公安局长。      

           


现代化的建筑,似乎与藏区风格不搭调


过去的卓斯甲,今天的金川观音桥景色


今天的马尔康


 松岗柯盘天街

车出马尔康不久,路上施工大卡车太多,金川大渡河上修大型水电站,原

公路改道架了高架桥,沿途尘土飞扬,路面坑洼不堪,我们只得返回。


去哪里呢?一时没了主意。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包,山上有几座石碉和一大片石块彻成的藏寨,这就是距马尔康市16公里的松岗。

景点名称叫柯盘天街,由土司官寨遗址改造而成,因为身处海拔2600米的高山,又称云上天街,今年四月才开街。

天街占地500多亩,除两座古碉之外,有37座嘉绒藏族民居和一座川主庙,成为马尔康少有的历史文化景区。


上天街,除了徒步,开车不是谁都可以驾驭的。盘山路弯急路险,峻峭陡窄。大货车和大客车根本不可能上去。

上得天街,有一个不大的停车场。环望四周,蓝天下,两座高耸云端的石碉,令人神往。它们属南宋时期的建筑,坚固而棱角分明,历经800年风雨、几十次大小地震,包括2008年的汶川八级大地震,依然不倒。

据说其中一座高29米、八角形石碉半个世纪以来倾斜了2.3米,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感慨之余,沿石阶而上,边走边想,乾隆命十万大军,费时28年才打下大小金川,最难攻坚的就是这两座石碉。

当年清兵靠的就是筑碉对碉,筑寨对寨。八百年硝烟,八百年风雨,她们在梭磨河岸,见证了八百年世间变换。


看这些威武的士兵,难怪当年乾隆打的那么费劲。


这地方品咖啡,心境不一样。


穿梭于天街的石壁门廊之间,移步一景,艳丽的格桑花,把石片彻成灰黑色山寨衬托的充满生机。时尚的民宿、酒吧、咖啡厅是天街的主要营生。不知是经济大环境不好,还是宣传不够,天街游人稀少,生意惨淡。

我想,当今游客,大多数向往的是大自然的美景,而忽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遗存,真的很遗憾。

我们来到天街的一处小广场,广场位于山崖边上。有一家露天咖啡店,是一对来自浙江台州的母女开的,品种齐全,服务热情。

我们也就小资一盘,坐在舒适的休闲椅上,人手一杯卡美罗焦糖拿铁,欣赏远处逆光下的石碉,味道好极了。

老板娘建议我们今夜宿马尔康三家寨,推荐了一家星级民宿,的确不错,三星酒店标准。


门可罗雀,这地方只适合爱好历史人文的学者。


柯盘天街重点整修是康熙年间,所以两门仿炮也铸有康熙26年字样。


四五十年前,三家寨对马尔康来说,当属荒郊野外。今天的三家寨,灯光辉煌,酒店餐厅鳞次栉比。

马尔康市城区占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人口3万左右,除了服务业,几乎没有工业企业。这里的服务业,大多由内地汉人经营,物价超过成都。

当然,维持这个行业的基础,就是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连吃饭财政都算不上。


马尔康市去年的GDP大慨50亿元,在州内仅次于汶川。

马尔康的GDP虽然不能同内地相比,但稳定一方的作用不应忽视。



始建于1414年的大藏寺


大藏寺、昌列寺、更达寺

 

马尔康作为州府所在地,旅游景点不具优势,但藏传佛教的寺庙却不少,而且座座气势恢宏。不论建筑规模、历史文化,均是嘉绒藏区其它县不能相提并论。

主要有大藏寺、昌列寺、更达寺。大藏寺为格鲁派寺庙,始建于明永乐。昌列寺和更达寺均为宁玛派寺庙。大藏寺距马尔康54公里,山高路险,水泥路面也是近几年才修通的,大藏寺海拔3500米,驶过弯曲陡峭的深山狭谷,到达山顶,迷雾散开,高原特有的地貌呈现眼前。

远看,像一头大象,大藏寺建筑群就伏卧在象鼻之上,妥妥的一座云端之城。由于海拔太高,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十月之前,山里的僧人和居民就得备好过冬的物品


这是大藏寺唯一留下的永乐建筑。


大藏寺广场


昌列寺据说建于南宋,毁于文革,八十年代重新修建,直至今日仍未完工。其规模应该是三座藏传寺庙最大的。身处马尔康市郊区,但从海拔2600米的梭木河上山,狭窄的柏油路峰回路转,900米的垂直高度,令人胆寒。

不知过了多少个九曲十八弯,终于盘到山顶。阳光下,金光闪闪的昌列寺耀然眼前。这是另一片天地,血红的晚霞和寺庙群的金顶,交相辉映,令人震撼唏嘘。

这些寺庙,都建在人迹罕见的高山之上,我不太懂风水,但相信古代高僧选址的理由。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三座寺庙为马尔康的历史文化增光添彩。


夕阳下的昌列寺


位于海拔3400米的昌列寺


夕阳染顶


千年心愿不能熄灭


看这金色的门就知道里面的奢华。


“昌列”意为闭关之意,高山白云陪伴闭关者,属实是个好地方。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云下面马尔康


不是老司机,不敢玩这样的盘肠小路。手艺不佳的司机,还是不要去昌列寺。



更达寺,马尔康城内,宁玛派著名寺庙,21米高的莲花生金铜塑像令人震撼。




征 稿 启 事


《不老的老三届》公众号从即日起,将投稿作者和文章内容从“老三届”扩大到“我们这一代”。

“老三届”指的是1969年知青下乡时中学初高中各三届的同学,而“我们这一代”,范围更广,它涵盖了“老三届”和后面的几届中学生。

“我们这一代”,都是“文革”的受害者,我们下过乡、当过工人、扛过枪……,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命运。

欢迎“我们这一代”人为《不老的老三届》踊跃赐稿!




投稿须知


本公众号发表作品一律署作者真实姓名,投稿时请使用作者真实姓名,并附上作者简介。


本公众号欢迎作者本人的原创稿、首发稿。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本公众号原则上不转载,特殊稿件除外。


已在《美篇》上发表的文章不能直接用来投稿,请将《美篇》文章中的文字和图片分别复制下来再投稿。



不会使用邮箱投稿的朋友,也可采用加微信朋友 sun 896812647 后,用手机写作发出 ,  有疑问均可在微信中询问。


请投稿者留下自己的联系信息,电话、微信号或QQ均可。


不老的老三届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这一代”泛指一九四九年前后到五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我们既是文革参与者又是受害者。 “我们这一代”人的体验、观察与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