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一:六七)
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三:六)(左)
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三:九)(右)
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一九四:三)
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一六:二)
春秋侯馬盟書(編號 一五六:一)
陳志平 / “書體學”研究論綱
“書體學”是針對當前因學科分治而導致研究成果出現“空洞”“淤積”和“瑣碎”的弊端而提出的應對策略,是試圖突破既有的“史”“論”“評”框架以凝練學科内核的前沿舉措。文章從“書體學”研究的内在脉絡出發,借助“文體學”研究的思路,以辨體、述體、立體、破體、尊體五個方面綰結綱目,對“書體學”的概念體系、資料範圍、歷史流變、學科内涵、當代意義進行全面闡述。最後指出,“書體學”研究有必要在溯源于字、歸本于人、重構“體法”方面有所作爲,方無愧于渴盼書法復興的偉大時代。
專題研究
叢文俊 / 上古手寫體筆法傳承與侯馬盟書
侯馬盟書與曾侯乙簡分别爲春秋戰國之際的晋系文字與楚系文字,論文從結構簡化、裝飾性繁化、異形别構、審美風格多樣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凸顯侯馬盟書的結字特點,而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在于用筆、地域以及書寫材料與書寫者三個方面,進而爲當代篆書創作在晋、楚古文之間是否可以互鑒提供學理上的支撑。
史料與文獻
柳洋 黄佩儀/ 戰國楚簡隨葬制度及書寫風格研究 ——兼析上博簡傳抄文獻書風散漫原因
新见材料研究
關注與爭鳴
鑒定與鑒藏
英文提要、关键词及目录
徵稿啓事
一、本刊歡迎有關書法史、書法理論、書法技法、書法教育、書法鑒藏以及書家、書迹、書體等各個方面的研究文章。内容暫不涉及當代書風、書家創作評述。
二、提倡文章標題醒目簡潔,行文規範,主旨明確,言之有物,篇幅在萬字左右爲宜。
三、論文須提供中、英文内容提要(300—500字)和關鍵字(3—5個)。
四、論文應使用規範繁體字,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不生造新術語,如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應括弧注明。
五、相關成果引用務必注明來源,并在注釋中注明出處。
六、注釋應符合本刊要求,統一用“脚注”。具體格式爲:
1.文獻標明順序: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卷數、頁碼;或作者、篇名、期刊名、期數(出版時間)、頁碼。如:[南朝宋]範曄撰、[唐]李賢等注、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第1780頁;黃惇《釋“篆刻”》,《書法研究》2023年第1期,第9頁。
2.中國古代人物人名前冠朝代名,如:[宋]蘇軾。
3.外國人名前冠國籍,如:[美]方聞。
4.中國古代紀年及人物生卒年,使用年號後括注公曆,如:清光緒二年(1876);蘇軾(1037—1101)。
5.論文無特殊需要,不再專列參考文獻。
七、縮略語、略稱、代號,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説明。
八、來稿請附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以及電話號碼、電郵地址、聯絡地址、郵政編碼)。如果是國家專項項目,請注明項目來源和批准文號。
九、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堅决反對抄襲之作或一稿多投。一經使用,即付稿酬,并贈送兩册樣刊。
十、本刊保留對稿件的編輯、删改權利,如作者有特殊需求,請在稿件上説明。
十一、凡被録用的文章,其電子版權、網絡版權等同時授予本刊。
十二、來稿請提供電子文本,文中插圖請另附圖片格式原圖,黑白圖片像素在600萬以上,彩色圖片在300萬以上(JPG格式或TIF格式)。
特此布達,敬請賜稿。
《書法研究》編輯部